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2月31日,医护班正式结业了。郑建红决定返回广南军区,陈淑贞刚一路同行,打算照顾她直至孩子出月子后再回到西云来。

与此同时,周德政向翠瑶军区递交了借调申请,他选择暂时驻守西云的军区医院。近年来,西云地区的小摩擦频发,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医生更是稀缺,这正是周德政希望投身支援的主要原因。

毕业这一日,冼韵怡邀请了周德政、郑建红以及秦向晖到家中吃饭。这一年有这几个学生的帮助,她在授课上也轻松了许多,他们总会利用闲暇时间给各班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业辅导。

冼韵怡今日做了几道地道的翠瑶岛美食,其中就有一道她最拿手的酸菜炒肉片,酸菜也是她自己按着在新安大队里学来的配方腌制的。

吃过晚饭后,几人坐在院中悠闲地畅谈起来,冼韵怡优先开口中道:“建红要回广南了,有淑贞嫂陪着,向晖也能放心点。倒是德政选择留在了西云,我也开心,你们三个虽都是我带出来的学生,可是咱年纪也相差不大,这段时间有你们三人的帮助,我确实轻松了不少。”

郑建红生性内向,全程鲜少开口,但每当有人说话,总会适时以表情回应,以示自己在认真聆听。

秦向晖与冼韵怡相识最久,关系也最为熟络。他性格积极开朗,无论对方抛出话题,都能迅速接上话,给予恰到好处的回应。

周德政是比较实在的人,有一说一,也可以说有点认理,不过对于他的职业来说,这种不够圆滑的性子更适合他,医生就是得对任何事情足够严谨、负责。

其实对几人该交代的,冼韵怡早就有意无意地提点过,师傅带进门,修行看个人。

往后的路,还得靠他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砺心性,将所学化为所用,方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站稳脚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月1日元旦假期这天,秦向晖向部队借来了吉普车,与郑远征一同将陈淑贞及郑建红送上了发往广南的列车。

符卫东一家今日也趁着假期,到纳岙县赶了趟集。这种大型节假日,县里总会破例允许附近社员到集市里换取些所需物资。

冼韵怡买了几套可爱的手工缝制的少数民族服装,除了给自家一双儿女各留一套外,还冼承均也安排了一套。她另外买了几个绣花挎包,手工缝制的布鞋,这些是要寄翠瑶岛的,糖厂的唐厂长、陈大姐,新安大队的海秀伯娘、陈文娟、郑佩珊几人。

陈大姐每年都会给冼韵怡寄来一些糖票和红糖。这些本是糖厂当初承诺给她的奖励,可在她离开海韵公社后,就主动申请停发了这份奖励。

然而,糖厂仍按月给她寄来糖票,红糖则是陈大姐私下赠送的。唐厂长认为,冼韵怡对厂里的贡献,不能因为她调离海韵公社就被忽略。

除了当初为他们牵线,做成了与得粮公社的甘蔗供应外,还牵出了特务,为厂里减少了损失,他们对此深表感谢,所以无论冼韵怡如何拒绝,每三个月都会有一份来自海韵糖厂的包裹邮寄过来。

但是由于西云军区地处偏僻,物资也匮乏,冼韵怡基本很少往翠瑶岛邮寄东西。这次趁着赶集,她一次性购买了多份当地手工缝制的挎包、布鞋、草帽等寄回去,也算是她对这些年仍旧挂心她的翠瑶岛社员们的感激。

把包裹分装好,邮寄出去后,符卫东才带着妻儿来到国营饭店用餐,想到冼韵怡已经来西云将近三年时间了,他提议道:“今年我们申请探亲假吧,回翠瑶岛和穗兴走走?”

冼韵怡对符卫东这个提议自然是相当心动的,不过现在她所带的外语班和系统班要到六月份才毕业,那会边境会是个什么形势还不好说,不过她当然不会拒绝,先把探亲假申请了再说:“回去就申请探亲假。”

1月2日,符卫东夫妻俩就立马向上级递交了探亲假的申请单,毫无意外的立刻获得了批准。

假期一结束,冼韵怡就立马收到机要科的通知,有一份由广南军区送来的紧急情报,需要冼韵怡亲自翻译。

这类涉及格兰国与明珠城领事之间的互通文件,向来定期都有情报人员送到穗兴市。往常这些都会由广南军区的翻译员负责处理,极少流转到西云。

一般而言,此类文件仅对当地政策有所影响,鲜少触及军事范畴。因此,这份文件被紧急往西云,还特意指定由冼韵怡进行翻译,着实令她困惑不已。

直到她开始对这份文件进行首次审读时,才知道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整篇文件,无论从语法、词汇运用还是行文顺序来看,都显得异常通俗易懂。然而恰恰是这份“直白”暴露出问题。

对于两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对象而言,这样直白的对话根本不可能出现。

这种最基础错误,如果不是专业的翻译人员,是很难挑出错处的。这个时代华夏国对英语这门外语的注重程度极其有限,很多都只是把自己所学到的词语进行拼凑,就如同在现代时被经常调侃的:chinese English。

虽然对这份文件产生了怀疑,但冼韵怡还是立马先做出翻译,内容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杂事,完全不值得情报人员冒着风险将资料传递到穗兴来。

她把翻译好的资料上交给林正雄后,把可疑之处也一并做好记录一同上交。

接下来几日,林正雄又给冼韵怡送来了几份文件,同样是广南军区点名让她翻译的资料,依旧是格兰国与明珠城领事之间的互通文件。

只不过日期是更早的时间,有去年的,有两年前的,甚至还有71年的文件,除了有原文件,竟然还有后期翻译人员的最终稿件一并送到了西云机要科。

经过冼韵怡再次审读翻译,发现71年的那份资料并没有什么异常,除了对内容翻译得有些微偏差,但是整篇文件使用的语法尚算正常。

1973年上半年的文件内容也没有异常之处,翻译员的译文相较以往有显着进步,用词更为精准。

然而从73年下半年开始,尽管原文件本身并无异常,翻译过程却出现了问题,译文中在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上存在误导性表述。

而在74年开始,连原文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跟前几日送来的那份文件一样,语法、词汇运用,行文顺序等等都存在大小不同的错漏。

冼韵怡把这几份文件整理出来后,立马向林正雄进行报备,这些问题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