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说这些也不是说残害百姓的就是这些汉人大地主了,蒙古贵族们对百姓的残害整体上要同样甚至更加惨烈,而且蒙古贵族们拥有的权力也要远大于常规的汉人大地主们。】
【之所以提起这件事情,是想要告诉大家,在选择起义的时候,要分清“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而这个“敌人”,或者“朋友”,其实有时候和民族并没有关系。】
【至少,对于元朝时期的普通汉人百姓而言,汉人大地主们可未必是什么“朋友”——在元朝末期农民大起义的时候,南方的汉人大地主们一度深恨这些起义军,甚至超过了蒙古人自己。】
【当然,如果能够争取到这些地主的支持,也还是要争取的,这能省下很多力气,在斗争的时候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但是如果争取不到,也不要感到意外——他们确实也是敌人,别说什么民族感情,对于许多大地主而言,民族感情是不存在的东西,只有利益才是永恒。】
“没错,所以说,我们必须得认清楚朋友和敌人。”一个男子总结道,“如果搞不清楚这一点,那我们估计就一定会倒在这件事情上。”
虽然他们这支起义军还只是起步阶段,但是对于敌人和朋友的分辨,可不分力量的强弱。
弱小的时候,同样需要分清楚到底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又可以变成朋友——这样,他们的队伍的力量才能壮大,才能更进一步。
要是他们因为没搞清楚对方的敌友,比如把敌人当做了朋友……你那简直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城里面的那几个地主咱是需要直接干掉吗?”有人问,这其实也是他们听说的常规做法。
男人摇头: “还是得打听打听那几个地主的情况才好做决定。”
要是真的能够拉拢到部分愿意投效的地主支持,那么他们也能够有更强的支持,譬如粮草等——虽然他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准确判断出来,但是先打探清楚消息总是没错的。
况且,如今他们处于起步阶段,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就练练手,见识见识那些地主们的情况,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分析判断这些地主到底愿不愿意支持自己、有没有拉拢的价值。
至于说如今,他其实也并没有打算要多么看中城里面的那几个地主……一来还不能把握,二来,他们如今尚且弱小,别招揽了对方之后,直接被他们给反客为主了。
那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蒙古人能够拉拢到这么多大地主的支持,除了他们保障了地主们的利益,还有他们本身力量强大的缘故——不然的话,那些贪婪的大地主们怎么可能愿意臣服?说不定第二天就要宣布,自己“坚决反对外族入侵中原,因此要替天行道,要为百姓做主”,然后起兵反了元朝朝廷。
然后,全天下人还得称赞他们……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在元朝统治期间,同样层出不穷的蒙古普通百姓自己的起义。】
【从忽必烈在位期间,蒙古普通百姓的起义就已经出现,因为牧民们无法忍受驿站的沉重劳役和各种需索,一名蒙古千户带人发动起义,直接断绝了驿道,最终被镇压。其后,这种驿道方面的起义依旧不少,而且许多起义军都还能坚持和元朝朝廷军队来回打上几次。】
【除了驿站方面的起义,边疆地区同样有蒙古人自己的起义,先是是西南方向,而且持续了数年都没有被完全镇压下去,然后是东北方向;此外,后来成为皇帝的晋王的直属部族,都发动过起义;到了后来,甚至元朝的京城,大都内,也有蒙古人发动起义。】
【总之,元朝的统治政策下,别说对普通的汉人百姓非常不好,就连对他们自己的同族都不怎么样……最受益的或许还是那些各个民族的地主阶级。】
【至于为什么蒙古人选择反抗朝廷,那当然是因为他们也活不下去了:】
【蒙古男丁可以说是终生服役制度,一旦出征,就需要自备马匹和军械,为此甚至需要卖掉自己的田地,甚至妻子儿女,当然,除了这种应征之外,普通蒙古人也有各种破产原因,比如元朝朝廷执行的“报税人制度”——把地方的税收打包给报税人,报税人必须稳定缴纳税赋,而报税人的选择采用竞标的方式,价高者得。】
【当然,报税人可不会在乎被自己拼命压榨的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反正蒙古贵族们不在乎,反正汉人大地主们他们也压榨不到……】
【最终,大量蒙古人都变成了奴隶,被四处贩卖,就连理论上处于下等地位的“汉人”和“南人”,都能购买到蒙古人作为奴隶。】
【总之,这些情况都能证明一点:元朝,或者说蒙古贵族们的治理水平,真的是非常之差……就像现在每年都能刮起来的沙尘暴一样,今年竟然都刮到了福建和广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