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 第343章 成长了的李承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的李二正在后方的城内,用黑胶棍捅咕着一堆新罗与百济进贡过来的贡品。

一边捅咕一边嘴中不停的抱怨着“这都是啥玩意,破石头,破布匹,破咸鱼,这都好意思送过来”。

自从拿下高句丽,兵进新罗边界之后,李二自内心已经将新罗与百济归入了大唐的国土,所以这些小国进贡的奇石,珍宝自然再也看不上。

开玩笑,在朕的地盘上,用朕的东西送给朕,你这不是打朕的脸么。

正想着,猛地突然打了个喷嚏,李二擦了擦鼻子,自语道“诶,这才离朝多久有,天天有人想念朕”。

高藏已经回到了高句丽的王城,近两日正在稳定朝堂,组织一些未受战争波及的官员。

高句丽要并入大唐的事情,稍微聪明点的人已经看出来了。

高藏目前要做的就是,稳定官员百姓,将高句丽的政权完完整整的移交到大唐,尽量避免朝中官员与百姓的逆反情绪。

避免后期大唐官员前来接管的时候,爆发不必要的冲突。

捷报是头一天晚上传入长安的,报纸是第二天早上就刊发的。

今日的报纸,头版头条就是李二一张帅帅的画像,标题,高句丽大捷,副标题,恭祝陛下,携我朝三万大军,仅仅月余成功打下高句丽。

消息很快便传开了,下边的百姓只知道这次带兵的是李恪,没想到陛下也在行军队伍之中。

这种出风头的事情,李二还在军中,谁会跟陛下抢风头。

长安城很快,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响成一片,城中的书生们更是弹冠相庆,拿下了新的地盘,就意味着新的地盘需要官员管理。

他们都自然有了当官的机会。

陛下虽然是正义之师,说了是帮高句丽王夺回政权,但是蜀王不是,他们相信,只要李恪在,高句丽不出半个月,绝对成为大唐的版图。

两仪殿,李承乾坐在上位,看着下方的一众肱骨。

轻咳了一声“诸位大人,我父皇和三弟如今已经平叛了高句丽的乱军,后边的事情恐怕是更多,更复杂”。

“长孙大人,后勤的粮草一定要跟得上,一定要能紧跟的上父皇与三弟的步伐,不能拖了他们的后腿”。

“戴大人,户部的饷银一定也要跟得上,虽说这次是沾了三弟的光,但是户部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魏大人,那些人最近收拾收拾就可以起身前往边境了,等三弟一封书信,直接就能进去接手”。

几位大人躬身应下,有些话他们不能明说,但是其中意图,大家都是懂得。

长孙大人接着说道“太子殿下,蜀王工坊那边,还请您与武曌姑娘多说一说,这次能如此快速的打败叛军,工坊的新式武器功不可没”。

“这种关键的时刻,兵马粮草虽说重要,武器的弹药则更为重要”。

李承乾点点头“这一点长孙大人自不必担心,三弟的安危武娘子自然最为记挂,这方面我们不用操心”。

一边的刑部尚书李道宗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近期出现在长安城的倭国人越来越多,而且都在打听蜀王工坊与兵器的工坊的事情”。

“老臣本觉着应该将这些人直接抓捕,但是魏大人觉着这是个好机会,完全可以放长线钓大鱼,彻底将这背后躲着的人挖出来,一网打尽”。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直接抬手打断“放什么长线,这群倭人还用掉?就算要掉,也不能用三弟的工坊做诱饵”。

“即刻将在长安的所有倭人全部抓获,不管男女,严查这些倭人接触过的人,另外不仅要排查在长安的倭人,其他在长安的外籍人员也要严查身份”。

“蜀王一直在长安戏院不是一直演倭人的无耻之处么,这已经激起了百姓对这些人的严重不满”。

“这种时候,一定要发挥长安群众的积极性,让这些人在长安无所遁形”。

长安毕竟还是太大了,这个时期的长安城人数早已经有百万之多,且不说这后期因为翻新,修路,四方而来的百姓。

在这么多人中排查,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发挥长安群众的力量,那事情自然能够事半功倍。

李道宗将事情认真记到小本上以后,认真的点点头,随后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随后李承乾宣布了一些加紧边防看护的政令以后,才遣散了众官员。

四下看了看,发现工具人李治今日竟然还没有来,不由得有些生气。

直接起身朝着长孙皇后的寝宫而去。

李治年岁尚小,目前还住在后宫里。

今日长孙皇后并不在宫里,李承乾远远的便发现有个小身影背对着自己,不知在写些什么。

悄然靠近之后才发现,李治这小子竟然在告自己的状,看着桌案边上的写满幽怨之词的纸张。

李承乾内心感叹,这是有多大的怨气,都写了三页纸了,还在写。

李治可能写的太气愤,太入神,连身后站着人都没有发现。

可能情到深处,嘴中竟然也不满的抱怨起来,“哼,哪有这么当大哥的,自己监国,把我当苦力,我才几岁,字都有点认不全呢,我一天一封密信,就不信父皇回来不收拾你”。

原本还在欣赏自己亲弟弟怎么编排自己的李承乾,再也忍不住,猛地一个脑瓜崩狠狠的弹在了了,李治的后脑勺上。

疼着李治直接抱住头,趴在了桌案之上。

还没回头看看是谁这么大胆的时候,已经被李承乾拎了起来,“我就说两仪殿怎么感觉少个人,原来你在这写大哥的坏话”。

“大哥哪里不好了,你那样写你大哥,大哥这是为了你的成长好么,走走走,大哥今天不白让你打工,一会给你买一杯奶茶”。

李治挣扎着,想要摆脱李承乾的魔爪,但是身材矮小的他,很明显再怎么挣扎都是徒劳。

工坊内,武曌看着流水线上下来的一把又一把的复合弓,拿起一把认真的检查了一下,随后向着贾总管吩咐道“前线火药用量太大,殿下说这复合弓是最好的替代品”。

“你务必认真检查每一把弓,不能出现不良品,配备的弓箭也要尽早备齐,蜀王可是在前线等着呢”。

不良品这个词还是武曌在于李恪的书信中学会的,原本这种复合弓应该交由兵器工坊生产的,但是这种弓实际上技术含量并不大。

主要对材料有所要求,所以李恪并没有将这弓进行保密生产。

李恪准备回头拿下新罗与百济之后,若是靺鞨诸部,与契丹等小国不识抬举的话,就用弓箭来征服他们。

他们引以为傲的不就是马上弓箭,那就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来击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