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板接到了江河电话:“处座,陕省剿匪,一些义士感念处座挂怀,托我带些土特产……聊表敬仰,我带着实在是不方便……”
戴笠当即表示:“你这一行数千里,你现在哪里落脚?”
江河秒懂:戴老板这是迫不及待地要看到宝贝,担心夜长梦多。当即回应:“处座,宝鸡有一巨商……我与其子路上相识,我将东西放之彼外,您派员来取可行!”
戴笠多有勉励:“一路辛苦!”
至于已伏法的王小鬼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从文中大概可以看出几分。
如果说旧时土匪还讲几分“义气”的话,王小鬼这种新兴土匪则是毫无底线、毫无人性可言,他是纯粹为了“作恶”为匪,所以才会有了“宝鸡恶匪”之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民国的军阀纷争才产生了王小鬼这样的恶匪;正是国民政府的纵容才使得王小鬼这样的土匪可以“合法化”犯罪;正是有了民国这种混乱的政治温床才使得土匪像韭菜一样割而不绝。
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土匪再没有产生的温床,作恶的条件,所以也就渐渐消失,这种为害中国几千年的非法武装职业也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俗话说“匪盛于乱世而治于盛世”,可见我们如今的社会的确是历史中从未有过的盛世,我们应当为这样盛世感到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今社会的来之不易,生活在这样盛世,幸甚至哉!
王小鬼事毕,一行人再次上路,接下来的行程就比较顺利了,一是王小鬼匪部授首,其余大小土匪无不胆寒,从而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二是陕省方面生怕江河再给们捅出篓子,特地派员“护送”他们到宝鸡。
“李二代”又嘚瑟了一回:整整个两排的部队,前面有开道的,后面有压阵的,一个上校团长亲自带队!
你再有钱,能调动军队给自己当扈从?
“李二代”嘚瑟,这下回到家可有得吹了。
1934年的宝鸡尚为关中道辖县,未形成现代地级市格局。作为连接陕、甘、川的咽喉要道,其战略地位已初现端倪。
城垣周长仅3.5公里,主要街道分布着传统商号与手工业作坊,县衙设在今金台观南麓。
渭河渡口承担着70%以上的货运量,周氏、李氏等豪族控制的骡马队每日运量达200吨。
此时,比利时工程队已进驻虢镇测绘(今陈仓区),陇海铁路西宝段虽未贯通,但周氏家族提前囤积的3000亩土地已开始平整,为1936年通车站址奠基。
李文章家族掌控的\"万通盐号\"年运量达800万斤,其货栈囤积的井盐可满足陕甘两省半年所需。
斗鸡台一带形成隐秘的\"黑市\",出土青铜器(如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夔纹鼎)经文物贩子倒卖,一件西周酒器可换一挺捷克机枪。
杨竹崧团正围剿王海山匪帮,县城四门张贴的剿匪布告盖着杨虎城印章,悬赏金额从50银元到500银元不等。城墙弹孔中嵌着的土匪指骨,成为商旅谈资。
已有少量河南难民沿崤函古道西迁,在渭河滩搭建的苇席棚形成\"河滩镇\"雏形,这些棚户区后来成为1942年大饥荒难民的主要聚居地。
“李二代”一路上吹嘘:
李家大宅以渭河卵石砌筑的三进院落为核心,正厅\"聚宝堂\"地面铺着汉口运来的水曲柳木地板,冬暖夏凉。女眷居所暗藏比利时工程师设计的通风管道,夏季可将渭河凉风导入绣楼。每日子时,管家需带账房先生穿过密道,将当日渡口抽成的银元埋入地窖。
厨房特设\"三灶制\":
东灶烹制臊子面,专供往来陕军军官,面汤用凤翔柳林镇陈醋调制;
西灶烘焙西洋糕点,原料经陇海铁路从上海永安公司采买,用于招待比利时工程师及传教士;
后灶秘密熬制烟膏,烟土藏于汉中米袋夹层运入,账目另记\"药材损耗\";
护院队长马六指嗜好斗鸡台出土的青铜酒爵,每饮必唱秦腔《斩单童》,其破锣嗓子与苏秉琦记录的民间艺人唱腔如出一辙。
1933年秋,李家以\"协剿王小鬼匪帮\"为名,向杨竹崧团捐赠马克沁机枪两挺,换得陇海铁路宝鸡段建材专营权。书房密柜藏有胡宗南手书:\"渭水通途,仰仗文翁\"(文翁即李文章表字),落款盖着第一师关防大印。
……
小伍怼他:“你家这么牛逼、你爹这么牛逼,这一道上你怎么过得跟地老鼠一样?
是啊,要不是江河他们,他早哏屁了。
小伍子的一顿怼,把这小子整了个烧鸡大窝脖。
不过,到了宝鸡,李家确实够气派。
陇海铁路汽笛未响之前,李文章的\"万通盐号\"旗幡已插遍八百里秦川。渭河十八渡口独占其十一,货栈青砖墙缝里嵌着的盐晶,足够给陕军每人发三斤腌菜过冬。比利时工程师测绘河道时惊叹:\"李家的船队若是首尾相连,能从潼关排到嘉峪关!\"
李家大院选址渭河\"龙回头\"弯道,整座宅基是用前清甘肃藩库的镇库青砖垒成。三丈高的门楼雕着《盐铁论》典故,守门石狮眼珠竟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流亡贵族抵押的波罗的海琥珀。
前院铺着汉中运来的黑白双色鹅卵石,暗合太极八卦阵,专克土匪绑票的\"黑云压城局\";中庭立十二根金丝楠木柱,每根柱心灌着百斤青盐,既防虫蛀又显\"盐通天下\"的霸气;后宅水榭下埋六口景德镇龙缸,存着从自流井运来的卤水,遇匪患可顷刻化宅为盐堡。
虽称不上“富可敌省”,但家里有钱却是铁打的事实。
1934年陕省财政厅密档记载:
李家货栈年吞吐量=全陕三成棉纱+五成钨砂+七成烟土,护院队装备德制毛瑟枪44支……
一进宝鸡城,江河就准备打发扈从的两个排转头回去,“李二代”却不同意:“干堪呢,都到家门口了,怎么能不让弟兄们进家!走,进家门吃口面,我再给弟兄们一人五块银洋的盘川。”
小伍子和江河相互对视一眼,笑了笑,都没吱声。
这个草包要在家人面前显示他长成色了。
队伍到了李家宅门前,把看家护院的吓得不行。
动手吧,人家是正经的军队,真打起来自己这些草头军根本不是对手,不动手吧眼看队伍在宅门前停下了。
护院的一边往里面报,一边开始一级戒备。
“怕个球,是本少爷回来了。”从帘子里看到护院们惊慌失措的样的子,“李二代”这才大模大样从驮车里出来,“弟兄们都进家去,歇歇脚、喝口茶水,感谢大家一路辛苦送我回来。”
带队的团长看向江河。
江河给了他一个眼神:给这小子一点面子,配合他表演一下。
团长跳下马:全体都有,下马!
卫队齐刷刷跳下来,马鞋踏得地面踏踏之响。
护院头子看到“李二代”这才回过了神:原来是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大少爷回来了。
老爷可以不喜欢,因为那是他爹,有血脉压制,自己一个下人还得赶忙上前巴结:“哟,原来是大少爷,您这不年不节的怎么回来了?”
“老柴,瞧你这话说的,这是我家,我啥时候回来还得拘着日子!这些兵都是护送我回来的,这是你们大少奶奶,这是我的两个兄弟,都是大人物,赶紧招呼伙房做饭,这一队弟兄把我送回来,总不能让人家空着肚子回去吧。”
管家听他说的蝎里巴虎的,有心不听这个不讨老爷喜欢的少爷的话,可看到一队兵威赫赫,那阵势可比家里的护院精神多了,实在是搞不明拖拖拉白草包大少爷这次是什么来头,就命人通知伙房下面了。
“李哥,给弟兄做饭,用东灶还是西灶呢?”小伍子故意逗他,声音不大不小来了一句。
“俅,当然是东灶了!”又冲管家嚷:“那个谁,开东灶的火啊!我这帮弟兄可不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