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军说不好。
不过现在这安排挺好。
给他一个机会,能干得好销售这活,那就算不能留下,将来自己也能多条出路。
干不好的话,他还能再回纺织厂干仓库。
更何况自己还能拿提成。
天上掉馅饼也不过如此。
“等回头问问沈穗。”
见到沈穗是中午饭那会儿。
图书馆再怎么忙碌,中午也得让人吃饭嘛。
沈穗趁着这机会过来跟乔大军说了两句。
给杨乔两口子喂下一颗定心丸。
如果干得还行,自己也乐意,那就留下来。
不然沈穗也不勉强。
乔大军态度十分积极。
他眼馋媳妇能挣钱,可又没机会。
如今机会来了,没道理不去把握。
仔细请教了沈穗一些小细节,乔大军正式上岗。
下午的时候,沈穗可算没再图书馆、服装店来回跑。
算是解放了自己。
借着女排夺冠的东风,堆积在服装厂仓库里的牛仔裤库存一日日减少。
等到十月下旬,库存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不到。
沈穗看了眼账本,长长松了口气。
“现在天气冷了,出货速度慢了许多,不过咱们的牌子算是打出去了。”
牡丹运动服,流行牛仔裤。
这阵子在晏城看到穿牛仔裤的人都数量增多。
更别提在一些大城市了。
北方地区,销售最好的是胶东、天津和东北一带。
那边经济好嘛。
胶东和天津有港口,东北则是国家的工业基地,城市化进程快。
经济发展好,货也卖得好。
但现在出现了新的问题。
库存快卖光了,那接下来怎么办?
还要继续生产吗?
要知道,牛仔布料是涨价了的。
当然,即便是依照现在这个布料价钱,做牛仔裤依旧挣钱。
但利润率直线下滑。
靳敏看账本就头疼,想到这个问题更头疼,“你怎么想的?”
如果现在就此收手,也不是不行。
毕竟这波牛仔裤卖出去,沈穗入账百万。
在这个万元户都足以登报的年代。
她这百万家资,够她跟小满过好几辈子了。
“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品牌,就这么放弃未免可惜,也就是利润空间小了点,但不是没得赚,继续做吧。”
沈穗还是很想要把这几个牛仔裤品牌做大做强。
暑假那会儿,杜小风和靳敏去上海,看到了国外来的牛仔裤。
一条将近二百块。
她们的牛仔裤比外国货差很多吗?
沈穗很认真的对比了一番。
不觉得哪里差。
要设计有设计,要质量有质量。
非要说挑剔点毛病的话,那可能就是牛仔裤的颜色了。
国外的款式也就那几样,但把颜色做的好看一些。
显得更有质感。
这是布料的问题。
供货的一棉厂并不打算改进染色工艺。
毕竟现在国内的牛仔布生产厂家屈指可数,不乐意去找别人,我还不伺候呢。
布料方面无法改善,那沈穗只能在加工的时候想办法。
她这阵子各种尝试的酸洗、盐洗,还真有了效果。
“咱们继续做,我就不行,咱咱们自己的土地上,还打不过外国来的牛仔裤。”
靳敏很少见沈穗生气。
此刻的沈穗,用生气来形容并不合适。
有点愤怒,更多的还是亢奋。
有点像是找到了一个目标,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那,你是打算让何锦秋帮你谈,还是怎么着?”靳敏提出了现实的问题。
何锦秋从厂里辞职后,把沈穗这个客户关系转移给了程嘉敏。
不过沈穗跟程嘉敏不熟,如果直接订货的话,也不知道能拿到什么优惠。
是请何锦秋帮忙,还是怎么着,得拿个主意。
“我想亲自去一趟广州。”
前世她殒命的地方,沈穗其实对那边有点抵触。
但人活在世上,总是要一点点的克服那些困难。
如果连心理那一关都过不了,又怎么保证自己能打赢跟外国品牌的这一仗呢?
去广州,克服心魔那一关。
靳敏不知道沈穗的秘密,看她仿佛壮士断腕一般,忍不住笑了起来,“广州又不是虎穴狼窝,你至于吗?”
沈穗面不改色的扯谎,“这不是要出远门,怕小满离不开我嘛。”
靳敏横了她一眼,“咋了,信不过我,怕我把小满偷走?”
她倒是想,但小满鬼精灵一个,怕是没把孩子骗走,自己反倒是被那小丫头骗得团团转。
小满正在画画,听到有人喊自己,一脸错愕的抬起头,“妈妈,你喊我?”
靳敏冲着人招了招手,小姑娘巴巴的跑过来。
忽的想起什么,又折回去把自己的大作拿过来让沈穗看,“你看我画的好不好看?”
小满的画风,怎么说呢?
比较抽象。
靳敏看得眼角直抽抽,“小满,你这小花怎么画的硬梆梆的?”
人家都是曲线,线条柔软。
可小满的这直来直往,有点不太对吧?
这哪是小花?
看起来像是一堆麻将在吵架。
小满很认真的解释,“老师让我们画点与众不同的花花,干妈你觉得这个花花不好看吗?”
靳敏:“……好看。”
骗孩子肯定不会被天打雷劈的。
“咿……”小满皱着眉头发出声音,“骗小孩,干妈你坏坏。”
靳敏:“……”
她太难了。
沈穗笑着捏了捏女儿的脸,“快去画你的花花。”
小孩子其实很好哄的,把话题转移开就是了。
至于画的不好看很抽象……
小孩嘛,天马行空很正常。
少年宫的朱老师也说过,可以让小孩子放飞思绪,没必要用成年人的条条规规她。
当然,这是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
沈穗还没想好该怎么跟小满说,自己要出远门的事。
变化来得比她预期还要快。
省纺织工业厅下了通知,邀请耿为光去参加十月中旬的纺织座谈会。
沈穗也收到了邀请函。
说是邀请,实际上没有拒绝的权利。
至于为什么沈穗也会收到邀请函,沈穗还以为是那本《棒针花样三百》的缘故。
谁知道下午就接到了杜显兵的电话,“我寻思着你那牛仔裤卖的很好,也给咱们省的纺织产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跟老曾吃饭的时候就提了一嘴,对了你收到邀请函了吧?”
老曾是省纺织工业厅的办公室主任的秘书,他爹娘跟杜显兵的老丈人是老邻居,到了这一辈甚至下一辈,关系都不错。
给沈穗发一张邀请函,就是顺手的事。
当然,老曾这么做,也不完全是听杜显兵的话。
他听说省报社有意对沈穗做个专访,想着把人邀请到省城。
这样省报的同志就不用来回跑。
当然,如果是一般记者,老曾哪会这么费心安排。
谁让采访的记者是高副省长的千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