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县小刘庄,离铜柏山不远。村庄不大20多户人家,全村都姓刘,全村都沾亲带故的。
昏黄的油灯下、村子各家当家人来到刘大爷家里商议对策。刘大爷70多岁,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也走南闯北过。在村中属于文化最高,威望最高、辈份最大的老人了。村里各家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商议。
如今他们在一起商议的主题是逃荒,自民国30年开始雨水就非常少,5、6月份夏收粮食减产3成,秋收又减产4成,上交公粮一两没少。如今正月才刚刚过去,各家粮食就快要见底了。大家聚在一起商议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刘大爷也在叹气,去年种下的冬小麦,两个多月了,因为连续干旱,麦田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这还是村民担水保下的。
刘大爷陷入了回忆,这一辈子经历的苦难太多,水灾、旱灾、蝗灾、兵灾哪一样都没落下,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旱灾。光绪二年大旱那时他才8岁,但已经能记事了,在那场早灾中,自己的爷、奶被活活饿死了,两个姐姐被卖掉了,今生再未相见。民国九年大旱,自己的老爹被饿死了,自己的婆娘也饿死了。难道自己快要到了入土的年纪,还要经历一遍这样的痛苦。
老人想起自己的老爹、婆娘,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生命一点点的流逝,老人眼中含起了泪水。老爹、婆娘是为了他和他们的儿女子孙能活下来,活活把自己饿死的。自己的老爹、婆娘死时,完全是皮包骨,抱在怀里都是轻飘飘的。被活活饿死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刘大爷觉得那还不如被枪打死、被刀砍死,被水淹死,那样还痛快。
如今眼见着又要断粮了,老天爷若再不开眼,夏收再减收成,恐怕全村都要逃荒了。屋里的人七嘴八舌议论着,有人主张去南阳、有人主张去洛阳讨生活。慢慢的议论声小了下来,大家都望着刘大爷,希望他能拿个主意。 刘大爷看着这些小辈,知道自己要下决断了。
刘大爷道:\"麦苗还需要人担水灌溉,我们不可能走远,外面也是兵荒马乱的。俗话靠山吃山,我们还是进桐柏山碰一碰运气吧。\"
老人至始至终他都没想过去找国府救济,国府催粮时恶劣态度,让他从来没想过国府还能帮助他们。
翌日一大早,一群老弱妇孺在五六个后生的带领下往南沿着一条小溪流进入桐柏山,后生们手中有二支老掉刀的老套筒、几把砍刀、弓箭。他们这是准备深入铜柏山,去寻找一些野菜、山药、竹笋等,运气好的话看看能不能打到一些猎物。
一行人边走边搜寻,只要是能吃的都一古脑都塞进蓝子娄子里。不知不觉间他们就深入了山林,他们发现山里居然出现了不少山塘。他们幸运的发现了一片竹林,大家兴高采烈地挖笋来。
外围警戒的后生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被十几支枪顶住了脑袋。后生们脑色苍白,心道:\"可千万不要是土匪啊!\"
竹林中的老弱妇孺也发现不对劲,惊慌中一片哭闹声响起。来人卸掉后生们的武器弹药,领头的吩咐同伴放下枪口,招呼道:\"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新四军。我们不会伤害你们。”
老弱妇孺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年轻一些的女人还往人群里面缩。领头的也装作没看见。
后生中有人道:\"老总,我们是北边小刘庄的,庄里粮食快断顿了,大家就是想进山挖些野莱、山药等补充一些粮。我们无意冒犯大军。\"
领头的看了看这群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百姓,叹了口气:\"乡亲们,不要害怕,我就是隔壁确山人,我叫张新生,我们新四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当年红军。你们拿上东西,跟我走。\"
人群明显松了口气,安静了下来。这里原来是红一方面军活动的区域,周边的人多少知道一些红军的事以及红军的纪律,大家跟着领头的转了几道弯,来到了一处营地。
张新生拿来一些干粮交给后生们,让他们分给老弱妇孺。后生们看到是苞谷粑粑,这些可是好东西,平常大家吃的可是加了谷糠、野菜的糊糊。后生们连忙把干粮分发了下去。小孩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老人、妇女们舍不得吃,藏了起来。
张新生带着后生们去了一间小茅草房,询问庄中的情况,后生们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把庄中的情况说了出来。后生中一个叫刘大牛的大着胆子询问张新生:\"庄子里十多天后差不多就要断粮了,老总们能不能帮帮忙。\"
张新生道:\"乡亲们,你们不是第一批进山的,我都遇到三、四批了,我们这确实也需要人手帮忙,你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用粮食付报酬。\"
刘大牛激动了:\"愿意、愿意,我们愿意。\"
张新生道:\"你说了不算,等一会儿我和你们一起回去,找你们庄的当家人商议。\"
刘大牛忙不迭的点头。张新生留乡亲们吃了一餐稀饭,里面除了大米外,还有些红薯、有些杂粮,但也都是正经粮食。老弱妇孺们都很满足了。吃完后张新生带了两个战士和这一群人下山了。
一行人走的不是很快,等到庄子时,天已擦黑。张新生三人跟着刘大牛去了刘大爷家,刘大牛是刘大爷的孙子。
张新生客气地和大爷打了招呼,刘大爷询问了大牛情况,向张新生表示了感谢。
张新生道:\"乡亲们也不容易,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大爷,我们新四军需要人手,男人可以去挖矿或是去安徽运粮食过来。村里的妇女可以为我们纺纱,织布,做衣服。我们用粮食付报酬,我们可以为你们保密。\"
刘大爷颤抖着嘴唇道:\"大恩不言谢。我们愿意。\"刘大爷心里明镜一样,有粮食哪里请不到人,新四军这是在救他们庄里人,还说成是庄里人帮他们,还为他们保密,那是新四军不想连累庄里人。刘大爷想到以前的红军,他确认这支队伍就是原来的红军。
张新生和刘大爷商定了细节后,发现村里各家当家人聚到了刘大爷家门口。刘大爷安排张新生三人休息,自己与各家主事人商议。
第二天一早,张新生三人出发了,身边跟着全村的劳动力。
到了山里,一部人领了布匹、粮食回小刘庄,一部分去为新四军运粮、挖矿。刘大牛几个就分到运粮的队伍,在运粮队他们意外碰到隔壁徐庄的一群人,领头的是徐得田,徐庄话事人的儿子。刘大牛与徐得田比较熟,骂道:\"狗日的徐得田,有好事也不通知一下我们庄。\"
徐得田道:\"兄弟,兄弟,不要怪我们,我们也是不久前才过来的,才运了一次粮。我们也不敢到处去宣扬啊!\"
刘大牛心道也是,自己庄里人过来做事也不敢大肆去宣扬,于是原谅了徐得田,向他打听运粮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