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变招极快,化掌为指,点向朱棣肘部要穴。
当然,张无忌并没有催动内力,只用了招式,否则朱棣可接布朗一招。
朱棣似乎早有预料,手臂一旋,竟以肘部迎向张无忌指尖,同时左腿悄无声息地扫向张无忌下盘。
\"好!\"
张无忌轻喝一声,身形飘然后退,避开了这一记扫腿。
短短两招,他已看出朱棣武学天赋远超其兄,不仅反应敏捷,而且善于随机应变,更难得的是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沉着冷静。
\"棣儿,这招'灵蛇出洞'是谁教你的?\"张无忌问道。
朱棣收势站定:\"回舅舅,是棣儿自己琢磨的。
父亲教我们杀招时,棣儿总觉得有些招式太过刚猛,不适合自己,便试着改了一些。\"
张无忌心中暗惊。
自创招式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朱棣小小年纪就懂得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道理。
这等悟性,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不错,很有想法。\"
张无忌赞许道,\"不过自创武功需有深厚根基,否则容易走入歧途。
改日朕教你几招武当派的功夫,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朱棣眼中闪过欣喜之色,深深一揖:\"多谢舅舅指点。\"
张无忌转向四兄弟:\"今日考校,你们各有特点。
标儿稳重,樉儿勇猛,?儿谨慎,棣儿...\"
他顿了顿,\"棣儿悟性很高。不过武学之道,贵在持之以恒。
希望你们勤加练习,不负你们父亲的期望。\"
朱标恭敬道:\"谨记舅舅教诲。\"
张无忌点点头:\"好了,今日就到这里。
你们兄弟四人互相切磋一下,舅舅在一旁看看。\"
四兄弟依言摆开架势,朱标对朱樉,朱?对朱棣,两两切磋起来。
张无忌站在一旁观察,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频频投向朱棣。
这个少年的一招一式间,隐隐透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智慧,让他既欣赏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朱元璋的儿子,果然都不简单啊...\"
张无忌在心中暗叹。
这时,马秀英命人来请张无忌和朱标兄弟去用膳。
一会儿,张无忌和朱标几兄弟回到大厅。
张无忌与朱标兄弟四人穿过长廊,远远便闻到一阵诱人的香气。
香气层次分明,既有清雅的茶香,又有浓郁的肉香,还夹杂着些许甜而不腻的点心气息,令人闻之食指大动。
\"舅舅请。\"
朱标恭敬地让张无忌先行。
踏入大厅,只见一张紫檀木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各式珍馐。
马秀英身着素雅宫装,正亲自指挥宫女们布置最后几道菜品。
见众人进来,她温婉一笑:\"陛下来得正好,今日特意准备了些应季的菜肴,还望合你口味。\"
张无忌拱手道:\"大姐费心了。\"
张无忌、王月敏、马秀英、朱标、朱樉、朱?、朱棣等人依次在宴会大厅的座位上坐好,然而,众人环顾四周,却唯独不见朱元璋的身影。
张无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转头看向马秀英,轻声说道:“大姐,让姐夫也过来一同用饭吧。”
马秀英闻言,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感激地对张无忌说道:“臣妾多谢陛下。”
过了一会儿,一名小太监快步走进宴会大厅,在他身后紧跟着的,便是朱元璋。
只见朱元璋面色苍白,神情萎靡,一副颓废不堪的模样。
显然,这段时间他过得并不如意。
尽管张无忌并没有直接取他性命,但却将他变相软禁在公主府内,让他失去了自由。
这种生活对于曾经权倾天下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朱元璋缓缓走到张无忌面前,双膝跪地,叩头行礼道:“草民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无忌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吧,不必多礼,入座吧!”
张无忌对朱元璋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漠,既没有特别的热情,也没有明显的敌意,这种不痛不痒的态度,其实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张无忌目光扫过桌面,饶是他见多识广,也不禁为眼前这桌宴席的精致程度暗暗赞叹。
正中央是一只青花瓷大盘,盛着整只金黄酥脆的烤乳猪,猪嘴里还衔着一颗红艳艳的樱桃,周围点缀着翠绿的菜叶。
旁边是一道道排列整齐的小碟,盛着各色点心:晶莹剔透的虾饺、皮薄如纸的小笼包、形如莲花的酥饼,还有几样张无忌都叫不上名字的精美糕点。
朱棣坐在张无忌右手边,见状轻声道:\"舅舅,这是御厨新研制的'四季如意糕',用春茶、夏荷、秋菊、冬梅四种花汁调和而成,寓意四季平安。\"
张无忌微微颔首:\"棣儿倒是懂得不少。\"
朱棣腼腆一笑:\"平日里喜欢看些杂书,偶尔也去御膳房转转,听御厨们讲解各地美食。\"
这时,宫女们又端上一道道热菜。
一道清蒸鲥鱼,鱼身上铺着薄如蝉翼的火腿片;一盘红烧狮子头,每个都有拳头大小,却松软得能用筷子轻轻分开;还有一盆香气扑鼻的佛跳墙,揭开盖子时,浓郁的香气顿时弥漫整个大厅。
\"这道佛跳墙用了鲍鱼、海参、鱼翅等十八种珍贵食材,慢火煨了整整十二个时辰。
\"马秀英介绍道,\"皇上平日最爱这道菜,今日特意吩咐多做了一份。\"
张无忌夹起一块鲍鱼,入口即化,鲜美的滋味在舌尖绽放。
他不由赞叹:\"果然名不虚传。\"
朱樉早已按捺不住,夹起一大块狮子头就往嘴里送,烫得直哈气也不舍得吐出来。
朱标见状,无奈地摇头:\"二弟,慢些吃,没人跟你抢。\"
朱棣却显得格外斯文,每样菜都只浅尝辄止,偶尔还会对某道菜的烹饪方法点评一二。
他夹起一片鲥鱼,细细品味后道:\"这鲥鱼火候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
更妙的是这火腿的咸香与鱼肉的鲜美相得益彰,想必是用了金华的火腿吧?\"
一旁伺候的御厨惊讶道:\"四公子好眼力,正是金华进贡的上等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