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师父,你渴了没?饿了没?尽管跟老孙说,老孙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保证化回来的斋饭都是热的。”

白胖和尚骑在马上一颠一颠的,脑袋一晃一晃的。

显然被颠簸的困倦了。

自称老孙的猴子嗬嗬大笑。

“师父啊,出家人修行应该无时无刻勇猛精进,你大白天打瞌睡,让人看到岂不笑话你是个懒和尚。”

和尚甩甩头,使劲眨巴着眼睛。

“徒弟啊,我从刘伯钦家中出发,在两界山下将你救出来,一天没得体息,十分困倦,如今我们在深山老林,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天色将晚,我们去何处投宿啊。”

“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我们修行人不讲究吃穿用度。”

和尚怫然不悦。

“为师只是肉眼凡胎,饿了要吃,渴了要喝,若依你的说法,佛法未成,先死了几回了。”

猴子陪着笑。

“师父休怒,弟子只是跟你开个玩笑,你且少待,让我看看哪里有人家。”

唿哨一声。

猴子足下生云,起在半空,手搭凉篷四下观看。

前面再有二十里远近,便出了此林。

林边背靠着一座小山,依稀有屋角飞檐从树叶间露出。

袅袅的炊烟直直冲向空中。

“师父,前面不远处就有人家,我们抓紧赶路,去那里借宿。”

和尚双手紧紧抓缰绳,眼睛瞪的老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坐下马浑身筛糠,四条腿抖个不停,几乎站立不稳。

蹄子踏在石头上,得得乱响。

“师父,你和马发癫了。天气不冷不热,哆嗦什么?”

猴子落到马前,很是奇怪。

“林中有虎!”

和尚咬着牙关,硬挤出四个字。

话音未落。

嗷吼!

震山摧林,惊天动地的一声咆哮。

树林哗啦啦乱响。

强烈的腥风自林中凭空卷出。

一只吊睛白额斑斓猛虎跃出密林。

猛虎站在下风头的一块巨石上,摇头摆尾,低吼声摄人心魂。

“徒弟,苦也!刘伯钦不在,我命休矣!”

那猴子一跳老高,鼓掌欢喜。

“好毛虫,来得正好,知道老孙光着屁股不好看,特意给我送衣服来了。”

和尚滚鞍落马,跌倒草丛,想要逃跑,却是挣扎不起来。

那匹马已经吓的瘫软,发出阵阵悲鸣,肚皮下流出一滩黄黄的尿水。

老和尚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我命休矣!”

“你们两个这点儿出息。毛虫,孽畜,敢挡老孙的路,还不受死!”

体型堪比壮牛的猛虎跟猴子的目光相对。

顿时寒光熄灭,口中呜咽,乖乖趴下。

温顺的象只大猫。

“本不想打你,但老孙刚脱大难,遮身蔽体的衣服都没有一件,只好跟你借上一借。”

手起棒落。

老虎脑袋打的稀烂。

“天哪!天哪!”

和尚咬着手指。

“刘伯钦打虎,手持钢叉,还要斗上半日,你却只有一下。”

“师父稍等,我去剥下皮来做件衣裳,深山老林,光着身子犹可,若到有人家处,岂不把老孙孙当成山精野怪。”

猴子手中铁棒随心变化,变做一把剥皮尖刀,三下五除二,将整张虎皮剥下,裁成两幅,一幅围在腰间,血糊淋拉了做了虎皮裙。

另一幅暂且收起。

又将虎筋抽出,截做两段,束在腰间胡乱系了个疙瘩。

一时间弄的身上鲜血滴答,毛发沾在一起。

和尚目瞪口呆,半晌无言。

“师父,我们走吧!”

老虎已死,威压不在。

那匹马站起来,抖着毛发,仰天长嘶。

猴子笑道。

“这时候抖威风了,赶紧驮着老和尚上路吧。”

“徒弟啊!”走了三四里,和尚打破了沉默,“你既入我释门,秉持我教规,就应当做到‘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等闲不能随便杀生。”

“师父,我不杀它,它就吃你。它如果不来触我的霉头,老孙才不会跟一只毛团计较。杀了它,救了你,我又有了遮羞的衣物,岂不是一举数得。”

和尚语塞,觉得猴子强词夺理,却又无法反驳。

“总之,不杀生是我释门第一戒律。必须遵守。不然罪孽深重,业障如山,死后必堕泥犁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猴子哈哈大笑。

“师父,阴司十殿阎罗,那个见了老孙不控背躬身,恭恭敬敬的叫声大圣,哪个敢让我堕泥犁地狱?”

“阿弥陀佛!”和尚双手合十,“出家人休出大话,不打诳语。悟空,休得造下如此口业。”

猴子收敛了笑容。

“师父,弟子乃是太乙金仙,杀猛虎,即为超度它,结束它的畜生道轮回,下一生必定托生为人。这是我在救他。”

师徒们说着话,消失在山路尽头。

刘英娥的视线收回。

幻境中的情形不见了,回大耳站在面前。

“看到了什么?”

刘英娥将所见所闻一字不落的说了一遍。

陆镇无比震惊。

回大耳拥有这条丝绦,曾经是孙大圣用来系虎皮裙的虎筋。

刘英娥的丝绦,竟然也能看到猛虎死前的遭遇。

说明丝绦也是孙大圣虎皮裙上的另一条。

难道赵天财跟回大耳一样,前世都是六贼。

取经路上,孙大圣曾经遭遇过两次强盗剪径。

一次是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化为六贼。

孙大圣斩杀了六贼,收束了意马心猿,方能一心一意保着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斩杀了六贼,犯了杀戒。

将释门戒律奉为牢不可破的真理的唐三藏为此大发雷霆。

责骂孙大圣不应该擅自犯杀戒。

斩杀猛虎已是严重犯戒,不被释门所容。

何况一气打死了六个凡人。

他们做为盗贼,犯下国法,自然有官府治罪,岂能处以私刑,随便打杀?

第二次遭遇强盗,便是五鬼。

五鬼前世也不是凡人,而是从虚空源界下凡的界勇。

五鬼在女儿国幻境中,企图借三藏的肚子,重新降世,以三藏为母体,恢复虚神修为。

陆镇挫败了五鬼和魔佛的阴谋。

最后关头,魔佛带着五鬼不知所踪。

两次遇贼,贼的出身不同。

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大不一样。

第一次除六贼,是要孙大圣摒除野性,收心敛性,保唐僧取真经。

第二次杀五鬼,是因为五鬼劫杀唐僧,并非为财,而是借助唐僧觉醒虚神记忆。

孙大圣六根清净,一路上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终取得真经,送回东土,自己也被封为斗战胜佛。

消灭六贼,六根清净。

看似是孙大圣成了真正的人,纯粹的人,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

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因为六贼缺失,取得正果的孙大圣丧失了人性,只有神性和佛性。

由于六根俱无,过分追求纯粹的神和佛 。

而人、神、佛之间又有千丝万缕,拉扯不断的隐秘联系。

人性的缺失致使孙大圣的神与佛两性根本也不牢固。

所以当仙劫降临,诸多跟孙大圣一样,为了过分追求大道,斩杀了六贼的神明们,毫无防御之力,只能躲避,逃亡。

孙大圣的身份是穹宇之子,肩负着将四大部洲从仙劫中拯救出来的责任。

三性缺其一,绝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