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43章 反正这是我与毛总兵早就约定好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3章 反正这是我与毛总兵早就约定好的

“为何如此命名?还请玄扈先生开释。”

李国助当然知道“真武”的意思,可“景弘”他一时却想不起来是什么与永乐大帝相关的人或事物,便只好请徐光启解释。

这样总比直接问人家“景弘”是什么来的委婉,也能掩饰自己的无知。

徐光启点了点头,便不紧不慢地开释起来:

“景弘,是王景弘之名。”

“此人曾多次与郑和一同下西洋,论航海功业,堪与郑和齐名。”

“其名中的‘景’有‘光明宏大’之意,”

“下西洋则是将大明国威弘布于远海,其名中的‘弘’字正合此种意象。”

“西侧海湾靠近大陆,象征下西洋的起点,与王景弘从南京启航的意象相符。”

“永乐大帝自诩为真武大帝在人间的化身,以真武命名永明城东边的海湾也符合与永乐大帝相关的要求。”

李国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说道:

“永明城坐落于一座从大陆伸入海洋,三面环海的半岛之上。”

“半岛,是西洋人的地理名词,指的是三面环海,一面与大陆相连的地形。”

“还请先生再给这座半岛取个名吧。”

徐光启捋须沉吟道: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半岛当用‘真武’之名。”

“真武大帝为水神,半岛三面环海,契合‘玄武镇海’之意象。”

“真武半岛上多山,可象征真武脚踏龟蛇之形。”

“至于真武半岛两边的海湾,西边的当称为郑和湾,东边的当称为景弘湾。”

“先生为何又把景弘之名给了半岛东边的海湾呢?”

沈世魁突然一脸疑惑地开口问道。

反正他就是个出身牙行商人的武夫,也不怕别人笑话自己没文化。

“我猜大概是因为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就地下葬,归宿算是在西方,王景弘则率队归返大明,归宿在东方吧。”

不等徐光启开口,李国助就忍不住说道。

他只是一时没想起来王景弘,并不代表完全不知道此人。

徐光启刚才一解释,他就一下子都想起来了。

“嗯,此为正解!”

徐光启当即肯定了李国助的推测,并由衷地赞道,

“弘济小友当真是聪明绝顶,都说是你一手缔造了永明镇,我起初还不信,”

“如今看来,却是千真万确呀。”

李国助难为情地摆了摆手,赶忙岔开话题:

“真武半岛对面还有一座大岛,烦请先生再给此岛取个名吧。”

他所谓的大岛,自是俄罗斯岛无疑。

徐光启捋须沉吟道:

“嗯……此岛与真武半岛南北相对,相互呼应,不如就叫天妃岛吧。”

“永乐五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返航后,言说海道险恶,屡遭风涛之险,赖神显应,得保无虞。”

“他所说的神,就是妈祖娘娘。”

“于是上以神功浩大,不可不酬,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无量——寿福——”

东海鹤放道人突然起身,感动地对徐光启打稽首道,

“真武属水,主兵戈肃杀,天妃司海,掌风涛平安。”

“此二神共镇东海,必能慑服夷狄,护我大明国祚永延,海疆万年!”

“徐公此名,上合天心,下顺玄门,贫道代天下道众,谢过玄扈先生!”

“道长太客气了……”徐光启也忙起身拱手还礼。

“太好了!”

韩溪亭也兴奋地起身说道,

“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永明城对面的大岛,每每说起总觉得十分别扭。”

“承蒙玄扈先生赐名,以后提起对面的大岛,终于不用再别扭了。”

“现在就差真武半岛和天妃岛之间的海峡还没有名称了。”

她双手交握于胸前,满眼恳切地道,

“不如玄扈先生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再给这海峡取个名吧。”

“这还不简单,何必再劳烦玄扈先生?”

李国助突然乐呵呵地说道,

“不如就叫‘神佑海峡’得了。”

其实韩溪亭刚才所说,也是他的心声,如今心愿已了,自是不由得他不开心。

“嗯,不错不错,既是在真武与天妃之间,称作神佑倒也甚是贴切。”

一直没怎么开口的李俊臣突然开口附议道。

“来来来,咱们干一杯。”

李笃培突然兴冲冲地端着酒杯起身道,

“感谢玄扈先生为永明镇最重要的四个地方取了如此贴切的名称。”

“也恭喜永明镇实至名归,能为大明镇压东虏,护国安邦!”

干杯、落座,李国助问沈有容和沈世魁道:

“瀛海先生、沈游击,你们从雅兰城订购战船和军火的事情办妥了吗?”

“办妥了。”

沈有容略显兴奋地答道,

“登莱镇与雅兰造船厂签订了二十艘战船的合同,”

“与雅兰枪炮厂签订了3000支永明1617式步枪,60门3磅团炮,12门24磅要塞炮的合同。”

“与雅兰弹药厂签订了45万发火枪弹药,6000发火炮弹药的订单。”

雅兰枪炮厂就是以前的永明枪炮厂,由于搬迁到了雅兰城,故更名为雅兰枪炮厂。

“东江镇与雅兰造船厂也签订了二十艘战船的合同,”

沈世魁跟着答道,

“与雅兰枪炮厂签订了1000支永明1617式线膛步枪,3000支永明1617式卡宾枪,6000支永明1617式骑兵手枪,60门3磅山炮,12门24磅要塞炮的合同。”

“与雅兰弹药厂签订了45万发卡宾枪弹药,120万发手枪弹药,6000发火炮弹药的订单。”

“好家伙!毛总兵真是好大手笔呀!”

李国助不禁感叹道,

“这笔订单的总费用少说也得40万两白银了吧?”

“要这么多卡宾枪和骑兵手枪,毛总兵这是要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营吗?”

“没错,东江镇对付建奴,用的主要是捣虚战法,需要极高的机动性。”

沈世魁解释道,

“所以毛总兵需要建立一支精锐的火枪骑兵。”

说到这里沈世魁却难为情地搓着手赔笑道,

“只是这费用嘛,至少有一半需要用毛总兵的股份抵扣……”

“好说好说。”李国助无所谓地摆了摆手,“反正这是我与毛总兵早就约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