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池鱼无珠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晚和那庄龄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晚和那庄龄昌

那古原草唱完“借寿宅”最后一出戏,第二日天还没亮,又来了人。

这一次不是锦衣卫,也没有惊动阖府,是由老太君,李毓灵,还有来葳蕤居一道儿与李毓灵用早膳的李琨和一块儿知晓的。

李琨和得知老太君将管家权力给了李毓灵后,面上不显,实则放在腿上的手慢慢捏紧。

他在兴奋,在高兴。

老太君将管家权力交给了一个未定亲的姑娘家,这就意味着,要将李毓灵留在府内,招婿。

李琨和看着面前的书,眼神落在上面,嘴角却微微弯起,祖母糊涂多年,终于做了件让他觉得愉悦的事,阿姐婚事由不得她,也由不得任何人。

他是不会让阿姐嫁出去的。

李毓灵要永远留在太傅府,陪着他。

李琨和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算了算时辰,让底下人去查探葳蕤居动向,传话回来二姑娘已起了,李琨和当即就过去了。

他身上的书墨味特别重,走进李毓灵用耳房改造的书房时,味道浑然一体。

李琨和对自己这样无比自然融入李毓灵的生活特别满意,他慢慢走近,李毓灵恰好抬头,二人就这样眼神碰撞。

但李毓灵是看不清李琨和的,只等他走近了,才大概看出个轮廓来。

李毓灵便问:“今日怎来了我这儿?”

李琨和答:“想念阿姐。”

想说句油嘴滑舌,但话到嘴边还是没说出口:

李琨和在她跟前向来如此,像是心智回到了年纪小的时候,尚且依赖人,对自己说的话也格外黏腻。

“用过早膳了吗?”

手上的账本又被李毓灵翻过一页,传来短暂的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未曾。”

李琨和打定了主意要在葳蕤居跟李毓灵一道儿用膳,也知道李毓灵肯定是会应允的。

果不其然,他听见李毓灵吩咐身边婢女,道:“取早膳来,吩咐厨房多备一份。”

蔻枝道是,走到门口去传话给守在外边的枣冬,枣冬听了话就往外走,一刻也不耽误。

李琨和十分有礼的没有靠近李毓灵的书案,只在不远处的凳子上坐着。

他规规矩矩的,等李毓灵看完这一页后,见她起身,又站起来,跟着李毓灵一块儿出去。

对于李琨和,李毓灵对他的看法总是有些割裂的。

从前李琨和是李守财主家少爷,遥不可及,远远一瞧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不可亵渎感,但如今他就站在自己身边,说的话做的事,无一不体现着他对自己的在意。

这样的滋味李毓灵并不陌生,但比李苏秀来的热烈。

很难想象,在外人面前,甚至在亲人面前的李琨和,原来并不是表面瞧着的一个性子。

他话很多,几乎不会让李毓灵感觉到无聊和冷漠,但也不像孔夏瑶那么喋喋不休,也或许是二人曾在同一个母亲的怀抱里一起共处过,有些时候,有些想法,不必多说就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

这样的滋味让李琨和着迷,至少对他来说,李毓灵的出现就好像漫漫长夜里突然从天空中坠落一颗星星,无比璀璨的星星,化作了长明灯一直陪伴着他,让李琨和不至于感觉到在没有尽头的黑暗中十分孤独,他有人陪伴,而且这个人又是那么的懂他,他可以在李毓灵跟前完全做自己。

李琨和这样想着。

他在人前太过紧绷,朝着老太傅与老太君期待的模样成长,可他本身又不是那种性子的人,于是他模仿又探索,琢磨出了一张“面具”。

像张衍清的面具。

“阿姐,”李琨和唤了李毓灵一声,将她从发呆中拉回神来,“今日的山楂糕好吃。”

在鸿鹄居吃到的山楂糕与在葳蕤居吃到的山楂糕味道截然不同。

现在所尝,味道绵密让人欲罢不能,可在鸿鹄居,味同嚼蜡。

仿佛只有在李毓灵身边,他才有生命,才如此鲜活。

因为他将李毓灵当成了可以依赖的人,几声阿姐,先入为主地说动李琨和的心,让他慢慢习惯李毓灵是可以让他依赖的。

他终于不用再一个人站在太傅府前,迎接着并不知道会如何的未来。

迷茫,恐惧,终于不再是让他难以启齿的话,因为有李毓灵在,就像太傅府其他各房,像他同窗家中的兄弟姐妹一样,是血脉相连,永远与自己站在一块儿的,最该亲密无间的人。

李琨和的情感世界太匮乏了,饥渴的蔫吧小草遇上了一口出水的泉,企图一直待在它的身边,汲取水分以舒展枝叶。

“好吃就多吃一些。”李毓灵道。

二人用完早膳,下人就来报有人登门。

李毓灵处若不惊,起身往前院走。

蔻枝要给李毓灵戴上幕离,却被李琨和阻止了,他目光看似平淡,实则如暗流涌动的河,泛着微弱的光,他道:“不必戴,我与阿姐一块儿去。”

领头官差禀明后,李毓灵就知道古原草那儿这一出戏终于圆满谢幕。

他们来带走庄龄昌。

庄龄昌的父辈说好听点在京城兵部任职,说难听点实际上就是养马擦兵器的。

庄龄昌在读书的时候意外认识了太傅府当时的二少爷李晟,李晟年轻时也是个放荡不羁的,他胆子小,纸上谈兵侃侃而谈,认识了庄龄昌后二人一拍即合。

后来将庄龄昌介绍给了李晚,李晚与他成亲。

庄家虽然与太傅府相比地位差许多,但老太君深知李晚脾性,被娇惯着长大,并不适合嫁给高门贵户当宗妇,李晚又喜欢庄龄昌,于是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老太君不舍得女儿,嫁妆给的颇丰,本以为依旧是在京城,谁料那庄龄昌的父亲和祖父竟然是动了李晚嫁妆的主意,想辞了京城的差事,回老家去买几亩好田当个土地主。

回门第二日,李晚便被告知这个消息,东西只收拾了一天,在李晚的嫁妆搬运上多费了功夫。

李晚还没等到回太傅府去跟老太君诉苦,就已经坐上了去往庄家老家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