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315章 五丈原的落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蜀汉建兴十二年,暮春时节,诸葛亮再次踏上北伐之路。十万蜀军,军旗烈烈,一路向祁山挺近。诸葛亮坐在素车之上,望着绵延的队伍,面色平静,可心底却隐隐泛起不安。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北伐了,每一次都是为了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复兴汉室,可前路漫漫,曹魏根基深厚,谈何容易。

这日,大军行至五丈原,诸葛亮望着这片开阔之地,心中有了计较。此地北临渭水,东接武功水,占据此地,进可攻,退可守,是个绝佳的屯兵之所。他当机立断,下令安营扎寨,准备与魏军长期对峙。

与此同时,曹魏朝堂之上,魏明帝曹睿听闻诸葛亮再次北伐,眉头紧皱。“诸葛亮连年兴兵,实在是我大魏的心腹大患,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司马懿出列,拱手道:“陛下,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臣愿领军前往五丈原,坚守不出,待蜀军粮草耗尽,必然不战自退。”曹睿思忖片刻,点头应允:“好,就依爱卿所言,务必守住五丈原,不可让蜀军前进一步。”

就这样,蜀军和魏军在五丈原对峙起来。诸葛亮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对蜀军越不利,他多次派人到魏营前叫骂挑战,甚至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马懿,想激怒他出战。可司马懿老谋深算,不为所动,不管蜀军如何挑衅,就是坚守营垒,拒不出战。

日子一天天过去,蜀军的粮草渐渐紧张起来。诸葛亮心急如焚,他日夜操劳,思索破敌之策,常常忙到深夜,饭也顾不上吃几口。看着丞相日渐消瘦的面容,姜维心疼不已:“丞相,您要保重身体啊,这战事虽急,可也不能累垮了自己。”

诸葛亮摆了摆手,叹道:“伯约,先帝将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于我,如今大业未成,我怎能安心休息?况且此次北伐,关乎蜀汉存亡,我不能有丝毫懈怠。”

一日,诸葛亮正在营帐中查看地图,突然一阵头晕目眩,他扶住桌案,才勉强稳住身形。姜维见状,连忙上前搀扶:“丞相,您这是怎么了?”诸葛亮缓了缓神,说:“无妨,许是近日操劳过度,休息一下便好。”可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这长期的军旅生活,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已经让他不堪重负。

不久后,孙权响应诸葛亮的邀约,出兵攻打魏国。诸葛亮得知消息,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盼着东吴能在东线给魏军造成压力,迫使司马懿分兵救援,这样他就有机会打破僵局。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孙权的进攻并不顺利,很快就被魏军击退。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诸葛亮的心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绝望。

就在这时,魏军那边传来消息,司马懿向魏明帝上奏章请求出战。诸葛亮听后,苦笑着对姜维说:“仲达这是做给将士们看的,他怎会轻易出战?大将在外,有便宜行事之权,哪有千里迢迢向皇上请战的道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魏明帝的使者就到了魏营,传达旨意,不许出战。

诸葛亮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办法,否则蜀军将陷入绝境。他开始频繁地派出探子,收集魏军的情报,试图找到司马懿的破绽。可司马懿防守严密,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

一天夜里,诸葛亮独自一人走出营帐,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当年在隆中,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后来,他追随刘备,为了兴复汉室,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先帝已经驾崩,后主刘禅虽对他信任有加,可蜀汉的国力实在太弱了,要想战胜强大的曹魏,谈何容易。

正想着,一阵夜风吹来,诸葛亮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回到营帐后,他把姜维、杨仪等将领召集起来,开始安排后事。

“我死后,你们不要立刻发丧,先稳住军心。然后徐徐退兵,不可慌乱,以免被司马懿趁机追击。”诸葛亮看着众人,神色凝重地说。

姜维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丞相,您一定会没事的,我们还要一起完成北伐大业呢。”

诸葛亮拍了拍姜维的肩膀,欣慰地说:“伯约,你有这份心就好。只是我恐怕是撑不下去了,日后蜀汉的兴衰,就全靠你们了。我已经写好了遗书,等我死后,你们交给后主。”

众人纷纷跪地,泣不成声。诸葛亮又叮嘱了一些军中事务,才让众人退下。

此后,诸葛亮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常常吐血,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但他依然强撑着病体,处理军中事务,不肯休息片刻。

一天,后主刘禅派来的使者李福到了五丈原。他见到诸葛亮后,不禁大吃一惊,眼前的丞相,面色苍白,形容枯槁,哪还有往日的风采。

李福传达了刘禅的问候,又和诸葛亮谈了一些军国大事。临走时,他犹豫了一下,问道:“丞相,陛下让我问您,如果您有个万一,谁可以接替您的位置?”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蒋琬可以。”李福又问:“那蒋琬之后呢?”诸葛亮说:“费祎可以。”李福还想再问,诸葛亮却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李福知道,丞相已经累了,他默默退了出去。

李福走后,诸葛亮的病情急剧恶化。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决定用七星灯为自己续命。他在营帐中设下法坛,点亮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他对姜维说:“若七日内主灯不灭,我可增寿一纪;若主灯熄灭,我命休矣。你要守在坛外,不许任何人进入。”

姜维领命,守在坛外,不敢有丝毫懈怠。前六日,一切都很顺利,主灯一直明亮。可就在第七日的夜里,魏延突然闯入营帐,报告军情。他脚步匆忙,带起一阵风,竟将主灯吹灭了。

诸葛亮见状,长叹一声,瘫倒在地。姜维怒目而视,拔剑要杀魏延。诸葛亮摆了摆手,说:“此乃天意,非文长之过,不可杀他。”

就这样,诸葛亮的续命之法失败了。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临终前,他把姜维叫到床前,将自己毕生所学,包括兵法、谋略、机关术等,都传授给了他。

“伯约,我能教你的就这么多了,日后你要好好辅佐后主,兴复汉室的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诸葛亮看着姜维,目光中满是期许。

姜维泪流满面,跪地发誓:“丞相放心,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丞相所托。”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享年54岁。蜀军按照他的遗命,秘不发丧,悄悄撤退。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却被蜀军的疑兵吓退。百姓们得知此事,编了个歌谣嘲笑司马懿:“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

诸葛亮的去世,对蜀汉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但他的智慧和忠诚,却永远被后人铭记。五丈原的落日,见证了一代传奇的落幕,可诸葛亮的故事,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不息,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