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稗宋反骨仔 > 第235章 谁家有梅自芬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莺莺燕燕,花花绿绿。

范希文被包围了,但不是出格的事。

而是讨论真正的艺术。

范希文有一个特点,他基于现代人的思维和繁杂的见识。

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简化来看,从基础逐渐衍生和拓展,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

就像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句子缩写和扩写。

比如诗词,在范希文看来,就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宣泄,或者对事物的描述。

或许在先秦以前,并没有那么多可用的文字元素可供利用。

形容一座山雄伟,就只能说“好高”“好大”。

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可以借助“巍峨”“雄浑”等词语进行描述。

再到后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曲艺也是一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

无论是哪个阶段,哪种形式的艺术,都不需要被刻意强调“高雅”。

因为它们的本质就是与生活实践关联,灵感源自生活基本,而最终又会以一种看起来高雅的形式,反哺于社会生活。

因此,束之高阁的不是艺术,只要不是刻意的低俗,让人恶心的下三滥,都可以被划归艺术的范畴。

泸州江边的石匠号子,如果不往下三路讲,就是一种艺术,但石匠的嘴没有把门的,那就成了秽物。

“小弟弟的见解真是独到,都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李师师忽然觉得自己对音律、诗词的理解又上了个台阶。

怪不得道家先圣老子以水为媒,传道万世。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理论来的。

“姐姐经常义演,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范希文咂了两下嘴,舔去了嘴唇上的糕点残渣。

“能被普遍认可和推崇的,或许能流传千古,而看起来过于晦涩的,往往会被遗弃。

如萤火一般,被少数人看见的高档货,与没有一样。”

赵元奴提出异议。

“那洛神赋这种,应当不包含在先生所说的范畴吧?”

“怎么不包含?洛神赋虽然用词华丽,但真正惊艳的地方,也正是被大家广为推崇的地方。

如果没有那些接地气的词句,根本不可能流传下来。”

这一点范希文很肯定,所谓雅俗共赏,美的事物总有共性的。

庙堂的情怀和江湖的豪气,也总能结合到一起。

亦如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的千古绝唱。

李灵儿尝试回忆洛神赋,还真记起两句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她居然只记得这两句!

范希文笑着弹舌,发出“嘚”地一声。

“如何?这两句,只要稍微认字的,都知道大概意思,而且朗朗上口。”

无人反驳,范希文的歪理获胜。

“行了行了,你说有歌送给我,赶紧献上。”

“一首《人间烟火》,是现代人程响的歌,献给我的好姐姐,李师师......”

原本好好的氛围,竟被范希文破坏。

李师师让范希文连唱了五遍。

终于在不断重复的“可怜良辰无多,竟似无人说”的声音中流下泪来。

“姐姐这是怎么了?”

李师师以绢拭泪。

“没什么,听说小弟弟的歌都是‘现代人’作的,不知这个‘现代’在何方,想必不是大宋下辖国土吧?”

这个问题不止困扰着李师师,也困扰着对范氏歌曲上心的所有人。

知晓歌曲出处的,都以为是范希文胡编的作者。

不知出处的,只认为‘现代’是异国他乡,或者暗指大宋代州,大致为后世山西忻州市代县。

这种事,范希文说不清楚,只能含糊其辞。

“在很远的地方,我梦中的故乡。”

李灵儿向往不已,眼眸似望穿了汴京城墙,飘向西南。

“那里一定很美,很和谐,才有这么多直达人心的佳作出世,”

范希文也放飞心神,回想起小区门口的麻辣烫和锅盔。

“是的,男女平等,安居乐业。”

在场的女子闻言尽皆一震。

都说大宋女子地位高。

实际上女子天生就矮男人一截。

譬如科举,从来没有女子一席之地。

武则天,古今只一人矣。

再如合离,夫告妻无事,妻告夫,徒刑。

有些事,或许是考虑男人兽性难改之下,对女子的保护。

但似乎保护过头了,规则成为女子的羁绊,束缚手脚,不得自由。

“男女平等......”

“大宋也有三纲五常,男女皆受约束的。”

“但是三从四德呢?”

三位佳人不禁开启了讨论,关于男女地位与操守。

整体看来,大宋不是男女平等的。

这种话题,范希文不想深入探讨,本就是公说公有理的事。

许多标准皆是模棱两可。

以他的浅见,男女之论,只需两条:

其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二,实事求是,尊重基础。

理性看待男女区别,合理要求,相互尊重。

“小弟弟说的,你自己能做到么?”

范希文打了个哈欠。

“不能,但会尽量去做。”

茶话会只是一时,主题复又落到歌曲上。

范希文充当顾问,全程解惑。

不过涉及到乐理方面的东西,范希文便基本插不上话了。

甚至被女子们嫌弃“粗鄙”。

李师师和赵元奴这才发现,原来李灵儿和芳草都是曲艺高手,且文学素养也比较高。

况且女儿邦的传奇,令两位汴京首屈二指的佳人,对李灵儿等人愈加喜欢。

相谈甚欢之下,只差没义结金兰。

趁天色还早,范希文安排了晚餐。

二李与赵元奴都小酌了几杯,给足了范希文面子。

“姐姐,公司已扩招了人,这两日便要在汴京推销,还请姐姐多多宣传。

另外,等三两个月后,我想把生意做到四京之外的地方。”

李师师惊叹于范希文的雷厉风行,她原以为这么大的生意要筹备至少一季。

“我相信你能行,有事你只管与我说,我这个大股东自然要尽力帮忙的。”

关系熟悉之后,范希文胆子也大了一点。

“那姐姐能为我谋个官身么?”

见李师师为难,范希文再道:

“不用是大官,小吏也可以,便于我私下应对一些小事。”

李师师忽然笑出声来。

“要不我推举你去内廷做个宦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