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传送?
这个词,林宇听到过。
不,是看过相关的报告。
因为,大麦哲伦星系的第一科研所,目前就有这么一个项目。
是的,量子传送技术。
起因,是因为光传送技术虽然便捷,但限制也很大。
尤其是距离。
三万公里的极限距离,放在地球上看,似乎足够远,也足够用了。
但放在宇宙层面上来说,绝大部分情况下,也只能像后羿号这样,整出一个舰内高速移动系统。
所以,第一科研所展开了一个全新的项目,名为量子传送技术。
而这一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光传送的短板。
此刻,林宇还记得当初所看过的那份报告。
理论上,量子传送的极限距离,是没有上限的。
但相应的,传送的物体越大,距离越远,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将会呈现指数级的上升。
所以,这不单单是在解决光传送的弊端,甚至将来还可以应用在超远距离的星际旅行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林宇记忆深刻。
“白洛,你确定是量子传送?”
“我确定,虽然量子传送是第一科研所的项目,但我因为兴趣问题,也进行过大量了解,从目前少量可以获取到的数据来看,对方使用的就是量子传送无疑。”
白洛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
而林宇,则是沉思起来。
通过类似电子战的方式,彻底瘫痪所有战舰。
同时,采用一种未知方法,瞬间覆盖整个恒星系统,并让所有人都失去意识。
在完成这两点之后。
最后使用量子传送技术,将所有人全部掳走,并对所有电子设备进行清理,以及重置?
这一刻,虽然还有很多谜团以及不确定性,但林宇的脑海中,已然形成了一个大概的初步脉络。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对方,还有...
如何防范那星际时代的电子战,以及如何防范量子传送。
林宇可不想自己前一秒还坐在舰长椅上,下一秒,就不知道被传送到了哪里。
“白洛,有没有办法防御?”
“电子战那块好办,只要将所有战舰的主系统,全都进行物理隔绝即可,虽然这会导致整个指挥链效率降低约57%,但却也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量子传送这块呢?”
“这方面反倒是最简单的,只要在能量护盾发生器内,编写一个新的协议,就能在展开护盾的时候,有效阻挡量子传送的穿透,因为...量子传送的本质就是分解、传送,以及重组,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目标数据,所以我们不需要干扰整个量子传送,只需要对这部分数据获取进行干扰即可。”
“这个新的协议需要多久,可以编写完成?”
“五分钟!”
......
......
不是,只要五分钟?
林宇微微一愣,但刚想要再问什么的他,却发现...
白洛已经在自己的控制台上,十指如飞了起来。
很显然,她已经开始干活了。
见状,林宇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
说是五分钟,那就是五分钟。
甚至连一秒的时间差都没有。
“总司令,临时协议已经编写完成,接下来将其共享给所有战舰,并更新护盾发生器的驱动程序即可。”
“立刻执行。”
“明白!”
闻言,林宇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各战舰在自己舰上技术官的帮助下,开始对主系统进行物理隔绝。
这使得他们无法再通过联邦舰队指挥支持系统辅助,无论是单舰作战能力,还是舰队的协同作战效率,都大幅下降。
至少比起像夜凌薇那样,整个舰队毫无反应便已经被拿下,甚至最后所有人被掳走来说...
这种下降是绝对可以接受的。
整个过程并不麻烦,大约十分钟后。
无论是战舰内的主系统物理隔绝,亦或是更新能量护盾的相关协议。
所有操作都已完成,并且再次启动护盾,并长久维持。
这样搞,对于其他四级文明而言,能量消耗太大。
但对于联邦战舰来说,单单只是维持,而不是战斗时的疯狂回充,那么在独立零点模块的支撑下,甚至持续个几年都没问题。
没有什么太大压力。
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做?
在这里守株待兔?
亦或是,主动出击搜索?
按照星球轨道上的那些空港以及太空城的完成度来说,夜凌薇他们也不是刚抵达就遭到攻击,而是至少大半年之后才发生的。
这么说来的话,自己如果在这里守株待兔,也不知道要多久。
因此,考虑一番之后,林宇还是决定。
主动出击!!
但主动出击的话,也有问题。
那就是,虽然小麦哲伦星系直径只有大约7000光年,并不大。
但想要搜索整个星系,甚至是每一个恒星系统的话,就目前自己这一万多战舰来说...
依旧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白洛,新琼霄号上受袭之前的数据,还有吗?”
“有,被清理的只有受袭时,以及受袭之后的数据。”
“将他们来到小麦哲伦星系之后,所有的航行轨迹全都调出来给我,具体到每一艘飞船,以及舰队发布的每一道命令!”
“没问题!”
白洛点了点头,立刻开始工作。
这个操作很简单,只要有足够授权就可以,并不需要干其他事。
所以,大量数据很快就被调了出来,并传到了林宇这边。
原本白洛以为,林宇会将这些数据交给参谋组分析。
虽说只有不到一年的数据,但这里面的量可是很大的,毕竟涉及到了整个十亿人的船队。
但将数据传给林宇之后,她却发现...
林宇竟然一个人看了起来。
而且速度飞快。
其查阅资料的速度,甚至比起自己看那些数据流时,更为夸张。
该说真不愧是林韵部长的父亲吗?
至于林宇。
此刻,他的大脑飞速运转,不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推演,甚至是预测。
而足足一小时之后。
林宇终于是挥了挥手,关闭了面前那数十个各种虚拟窗口。
随后,又调出了一个小麦哲伦星系的星图。
并在上面划分好了各种区域。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可疑程度,尤其是星系内的某个角落,被林宇标注成了...
代表极度可疑,以及危险的红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