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里举一个物种来说明,马儿拉虫,(放出图片)】

【这个物种在寒武纪就存在,它的进化方向很是“天马行空”,在其他物种卷进攻卷防御的时候,它不发育进攻防御,而是专注于把自己变得不好吃,

它有口感不好的几丁质外壳,身材干瘪,之前就是靠着捡食残羹剩饭来生存,可到了泥盆纪这个赛季,捡剩饭这种工作都有人抢了,再加上那些点可防御技能的物种都放不了从天而降的大嘴,它更防不了,后期渐渐就没有化石了。】

大家看到这,对于“泥盆纪游泳动物革命”表示还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开始卷了嘛,正常。

可对于马儿拉虫,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生物,感觉新奇极了,还有这样进化的生物啊,也是开了眼了。

【总结一下这个赛季,泥盆纪是有颌鱼的时代。角石家族进化出菊石亚纲,无颌鱼渐渐没落。】

【下一个赛季,石炭纪。】

【在这个赛季正式开始之前,先预告一下,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这个赛季对我们不是很友好,因为这个赛季被称为“巨虫时代”。比如几十厘米的巨型蜈蚣,巨型蜻蜓。】

不少人还是挺害怕虫子什么的,看到这个打了个冷战。别说这些害怕虫子的人,哪怕是那些不那么害怕虫子的人,一想到几十厘米这个尺寸,也是心里毛毛的,这么大的虫子,实在是有点吓人。

【如同之前所说,在这个赛季之前就有生物登陆了,这个赛季的陆地,简直就是节肢动物天堂。节肢动物嘛,之前也提及了,就是昆虫,蜘蛛,蜈蚣一类的。】

【在说动物之前先来看看植物,数亿年的时间里,进化的不仅仅是海里的生物,陆地植物也在改变,在这一时期,陆地植物进化出了新的一大类别,变得更加高大,第一次出现我们所说的“参天大树”,植物 营养运输方式也在改变,植物重量开始超过动物。】

【植物重量大于动物这点,到了现在也没有改变,比如说现在,美洲的巨杉谢尔曼将军,它的重量相当于十五头蓝鲸,而蓝鲸嘛,大家都知道,目前为止已知的史上出现的体量最大的动物。】

之前大家还没注意,可这会天幕一提,都开始仔细想这个事,确实,各种树木什么的,确实是很重,伐木的时候就是,尤其是那些粗壮的木材,都得几个人搬呢。

【说回这一时期,巨大的植物形成了绿色海洋,就是原始森林,这一片绿色海洋之后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不用说也能猜到了,大气氧气含量上升,而氧气含量上升正好弥补了这些节肢动物呼吸方式上的不足。】

【要知道,呼吸上,陆地上那么多的生物都选择肺不是没原因的,这些最开始上岸的节肢动物呼吸方式上还是跟肺比不了的,若是如如今一样身量不大可能呼吸方式不明显,但这一时期都是身形巨大的巨虫,若是氧气含量不够,这些节肢动物的呼吸方式怕是要暴露弊端了。】

【但这一时期的树木不仅仅为虫族提供了足够的氧气,还给这些巨虫提供了大片的栖息地,无数巨虫在树林穿行。比如蝎子,蜈蚣,蚰蜒。】

天幕下众人是越看越害怕,还好现在不是这样的,这类蛇虫鼠蚁体型稍大的也就剩下蛇了,这要是现在也这样,那可真是太吓人了。

【其他生物都还好,这里要特别提一嘴昆虫的飞行能力。】

【首先,掌握飞行能力带来的优势不用多说,就连人类都还想法设法上天呢。可是昆虫仿佛基因突变一次就掌握了飞行能力,领先其他生物上亿年。】

【目前已知的就是,3.25亿年前古炭纪出现了已知的最早的有翅昆虫,古翅目的德利兹虫。(展示图片)】

【可是这之前6500万年间展现昆虫生物演化化石却很少,被称为六足间隙,因为这一时间化石实在太少,所以昆虫最开始是怎么长出翅膀并且飞翔的一直没有定论。】

【关键吧,化石少就算了,生物分子学研究后认为最早有翅昆虫泥盆纪就已经出现了,可依旧是没有化石。】

【只能说刚才提及的德利兹虫是目前可以肯定的里最早的。】

【所以关于翅膀起源,有各种理论,一般来说就是在猜测是什么结构最后演化成了翅膀,可有的结构位置不对,有的结构成分不对,所有的假说都空有理论却都没有能锤死的实据。】

“哎,这个还真是,那些昆虫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大家起初还真没注意过这个事,此时天幕提起来也注意到了,按照天幕说的这个逻辑,各种物种都是经过以万年为单位演化的,那那些什么蚊子啊,苍蝇啊,蝴蝶啊什么的,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演化来的呢?又是设呢器官演化来的呢?

【起源弄不明白,那来看看翅膀的变化吧。】

【昆虫的飞行也有弯路,现在能见到的有翅昆虫,比如蝴蝶,绝大部分都是要经历几次蜕变的,一直到最后一次才蜕变成成虫长出翅膀开始飞起来,前面的阶段基本是不能飞的。】

【当然,这是绝大部分,不排除少数个例。】

【但是现存的有翅昆虫里,有一个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目,蜉蝣目,有一个亚成虫时期。这个时期的个体体色较淡,没有性成熟,不能交配 ,其他地方都与成虫非常相似,尤其是飞行能力,都不咋地。】

【最后一次从亚成虫蜕变成成虫的时候,因为新翅套旧翅,蜕皮时间更长,失败概率也有所增加,唯一的好处就是能修复翅膀,但还是有点得不偿失。】

说起这个,不少人都看见过翅膀受损的昆虫,很是理解,那些翅膀受损严重的昆虫甚至都不能飞了,想也知道,莫说没人帮忙,就算是有人帮忙,那也很大可能会死。即便是没见过的人,也能想象到翅膀受损的严重性。

【说回原始昆虫,原始昆虫体型庞大,飞行起来像战斗机一样嗡嗡作响。那当然翅膀也很大,若是翅膀受损那是就是个很麻烦的事,而且因为体型巨大,只能栖息在空旷开阔的地方。】

【后来有翅昆虫进化出了新翅类,就是把翅膀折叠,大大减少了翅膀损坏的概率,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演化出无数物种并扩散,发展出了鞘翅,膜翅,脉翅,双翅,鳞翅等种类。】

不少人再次感叹,这后世人还真是什么都研究啊,翅膀也分了这么多种类。

【除了昆虫,陆地上鳌肢类多足类也发展的很好,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几十厘米的巨虫,而且这些虫类,在石炭纪甚至更早出现后除了体型基本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原始古翅类昆虫作为已知最大的食肉昆虫,幼虫也在池塘里是小霸王,比如原始蜻蜓类,我们常说蜻蜓点水,就是蜻蜓在产卵,蜻蜓幼虫叫做水虿,在水里生存,之后蜕变成为蜻蜓。】

【而原始的蜻蜓类,幼虫水虿,能够达到半米长。想想就很可怕。】

虽然很多人都对这个没什么研究,可生活经验还是有的,想也能知道水里的蜻蜓幼虫能有多大,半米长的蜻蜓幼虫,可真是想想就吓人。

【再来看看下个肉鳍鱼的发展,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一段时间的柔默空缺,发生原因不清楚,不知道这一段时间里肉鳍鱼是怎么发展的,但柔默空缺以后,肉鳍鱼的肉鳍演化成四肢,从更偏向鱼的身体构造变成更偏向于两栖动物的螈。脊椎动物正式上岸了。】

【此时肉鳍鱼有两类,离片椎类跟壳椎类。】

【先说离片椎类,从分子生物学来看,这一类跟现在的两栖动物亲缘很近,大概率是蛙,蚓螈,蝾螈的祖先。】

【第二类是壳椎类,羊膜动物祖先,有很多种类,比如始祖单弓兽,油页岩蜥,林晰,谁也不会想到,壳椎类未来会战胜鳞片锥类,甚至向天空发起冲击。】

【这个时候是刚开始,刚开始时离片椎类占优,壳椎类处于生态系统的边缘位,长相也是千奇百怪。】

【这里要提一类动物,爬行形类,这类动物兼具羊膜动物与两栖动物的特点,这类动物里有一个物种,叫西蒙螈,有两栖动物的头骨以及羊膜动物的脊椎。(放出图片)】

【还有一个物种叫做阔齿龙(放出图片),是最早进食高纤维的四足动物,说白了,就是吃草。】

不少人都看明白了,这是两栖动物跟爬行动物的祖先啊。

【陆地里说完了,接下来说说海洋里,经过泥盆纪大灭绝的打击后,生物造礁活动一蹶不振,珊瑚发育不良。】

【珊瑚礁变少后,生态位还是要有物种补上的,补上这个空位的就是叶状早礁,这也算是石炭纪海洋的特色,这里提一嘴,珊瑚虫跟造礁藻类到现在也战斗,水流,温度都会影响它们之间的战局。】

提起这个,那些对珊瑚有接触的人有话说,这不就是珊瑚嘛,不同的海域珊瑚产量,都不一样,应该也是因为海域的环境影响了珊瑚虫跟造礁藻类,最后导致有不一样的结果。

【在这样的环境下,依赖礁生存的腕足动物受到打击,多样性跟数量也受到打击,而且吧,腕足动物不比双壳纲,腕足动物是狭盐类。】

【狭盐类的意思就是这类生物结构简单,海水盐度变化后就不能适应了,所以只能生长在特定盐度的海域。】

看到这个,有人思考起一个问题,这个狭盐类,看起来竞争力差了点啊,按照这激烈的竞争,现在还能有生存下来的吗?

【而双壳纲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类动物就是贝壳,蚌类,这类动物有一些运动能力,但不强,可这比起腕足动物好太多了,这个技能让它们在泥沙里站住脚跟,还扩展了海域。】

【据研究表示,石炭纪就有早期河蚌了,河水跟海水不同,海水有的地方还是挺平静的,可河流不一样,一直在流动,普通的双壳类若是从海里到河里,那浮游的幼体可能会被冲走。】

【可河蚌发育出了勾介幼虫这个技能,河蚌的幼体会附着在鱼类身上,搭鱼类顺风车,慢慢攒够营养后进行变态发育,变成幼蚌,这个道理跟一些植物靠着动物来传播种子是一个道理的。】

天幕下不少人都不知道河蚌还有这样的繁衍方式,感觉很是新奇。

【还有一个纲,腹足纲,就是各种蜗牛,各种螺,这些生物最开始也跟现在是一样的,在海底背着壳爬行,靠吃叶状藻礁生存,石炭纪时期腹足类的生物还很小,普遍两三厘米,跟现在的猫眼螺什么的没法比。】

【但他们实现了登陆壮举。他们登陆也很有优势,首先,他们在时就是爬行,改造一下身体就可以在陆地爬,不像肉鳍鱼,要改造一下肉鳍才能更适应陆地。】

【而且呢,软体动物的演化潜力超乎想象,腹足纲的物种个头虽小,但五脏俱全,各种器官什么的还是很精密的,登陆划分后,水生的腹足纲用腮呼吸,陆生就转用皮肤,到现在有一些螺甚至发展出了类似肺一样的器官来呼吸。】

【而且,腹足纲的进食用的是齿舌,这个东西吧,你说它有多强的攻击力吗?真没有,但它有一个技能,那就是很多东西都可以啃,这样腹足纲动物上岸后觅食也相对好解决了。】

【而且呢,还真就这么巧,腹足纲很多物种都是体内受精,生物上岸后繁殖大事不好解决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所以从石炭纪开始就有各种腹足纲的物种陆续登陆。】

不少人看到这个都觉得,这可真是想不到啊,谁能预料到,腹足纲竟然最后登陆了呢,而且看样子还很适合登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