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毅踏进南城门,就见自家闺女迎了上来。
“阿爹!”
魏若桐看着自己平安归来的亲爹,笑容满面,“你真的回来了!”
魏毅莞尔,“闺女,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人都进城了,还能是假的不成?”
说着,又仔仔细细瞧了女儿几眼,叹息道,“阿爹不在家,你辛苦了,瞧着都瘦了一圈。”
魏若桐摇摇头,“阿爹,我不辛苦,你在军营才辛苦呢。”
“军营事多,这才没归。”魏毅笑了笑,“你祖母近来身体如何?”
“前阵子病了。”
见魏毅面色凝重,她忙将买米遇到王府幕僚陆启文的事情说了。
又道,“阿爹,祖母这病来的急,幸亏王府的良医及时救治,您到时候得去谢谢王爷,还有陆公子。”
魏毅眸光一闪,“爹知道了。”
这明王这么做,应该都是冲他来的。
偏偏,他还不能说人家为了掌控军营用了阴谋诡计,人家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事关母亲,他承明王这份情!
父女俩牵着马,边走边说话。
往日并不多话的女儿,今天却是嘴里念叨个不停,说着说着,总是扯到了那位“陆公子”身上去。
“阿爹,陆公子人好心善,他家人也要来府城,他就买了宅子,正巧就在咱家巷子,成了咱们的新邻居。”
“阿爹,那位陆公子年纪轻轻就是王爷的幕僚,才学定然是极好,家中还有个考了府试案首的弟弟,您不是让阿弟读书吗?以后可以去请教......”
魏毅偏头打量女儿。
闺女脸上的笑容是不是太明媚了些?
他不过才几月未归家而已......
他闺女就被人惦记上了?
那明王府的什么幕僚,惦记他可以,惦记他闺女作甚啊?
“咳咳。”魏毅轻咳一声,指着一旁的糕点铺子道,“选些糕饼回去吧。”
“嗯嗯,爹,那我进去买,您放心,您爱吃的青艾糕我不会忘的。”
魏若桐进糕点铺子。
魏毅扫了一圈街道。
嘉安府还是与之前一样,热闹繁荣,不过街道两端的巡逻似乎多了几个。
目前看来,这明王还算不错。
最近相处下来,约莫也不是什么鱼肉百姓的天潢贵胄。
等魏若桐提着糕点出来,两人翻身上马,不过并未疾行,而是慢悠悠回了槐花胡同。
魏若桐先一步进了门,魏毅正要进去,却见对门出来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他不曾见过。
这就是那个“陆公子”?
魏毅也不着急进门了,牵着马儿站在门口,直勾勾盯着对方。
明王去了军营,陆启文得空就来宅子转一转,方才布置书房时发现趁手的毛笔没有,准备出门买。
不想才踏出门,就见一身形魁梧的壮汉正一瞬不瞬的盯着自己。
准确的来说,是带了几分寒意的审视。
略一思忖,陆启文拱手一揖,“在下陆启文,敢问大人可是魏副将?”
“本官魏毅,你在明王府当幕僚?”
魏毅上前走了两步,看得更仔细。
的确是个读书人。
脸挺白,身形太薄,瘦的跟麻杆似的。
闺女一路将这姓陆的夸得跟朵花儿一样,如今一看也不咋滴嘛。
陆启文颔首,“是,承蒙王爷厚待,在下在明王府当差。”
说话倒是沉稳。
魏毅十几岁就当兵,二十多年来辗转多个卫所,练就了一身威猛气势。
寻常人见他气势外放总会胆战心惊,这年轻人能应对从容,不由让他高看几分。
“陆公子年纪轻轻已是王爷幕僚,想来身上已有功名?可还会再去科考?”
读书人嘛,瘦弱些也正常,走仕途去朝堂上打嘴仗,比他们去外面打仗安全,其实挺好的。
陆启文摇摇头,“在下只过了府试,未有功名。”
魏毅:“?”
明王这么不挑?童生都能当幕僚?
看来这读书人一定聪慧异常,这才引得明王不看其科考才学就收入麾下。
魏毅颔首,想到这年轻人对自家的照拂,便鼓励了一句,“没事,本官看你还未及冠吧?科考嘛,慢慢来,功名总会有的。”
陆启文微微蹙眉,有些疑惑的望着魏毅。
两人才第一次见面,这么说似乎有些交浅言深了。
但想到王爷必要将魏毅收服,两人未来说不得还要共事,便选择实话实说。
“在下伤了右手,虽已得救治,但诸多精细动作无法施展,此生已与科考无缘。”
陆启文说的落落大方,魏毅却是震惊不已。
他盯着陆启文的右手,心中很是惋惜。
方才粗粗一礼,没看出来这人右手有碍。
这年轻人行为举止不错,气度也挺好,没想到却是个身有残疾的。
可惜了啊。
“原来如此,是本官唐突了。”
魏毅真诚致歉。
“无碍,是在下要谢谢大人关心。”
陆启文笑了笑,又一礼告辞,“才搬来,书房还缺些东西,在下先去购置。”
“爹,你怎么还杵在门口?”
魏若桐将马儿安顿在院子里,见魏毅迟迟不进门,又出来寻。
乍见是陆启文,她立刻笑着上前,“陆公子,你回来了啊?”
说着,她将手里的青艾糕递了过去,“陆公子,这糕点不错,请你尝尝。”
陆启文莞尔,“多谢魏姑娘好意,前几日你送的糕点我尚未吃完,这个就不用了。”
魏若桐收回手,“那好吧。”
魏毅:“......”
陆启文朝魏家父女点点头,抬脚就走了。
魏若桐站在门口,静静望着他的背影远去。
魏毅看得不是滋味。
这架势,不是别人惦记他闺女,是他闺女惦记别人。
更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