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秦哀歌 > 第331章 台宫博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赵佾步入章台宫时,他知道,从踏入这扇门开始,他的身份就不再是赵国太子,而是一个寄人篱下的质子。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挺直脊背,因为更他清楚,他的身后不仅有自己的命运,更有赵国的尊严。

.........

章台宫偏殿内,气氛凝重。

嬴政身着玄色王袍,端坐在主位之上,腰间鹿卢剑散发着森冷寒光,映照出他冷峻的面庞。他目光深邃,静静等待着。

少顷,赵佾踏入殿内。

他身着一身质子服,长途跋涉的疲惫虽未完全从他脸上褪去,但身姿依旧挺拔,彰显出赵国太子的气度,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屈的傲气。

嬴政望着下方的赵佾,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到往昔,他曾在邯郸为质期间,与赵佾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被人轻视的质子,受尽冷眼与欺辱;而彼时的赵佾,身为赵国太子,尽享风光荣耀。

可时光流转,命运的轨迹发生了惊人逆转。

那个曾经在邯郸为质的少年,已然成为威风凛凛的秦王。

而赵佾却沦为秦国的质子,境遇天差地别。

“赵太子,别来无恙。”

嬴政开口打破沉默,声音中带着淡淡的笑意,却不达眼底。

“佾,拜见秦王。”

赵佾并未露出丝毫惧色,躬身行礼,声音清朗且不卑不亢。

嬴政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感慨,缓缓说道:

“赵太子请起。当年在邯郸,寡人与赵太子也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的场景,寡人至今记忆犹新。不想今日竟在这秦国朝堂相见,当真世事难料。”

赵佾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笑,命运的捉弄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语气沉稳地回应道:“是啊,世事无常,谁又能真正料到命运的走向?”

一旁的秦臻突然抚掌轻笑:“太子这话颇含玄机,倒让在下想起《孙子兵法》所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知太子研习兵书时,可有这般体悟?”

赵佾目光转向秦臻,见其目光如炬,似要洞穿自己心思,拱手道:“先生谬赞,佾不过粗通兵法皮毛,怎及秦国智囊深谋远虑?”

“听闻太子在邯郸夜读兵书,不知太子所读,可有涉及破秦之策?”秦臻目光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赵佾,说道。

赵佾心中一紧,却拱手笑道:“秦先生谬赞。

佾不过是研习先祖遗策,何谈破秦?倒是久闻先生辅佐秦王,如商君再世,不知可否赐教,秦国如何能让商贾皆用半两钱?”

嬴政抬手示意两人稍安勿躁,对秦臻道:“先生莫要吓着贵客。”

随后,嬴政政将目光投向刘高,微微点头示意。

刘高心领神会,连忙上前为赵佾安排座位。

待赵佾安稳落座后,嬴政才再次开口道:“先生与赵太子皆是饱学之士,方才所言倒让寡人想起一事。

赵国北境李牧将军的雁门骑射之术,与我大秦弩阵相较,孰优孰劣?”

秦臻执樽轻抿,目光在二人之间流转:“李牧之骑射贵在灵动,然秦军弩阵可御万军。不过在下曾听闻,赵太子曾向赵王谏言改良车战之法,可见赵国亦非无变通之人。”

“秦先生消息果然灵通。”

赵佾指尖摩挲着酒盏边缘,笑道:“只是兵无常势,赵人习骑射百年,秦人善强弩数代,若真有一战,胜负恐非阵法可定。”

嬴政突然放声大笑:“好一个兵无常势!赵太子既如此通达,稍后寡人便带你观摩鬼谷学苑,看看我大秦新锐之术,赵太子若有雅兴,也可与先生讨教一二兵机!”

“若能一睹秦国精粹,佾求之不得。只是秦国机密,秦王当真放心让质子观看?”

“太子在赵国素有贤名,若连这点胸襟都无,如何让天下人信服?”秦臻意味深长道。

闻得此言,赵佾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

少顷,嬴政缓缓道:“赵太子既来秦国,便是秦国的贵客。

寡人已特意吩咐下去,在咸阳为赵太子精心准备了一处舒适的居所,衣食住行皆会安排妥当,绝不会有丝毫怠慢。

希望赵太子在秦国,能过得舒心自在。”

赵佾听闻,连忙起身,恭敬地再次行礼致谢:“多谢秦王如此盛情款待。佾此次前来秦国,心中唯有一个念头,便是促进两国之邦交,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促成秦赵和平。”

秦臻抚掌而笑:“太子胸怀天下,令人钦佩。只是不知赵国朝堂,是否也如太子这般期盼和平?”

赵佾直视秦臻,正色道:

“赵某虽为质子,却也知唇亡齿寒之理。秦赵若战,只会让他国坐收渔利。”

嬴政微微抬手示意赵佾坐下,神色平和地说道:

“赵太子言重了,只是两国之间的邦交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不过,赵太子放心,在秦国期间,若有任何需求,无论大小,尽管告知寡人,寡人定会尽力满足。”

赵佾再次欠身行礼,言辞间满是感激:“秦王厚爱,佾铭记于心。”

然而,他心中却十分清楚,这不过是秦王的客套话罢了。

自己如今身处秦国,身为质子,一举一动都在秦国的严密监视之下,所谓的自由不过是镜花水月,又怎敢真的有所奢求。

随后,三人同时举杯,酒液相撞声清脆悦耳,却掩不住暗流涌动。

嬴政眼中算计,秦臻暗藏试探,而赵佾举杯的手微微收紧,在这谈笑风生间,已然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

酒过三巡,嬴政看着赵佾,随意地开口问道:“听闻赵太子在赵国素有贤名,颇得民心,不知太子对赵国未来有着怎样的谋划?””

赵佾听到这话,心中一凛,嬴政这看似平常的询问背后,有意试探自己。

他强自镇定,脸上堆起谦逊的笑容,微微欠身回答道:

“佾如今身为质子,寄居于秦国,心中已无他念。只盼秦赵两国能摒弃前嫌,永结盟好。如此,两国百姓方能免受战乱之苦,得以安居乐业,这便是佾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