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代不比现代,现代六十岁以上才称得上是老人。

因为现代人均寿命长,活到七八十岁很常见。

但是在古代,能活到七八十的人,绝对属于极为罕见的长寿老人。

由于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发达,其次是百姓大多劳累过度,再加上战争四起,所以大天王朝的百姓,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

能活到六十,已经算是高寿了。

李开话音刚落,人群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汉突然跪下,浑浊的眼睛里溢出泪水:“李团长!我今年四十八岁,儿子去年被抓了壮丁,家里就剩我和小孙女,您这是给咱们活路啊!”

旁边一位妇人连忙扶起老汉,哽咽着说:“我爹五十岁了,挑不动水,若能进清洁队,每月五百文足够买米了!”

李开点头,从袖中掏出一张纸:“这是清洁队的规矩:每日辰时开工,申时收工,每人负责两条街的清扫,每月初领银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中佝偻的背影:“另外,每季度发一套粗布衣裳,干活时必须穿上,也算个体面。”

百姓们再次沸腾了。

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世道,体面是比银子更奢侈的东西。

有人摸了摸自己补丁摞补丁的衣袖,忽然觉得胸口发烫,原来有人真的在乎他们活得像不像个人。

朱开江站在一旁,看着李开被人群簇拥的样子,忽然觉得手里的官印烫得厉害。

他想起自己刚上任时,也曾想过做个好官,可不知不觉就被银子迷了眼。

如今看着李开用银子和规矩硬生生在这吃人的世道里凿出光来,他忽然有些羡慕,不,是嫉妒。

“李团长!”

朱开江挤出笑脸:“下官即刻让人张贴告示,宣传清洁队招工……”

“清洁队的工资,从县衙里扣。”

听完李开的话,朱开江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好人你全当了,钱衙门全出了,你了不起啊,你清高……

此时,现场无数老人纷纷冲上前来,想要讨到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李开连忙大声吆喝:“别挤别挤!家庭条件不好的优先!”

老人们都在拼命争取这份工作,而那些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则是一脸的羡慕。

他们也想加入清洁队啊!

但可惜,他们不是老人。

似乎是看出了他们眼中的渴望,李开此时再次高声说道:“除了清洁队!县衙还需要一支二百人的建筑队!”

“这支建筑队的主要工作,就是修缮城墙和百姓的房屋!其次就是在城中建设公共厕所!月薪仍旧是五百文!有人想来吗?”

李开的话说完,百姓们瞬间又激动了起来。

还有适合青壮年的工作?

那可是月薪五百文的工作啊!

而且还是为县衙工作,胜在一个稳定!以后再也不怕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我来我来!我要报名!”

“李团长!算我一个!我年轻力壮!我干活快!让我来!”

“别挤别挤!我先来的!”

李开看向了朱开江,道:“建筑队的工资,也由衙门发放,接下来登记和工作安排,全部交给你来做。”

朱开江连连点头。

安排妥当之后,李开起身离开。

李开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便为青山县争取到了四百个工作岗位。

四百个虽然不多,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整个县衙都被李开控制着,所以李开从朱开江的嘴里抢肉吃,朱开江敢怒不敢言。

接下来,李开要从青山县士族的口中抢肉吃,他要造福百姓,要让青山县人人平等!

很快,李开离开了青山县,回到了清风寨。

之所以要回到清风寨,是因为李开要制作出玻璃。

清风寨的武装部拥有打铁用的火炉和窑炉,正好制造玻璃可以用得到。

古代已经有了原始的玻璃,名为琉璃。

但是透明度和实用性都很低。

李开的目标,是改进配方,制作更纯净、透明的玻璃。

而李开所需要的原材料很简单。

石英砂:古代河沙或是海滩砂。

草木灰:燃烧木材或稻草后的灰烬。

石灰石:粉碎后的石灰石或贝壳煅烧产物。

燃料:木炭或煤炭。

李开命李大牛找来了这些配料,等配料齐了,李开便开始制作玻璃。

先将石英砂浸泡淘洗,去除泥土和杂质。

草木灰加水煮沸,过滤后得到碱性溶液。

按照重量混合,石英砂70%,草木灰20%,石灰10%。

将混合料放入瓷质容器,放入熔炉中。

熔炼六到十个小时,期间搅拌溶液去除气泡。

将烧制好的玻璃溶液倒入预热模具,轻敲模具排出气泡。

将模具放入预热陶罐中缓慢冷却避免开裂。

玻璃溶液冷却之后,便得到了玻璃制物。

可以将玻璃打造出各种想要的形状,可以造成盘子、花瓶等物。

也可以打造出窗户玻璃、镜子等产物。

李大牛蹲在熔炉前,盯着陶瓮里翻涌的琥珀色液体,喉结不住滚动。

他活了三十岁,见过最值钱的玩意儿是地主家的琉璃簪子,浑浊得像掺了泥的井水,哪见过这般透亮的物件?

此刻炉中溶液如融化的金子,映得他满脸通红,连眉毛上的汗珠都镀了层金边。

“东、东家,这真能成?”

他声音发颤。

李开让人搬来的石英砂还堆在墙角,灰扑扑的像普通河沙,谁能想到混上草木灰和石灰,扔进炉子里就能变出宝贝?

李开没说话,用木棍拨了拨炉中炭火。

前世看纪录片时,工匠说玻璃的纯净度全靠火候和搅拌,半点马虎不得。

六个时辰后,陶瓮里的液体终于不再冒泡,像凝固的蜂蜜般透亮。

李开戴上浸油的麻布手套,冲李大牛比了个手势。

两人合力抬起陶瓮,将滚烫的玻璃液倾倒进事先预热的木模。

顿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李大牛胳膊上的汗毛“刺啦”烧着了几缕,却连退都不敢退一步。

他看见溶液里流转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堂。

“快!敲模具!”

李开大喊。

李大牛抄起木锤轻轻敲打模具边缘,只见玻璃液表面的气泡一个个破裂,渐渐变得平滑如镜。

当木模被小心翼翼拆开时,一块巴掌大的玻璃方砖赫然成型,在夕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映得人脸上一片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