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 > 第134章 爵位和河西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三一继续和秦怀玉商议。

“嗯,还不错。”李三一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安排甚好,既可以让有功劳的人得到应有的奖励,又能让其他没有参战的人也有机会参与其中,积累经验。”

秦怀玉听了,连忙附和道:“少爷所言极是。”

李三一继续说道:“至于那些封地守备、各处护院和商队护卫,虽然他们平时的工作与战斗相关,但通过这次轮流上战场,也能让他们熟悉一下实战的环境和氛围,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好处。”

秦怀玉表示赞同,然后说道:“我会尽快制定出详细的方案,确保这次人员调动能够顺利进行。”

李三一微笑着说:“好,那就辛苦你了。对了,此次截取缴获的情况如何?”

秦怀玉赶紧回答道:“回少爷,我们经过仔细挑选,选出了其中最优秀的俘虏,一共有一千五百人,已经全部押送过去了。另外,当晚拉回来的战利品非常丰厚,除了银子五十万两和金子八千多两外,还有一千五百匹战马。这些都已经安全送达男爵府的封地了。”攻占关口当晚,李三一令人把主要金银和优质俘虏、战马截取部分送到封地去了。要不就算万户侯是自家舅舅,让别人看到了也不好。

“嗯,现在清理逃兵已经差不多了,你们也该回到营地了。到了营地后,要好好总结一下这次的战斗,该抚恤的抚恤,该立功升职的也都要安排好。还有这些俘虏,要把他们训练好,合适的就补充进我们的队伍里,其他的就送到荻华那里去开垦土地吧。”李三一继续补充道。

“是,少爷,我明白了。”

“另外,把这次战斗中牺牲的人,找一处好地方,全部埋葬在关口外,再建一座烈士陵园。”李三一道。

“和府兵营的忠魂园一样吗?”

“嗯,那个是府兵营的,这个是咱们封地府里的。”李三一点点头说道。

“那以前剿匪时牺牲的人呢?要不要也搬过来?”

“可以啊,你去问问他们的家属,要是同意的话就搬过来,或者立个衣冠冢也行。主要是让后人时常来祭奠,让他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两人又讨论了一会营地其他事情,秦怀玉才退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董全勇怀揣着晋升名单,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李三一的临时营帐。

一见到李三一,董全勇便迫不及待地将名单呈递上去。李三一接过名单,仔细端详起来。

名单上的名字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麻伟、赵智、王维、马七娃,他们都得到了晋升,职位提升至五百户。

李三一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动,当他看到赵东初和董全勇的名字时,略微停顿了一下。这两人也是此次战役中的功臣,李三一毫不犹豫地将他们的名字也加入了晋级名单之中。至于他们最终能否晋升为千户,那就不是李三一能够决定的了,这需要上司们的进一步考量和安排。毕竟,官职的晋升不仅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功绩,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人际关系。

李三一深知官场的规则,他明白不能让这些功臣们觉得自己被忽视或亏待。给他们一个晋升的机会,也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接着,李三一快速浏览了一下伍长、小旗和总旗的晋级名单。这些基层军官们在战斗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晋升也是实至名归。李三一没有过多犹豫,直接在名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批准。

如此巨大的战果,自然需要各方共同分享:林万户、太子府的魏安宁监军,还有李三一自己,都是这场胜利的既得利益者。每个人都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努力,也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大武六十四年四月初二。大武神龙殿 早朝

就在早朝快要结束之时,朝堂之上的大臣们都在等待着皇帝宣布退朝,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从殿外传来:

“万胜!”

“万胜!”

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整个宫殿中回荡,让原本安静的朝堂瞬间变得喧闹起来。那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朝臣们开始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朝堂顿时嗡嗡作响,一片嘈杂。

皇帝坐在龙座上,眉头微皱,他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喧闹感到不满。他威严地开口道:“外面何事喧哗?唐德,你去看看。”

“是,陛下。”站在皇帝身旁的太监唐德连忙应道,然后快步走出了神龙殿。

就在唐德刚刚踏出殿门的一刹那,又一阵更加响亮的呼喊声从紫薇城南门方向传来:

“八百里加急,我军占领大夏关口,歼敌上万!”

“八百里加急,我军占领大夏关口,歼敌上万!”

这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整个京城中回荡,不仅朝堂上的大臣们听到了,就连京城的百姓们也都被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所吸引,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

一匹毛色纯正的骏马,马背上坐着一名身着边军军服的士卒,他手持一面令牌,风驰电掣般直奔神龙殿殿前。

唐德远远地望见这一幕,心中不禁一紧,他立刻快步迎上前去。待那匹马靠近时,一名卫士迅速上前,协助控制住马匹。那士卒见状,身手敏捷地翻身下马,稳稳地落在地上。

“我乃大武紫薇城太监总管唐德,”唐德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自我介绍道。

那士卒喘着粗气,面色苍白,显然是经过了长途跋涉。他定了定神,从胸前解下一个包裹,双手颤抖着递向唐德,说道:“这是秦州捷报……”

话未说完,那士卒突然身体一软,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直直地倒了下去。

唐德见状,连忙高声喊道:“来人啊!快把他抬到一边休息,再去传太医前来救治!”

他身后的几名太监闻声而动,迅速将那晕倒的太监抬到一旁,然后其中一人如飞鸟一般朝着太医院飞奔而去。

唐德也不敢耽搁,他急忙将手中的拂尘放置在身后的腰带上,然后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那份战报,如捧着稀世珍宝一般,朝着大殿狂奔而去。

“陛下,捷报!秦州大营边军八百里加急!”唐德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焦急与兴奋。

人还未进入,声音就传进去了。三声过后到了皇帝身边。

递给皇帝,皇帝并未接手,而是道:

“直接宣读吧!”

“是,陛下。”

唐德缓缓打开文书,宣读道:

“臣,秦州大营万户侯林尘岳,磕拜。

大武六十四年三月二十六四,我朝男爵、胭脂城府兵营守备李三一府里护院在封地巡逻时,未按时回归,后来发现被大夏一处秘密基地俘虏,交涉还被打伤,胭脂城边防府兵营接道求助,交涉无果后,对方还对我李三一带着府兵营进行追打。李三一给秦州大营派人来报,…”

“经过四天激战,我方杀敌…,俘虏…、战马…”

“秦州大营万户侯林尘岳“印章”再拜。

唐德念完,大殿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过了好一会儿,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

“哈哈哈,大武万胜!”

“大武万胜!”

……

这声音此起彼伏,久久不停。一干文武大臣这才如梦初醒。

其实呢,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秦府的秦尚书就收到了秦宇辉的飞鸽传书:

“一是秦淑兰生了个千金,二是李三一在大夏关口连打了两场胜仗,已经占领关口。”

这消息还是那个给李三一报信的袁林带回来的,秦宇辉二话不说,立马飞鸽传书给秦府。

秦尚书收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进宫去了,得商量商量怎么在朝廷大会上给李三一记一功呢。

太子府收到消息的时间,仅仅比秦尚书晚了一天而已。原来,是有一名小旗在战斗中受了伤,前往府兵营接受治疗时,偶然间遇到了外部接应的监军魏安宁大人的人。就这样,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地传到了长安的太子府。

大武近年来鲜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这使得军备逐渐松弛下来。毕竟,当今皇帝在登基之前,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周边的邻国都对他敬畏有加,一直不敢有什么大的举动。因此,大武国内的战事相对较少,捷报自然也就难得一见了。

“哈哈哈,好啊!”龙座上的那位突然发话,声音中透露出欣喜,“不愧是我大武的好男儿,就该如此血气方刚,逢敌必亮剑!各位卿家,还是商议一下,应当如何对这位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吧?”

话音刚落,一位文官模样的人便站了出来,率先答道:“微臣记得,这个李三一去年十一月才刚刚被册封男爵吧?依微臣之见,赏赐一些银子就足够了。”

他的话音刚落,一名武将立刻站出来表示不服气,反驳道:“你说得倒是轻巧!有本事你来,去攻占一座边关要塞试试看!”

紧接着,另一名大臣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位李三一确实太年轻了,官升一级也就行了。毕竟他才入伍一年多时间,资历尚浅啊。”

“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官升三级,直接封个侯爷也不为过。”另一个武将站出来道。这些朝堂之人,或许新老阶层平常有个什么看不惯,大是大非上还是分得清,该有的功劳不能丢,要不传出去,以后还怎么带兵。对于文臣的不屑是非常看不惯的。

“直接封侯爵确实有些过分了,毕竟他还如此年轻,若是再立下战功,比如打下一座城池,难道还要封他为王不成?”又一个文官站出来,满脸忧虑地说道。

“哈哈哈,这有何不可?”有人立即附和道,“若是你能统率五百士兵,攻下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池,封你一个异姓王爷,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嘛!”

“对对对,现在他不过是个男爵,封个子爵也不算过分吧。”

……

一时间,朝堂上文武两派官员吵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

经过整整一个时辰的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关于李三一的封赏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定论:

“爵位提升两级,由男爵升为伯爵;将大夏关口更名为大武北关口;任命李三一为校尉,统领五千户;食邑八百户,其封地范围为马坊镇至北关口方圆百里。”

“至于封地的名称,就定为河西郡吧,这里将作为李三一伯爵的封地。每年需向朝廷缴纳赋税一千两,战马一百匹,而所有官员的任命只需向朝廷报备即可。”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由礼部左侍郎崔建成和兵部右侍郎岳转利率领一支队伍前往大武北关口宣读圣旨。

这支队伍的护送力量相当强大,由两个五百户长负责。其中一个五百户长将负责来回护送,确保整个行程的安全;而另一个五百户长则会留在边关要塞——北关口驻守,以维护当地的治安和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驻守边关的人员安排并非偶然,而是武将们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们看到了李三一在最近两年中的卓越战绩,心生羡慕,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他们从禁军中临时抽调出一支队伍,军官们基本上都来自各个武将家族的庶子。对于这些人来说,获得小旗、总旗、百夫长等官职并非难事,只需稍稍运作一下便可轻松达成。然而,要想再往上升职,没有军功的支撑就变得异常困难。毕竟,越往上军官的数量就越少,竞争也越发激烈。而且,由于常年没有战事,立功升职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因此,当得知有新建军队的机会时,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一杯羹。

这次北关口驻军校尉,级别是五千户,兵员组成:朝廷提供物资是按一千五百户发放,五个百夫队朝廷派出,五个百夫队秦州大营派出,胭脂城五个百夫队。超编人员朝廷不负责粮饷,报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