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知不觉,就到了小念希满十二日的日子。一大早,符卫东便开始忙碌,在厨房里煮好了一大锅红鸡蛋。按照习俗,今天会有不少亲戚好友登门探望,这红鸡蛋是用来给客人回礼用的。

果然,才刚过 8 点,王海秀就上门来了,手里拎着一包红糖。她走进房内,先是关切地问候了冼韵怡几句,随后便凑到婴儿床边,逗起了符念希:“哎呀,念希长得像卫东呀!都说女儿像爸爸,下一胎指定是儿子。”

冼韵怡忍不住笑出声:“秀伯娘,念希才十二天大,您就跟我聊下一胎啦?我怎么也得缓几年,先养养身子骨吧。”

“你看永春家的,一年一个,连生六胎。” 王海秀一脸不认同,“反正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你就敞开了连着生,这苦一块儿受了,往后就等着享福。”

冼韵怡赶忙阻止王海秀继续说下去:“伯娘,这想法可不行。一年接着一年生,对女人身体损伤太大了。您也得劝劝文娟,我瞧她最近好像有再要一个的打算。怎么也得缓个一年,这对自己好,对孩子也好。”

她顺道给王海秀做起了科普,王海秀接受到认知以外的信息,一时很难理解:“别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呀?”

“秀伯娘,女人也得爱惜自己。以前大家没这方面知识,只瞧见旁人咋做,自己也就跟着那么做了,稀里糊涂地就过来了。这些可都是我住院那会儿,妇产科医生教我的,她是这方面的专家,错不了。” 冼韵怡拉着王海秀的手,诚恳说道。

受到这波文化冲击,王海秀脑袋晕乎乎的,不过还是热情交代了冼韵怡一次月子期间的注意事项,才迷迷糊糊地离开。

前脚刚走,李大娘也上门来了,对于这个新安大队八卦组组长李大娘的上门,是冼韵怡意料之外的。她职业式微笑地招着招呼:“李大娘,有心了,快坐。”

李大娘坐到床边的藤椅上,先是热切地关心几句,而后靠近冼韵怡压低声音:“韵怡啊,你婆家人处罚下来没有?要关几年啊?”

冼韵怡慢悠悠地拿起桌边刚才符卫东送进来的茶缸递给了李大娘:“大娘尝尝这红炒米茶水,文娟教的方子。”她故意把糖罐往显眼处推了推,“加了点姜丝,暖暖身子。”

“哎哟真香!”李大娘咂着嘴,不死心地追问,“那卫东为啥大义灭亲啊?是不是……”

“您看宁宁这眉眼,”冼韵怡突然抱起孩子,“是不是很像卫东小时候?海秀伯娘说像卫东小的时候,我倒是不清楚。”她轻轻晃着襁褓,“这孩子最近可闹腾了,夜里总要哄三四回……”

李大娘刚要接话,冼振邦突然在门外咳嗽一声:“阿怡,该给孩子换尿布了!”说着直接进屋抱起符念希,还不忘提醒一句,“别坐太久,医生说了,月子期间也得适当起来多走动走动。”

李大娘原本还挂着笑容的脸瞬间有些尴尬,讪讪地站起身来,干笑着说道:“那啥…… 我先走了啊。”

待李大娘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冼振邦和冼韵怡对视一眼,两人无奈摇了摇头。

中午,知青院里几个和冼韵怡相熟的知青,还有陈文娟,趁着中午休息的空当,一同来到冼韵怡家探望她们母女俩。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红糖堪称探望产妇和新生儿的顶配礼物。所幸海韵公社办有一家糖厂,这才使得红糖在当地不算太难买到。

最让冼韵怡感到意外的,是糖厂的陈海玲陈大姐。傍晚时分,她竟提着一大袋礼物匆匆赶来。同行的,还有糖厂的采购老卢同志。

冼韵怡见状,急忙起身相迎。考虑到男同志进屋多有不便,老卢便与符卫东、冼振邦在客厅闲聊,主要是聊着从西云省得粮公社采购竹蔗的相关事宜,他时不时还在小本子记上几笔。

而陈海玲则熟络地迈进屋内,一屁股坐下,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和冼韵怡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小女娃看着不像你呀,不过你们两夫妇长得都好看,孩子无论像谁以后长大了定也是个小美人胚子。”

冼韵怡好奇问道:“陈大姐,你是怎么知道我今天十二日的呀?”

“前几日公社开年底安排会议,我们厂长碰到你们大队长,听说你刚生了宝宝,我和老卢就代表厂里来看看你。” 陈海玲一边说,一边从布袋子里拿出一大包红糖和两罐麦乳精,轻轻放在桌面上,“小冼,这是我们糖厂的一点小心意。”

说罢,陈海玲指了指门外那微微晃动的麻袋,热情道:“我知道你现在不缺红糖,就给你捉了只鸡,这月子里呀,喝点鲜鸡汤,最是补气血了,对恢复身子骨大有益处。” 紧接着,她又将手伸进布袋,掏出一包红枣,递到冼韵怡面前,细细叮嘱:“你把这红枣拿好,煮鸡汤的时候放点进去,熬糯米粥也能撒上些。这红枣特别补血,你在月子期间可得多吃点,把身子养得结结实实的。”

冼韵怡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满是感动地说道:“陈大姐,平日里我也没给您送过啥,您这次一来,就带了这么多东西,又是鸡又是红枣的,还惦记着我月子里的营养,这可让我怎么好意思,心里头实在过意不去 。”

陈海玲笑着摆摆手:“你这孩子,说这些就见外了。我是与你投缘,你跟我儿子一样大,我可把你当女儿般看待,就是你结婚早了,不然我指定把你拐回家给我当儿媳妇。”她轻轻拍了拍冼韵怡的手背,“月子里可不能哭啊,哭坏眼睛了以后老了就麻烦了。”

说着,她起身往门外走:“鸡我放院子里了,记得让卫东兄弟宰了炖汤。过些日子我再来看你和念希。”走到院门口,又回头叮嘱:“红枣用温水泡开,放点枸杞平时喝,加点红糖,千万别喝白开水啊。”

望着陈海玲离去的背影,冼韵怡抱紧了怀中的女儿。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包红枣上,映出一片温暖的红色。她轻轻擦去眼角的泪花,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