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时分,一艘战舰缓缓驶来。
战舰在附近海域溜达了一圈,只看到漂浮的残骸和尸体。
舰上的船员将情况上报,随后舰船转舵,起帆返航。
两天后,锦衣卫将这个消息送回京师。
朱由检得知后,不禁唏嘘道:\"世事无常啊,这船怎么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沉了呢?\"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垂手而立,闻言恭敬答道:\"回陛下,海上风浪诡谲,那些西洋传教士又不擅航海,或许是操作不当,又或是触了暗礁。再者,这几日东南沿海确有风暴,不熟悉航路的人贸然出海,确实凶险万分。\"
\"若真是天命如此,那也罢了。\"
朱由检满脸叹息,忽而问道:\"那些传教士的尸首,可曾打捞上来?\"
骆养性摇头:\"海上风急浪高,尸首早已漂散。即便有浮尸,也多半被鱼群所噬,难以寻获。\"
朱由检顿时松了一口气,摆摆手道:\"既如此,便不必再费人力搜寻了。\"
紧接着,突然话锋一转:\"山东那边如何了?此番官员大换血,可有生出乱子?\"
骆养性赶忙答道:\"回陛下,李岩出任山东布政使后,从真定、保定等地抽调了一批干练官员填补空缺,如今山东各衙门运转如常,未出纰漏。\"
朱由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李岩办事,朕还是放心的。除了山东,其他地方可有发现抚恤银两被贪墨之事?\"
骆养性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自山东案发后,各地官员皆如惊弓之鸟。臣已派人暗中查访,原本那些拖延发放、克扣抚恤的卫所和州县,如今全都老老实实补足了银两,分文不敢少。\"
朱由检冷哼一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若非朕雷霆手段,这些蛀虫岂会收敛?\"
骆养性连连称是,紧接着,他似乎想到些事情,便说道:\"臣在调查抚恤银时,还发现一事。不知科学院是否上奏,臣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检眉头一挑:\"科学院怎么了?总不能又捡到寡妇了吧?\"
\"回陛下,并非如此。\"
骆养性赶忙解释道:\"科学院正在山东铺设铁路,但在民间遇到些阻力。\"
朱由检坐直身子,问道:\"什么阻力?朕怎么没听科学院上奏?\"
骆养性回道:\"主要是占地补偿问题,铺设铁路需征地,不少世家大族要么不同意,要么坐地起价。前些日子臣路过济南府,正撞见一户人家拦在规划的路线上,硬说祖坟被挖,要科学院赔三千两银子。\"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问道:\"后来如何?\"
骆养性继续回道:\"那户人家撒泼打诨,分明是想讹诈科学院的学子。臣当时就把他送进县衙关了起来,但这种情况实在太多,锦衣卫另有公务在身,也管不过来。\"
朱由检心中暗道,这征地拆迁补偿,当真是个千古难题。
赔的多了,朝廷财政吃紧。赔的少了,百姓怨声载道。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在朝中多少都有些关系,若是坐地起价,还真不好处置。
思索许久之后,朱由检突然问道:\"京津铁路何时通车?\"
骆养性一愣,随即答道:\"回陛下,好像是下个月,臣也不是很清楚。\"
朱由检点点头,京津铁路是科学院铺设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大明第一条铁路,更是天下第一条铁路,全长三百里,足足修了两年半,意义重大,接下来能不能进入工业时代,就看这条铁路能不能开个好头。
\"你去科学院催一下,尽快通车,还有,让宋应星给朝中所有四品以上官员送请帖,邀请他们体验蒸汽机车。\"
骆养性立即会意,躬身道:\"臣遵旨!\"
翌日清晨,宋应星匆匆入宫觐见。
\"陛下,蒸汽机车通车仪式已准备妥当,定于半月后举行。请帖已按旨意送出,只是......目前已有半数官员以各种理由推辞,到通车之日,只怕更多。\"
朱由检似笑非笑地说道:\"哦?这么点面子都不给吗?\"
\"有称病告假的,有说公务繁忙的,还有几位连借口都不找,直接回绝,甚至还有人说蒸汽机车是奇技淫巧,有辱斯文。\"
朱由检似乎早就料到这个结果,说道:\"你且回去准备,朕亲自给他们下旨!这次通车仪式,他们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宋应星却迟疑道:\"陛下,臣有一事不解。这些官员大多对格物之学一窍不通,且对新事物极为抗拒。京城四品以上官员一百二十余人,一节车厢仅能容纳三十人。若官员就要占用四节车厢,技术人员便无处安置,这对观察机车性能极为不利。\"
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宋卿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蒸汽机车首次通车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宣传。朕听闻科学院在各地征地屡遭刁难?待这些官员亲眼见识了蒸汽机车,你们后续工程自然事半功倍。\"
宋应星认真思索,许久之后,躬身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去重新安排!\"
朱由检转头对王承恩吩咐道:\"你这便派人,挨个去传朕的口谕,半个月后的通车仪式,所有四品以上官员必须到场!\"
王承恩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请示:\"陛下,若是……若是那些官员执意不去呢?\"
\"东厂都是吃干饭的吗?\"
朱由检没好气地说道:\"他们不去,你们就没法子了?\"
王承恩闻言立即挺直了腰板:\"老奴明白了!这就去办!保证一个不落!\"
\"等等。\"
朱由检担心他会错意,便解释道:“不可动粗啊!”
“老奴明白!”
王承恩脸上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说道:\"若有人不愿意去,老奴便让人苦口婆心去劝说,定让那些大老爷们心甘情愿地参加。\"
“这就对了!”
朱由检想了想,又问道:“赞助的事,谈的如何了?”
王承恩赶忙回道:“请皇爷放心,都谈妥了,沿途十六个站点,都已经挂上了牌子。”
朱由检继续追问道:“不错,不错,银子呢?”
王承恩说道:“全都已经充入内帑。”
朱由检闻言,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