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林泽祖自顾自的微闭双目,双脚不丁不八的练了起来。

与其说是炼气倒不如说是冥想。

刚开始也不觉得,就这么站着,但冥想了一会儿好像有所缓解。

高台之上龙九等人站在一旁静候着王夫子和刘夫子评定试卷。

王夫子和刘夫子时不时的交谈讨论几句。

幼稚学童之作对他们两位来说根本就是不过尔尔。

今天确实抹不开面子罢了,因此两人审阅的速度很快。不大的功夫二十份答卷就审阅的差不多了。

“刘兄这篇文章倒不简单”。

哦?

刘夫子接过了答卷审阅起来。

“伏闻治国之道,以民为本,而安民之要,在乎仓廪充盈、货殖流通”………

“开篇点题倒是规整”。

“谨陈五策如下”

“还有五策倒是难为他了”。

“计口授田之法,每丁二十亩为限”;

“这个法子倒是可以”。

“十年不税”

“此法有待商榷”。

“岸植桑万株 ,使妇孺采叶饲蚕”,

“此法不劳民不伤财,实为务实之举也”。

“当以工代赈,浚深河道 两岸筑堤植柳 种柴胡、苍术等耐旱 材 灾时可活人兼易粟米”………

“此子想的深远”。

“通商贾以活泉货 造官船 设水驿 市集逢五开圩,减免摊税三成”………

“然也!此法丰官库利民生”。

“严核黄册,罢黜里甲包揽”………

“此法可广至各府县”。

“设社学 ,县令亲至乡间 明六谕”………

“若以此法行事,何愁乡民不得教化,国之乡野焉有饥者呼”?

咦!

“怎么没有了”?

刘夫子正看得起劲文章却戛然而止。

“刘兄如何”?

“此文用词质朴,论证有理有据。所述之法务实可行”。

“某以为可为众文之首也”。

“不过文章虽然是篇好文章,却有些犹言未尽之遗憾也”。

哈哈哈……

“然也!此已难得呼!一个时辰又席地而书,你我少年之时不及此子矣”!

哈哈哈……

“王兄所言极是,此非朝堂奏对某倒是糊涂了”。

王夫子和刘夫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甚是热闹。

王代奎早就憋不住了便大声道:

“两位夫子刚才所言可是这文章写的好”

两位夫子闻言这才停下了讨论。

刘夫子转过头一脸严肃道:

“吾与王兄审阅事毕,以此文为首”。

“此文仅文法严谨,且论事务实对王大人今后治理临江县亦莫大的帮助”?

“当真?哈哈哈…好!好!甚好”!

王代奎闻言高兴的哈哈大笑。

自上任以来他整天急的就像狗咬刺猬一样,不知从哪着手开始。

时常在县衙后院抱怨,当这知县就不是人干的活,比带军打仗还要累人。

王代奎想了好久才想出在县试问策一计。

原本不指望这些不大点的小娃娃能给他献出良策。

只是想借助柳道明等人之点评文章之口,能听出个一二三来那就是有所获了。

还有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九公子自动找上门来。

而且九公子身边还着了两位,在吴国各州县巡查吴国文风的老夫子。

于是王代奎心下一合计,就来了这么一出似是而非的终覆文考。

刘夫子的话也引起了龙九和柳道明的兴致。

龙九索性接过了刘夫子手中的答卷仔细的看了起来。

龙九也是个没城府的,边看边啧啧称奇。

“还真没想到这小小临江县,一场小小的县试,竟还有这等能人,写出这等文章”。

柳道明一边看着也一边情不自禁的点头称道:

“文字虽不华丽但贵在质朴。言之凿凿言之有物也”。

台上的几个人又是一阵讨论之后,当场给了评定结论。

此次终覆文考第一名林泽祖当仁不让。

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

依次被柳自如、朱文昌、王继学、李本道拿下。

李本典和谢有生分别位列第十四十五名次。

公布名次之后林泽祖麻木的双腿也彻底缓了过来。

龙九站在高台子上,有意无意的冲他点了点头。

林泽祖实在是领会不到龙九的意思,只当做没看见。

心下暗想着,你居高台之上,我苦哈哈的站在下面还跟你互动个屁。

好了!文章你们也做过了,下面该到武试了”。

“这是本大人想出了个法子,有心考校你们读书人的身子骨”。

“若是有朝一日,尔等中了高榜,为官一任需造福一方”。

“那可不是拿个笔杆子到处晃悠能行的。还得深入乡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

“若没个好身子骨,遇到了乡下的狗啊猫啊的,还不被吓软了腿那怎么能行”?

“废话本大人就不说了,小的们上家伙事”。

衙役们又呼啦一声下去了,一会儿院子就摆好了弓箭靶子和石锁。

“尔等都看好了,会射箭的三十步十中三合格,举石锁的半石之重合格”。

王代奎在台上呼哈呼哈大言不惭的嚷嚷着。

柳道明早就看不下眼了,就跟着刘夫子和王夫子三人相继转过身去,自顾自的三人聊着天。

龙九倒是兴趣盎然看着台下,有一搭没一搭的轻摇着折扇,也不怕扇的风是凉的。

“给尔等半刻钟准备。文考倒数第一者先入场依次排序”

哈哈哈………

王代奎在台上吆喝完后,自鸣得意的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