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宝握着手机,目光凝重地盯着屏幕上姚静的名字,手指在拨号键上停留了片刻。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脑海中不断回想着郝天明的提醒和南都的危急局势。
姚静的调离不仅是王远东的釜底抽薪,更可能是整个南都棋局的分水岭。
他知道,这个电话必须打,但如何开口、如何说服姚静,却是一场高难度的博弈。
姚静的性格他太了解了,强势、果断,且对南都的局势有着自己的判断。
贸然提及调离之事,可能会让她起疑,甚至打草惊蛇。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拨号键。
电话很快接通传来了姚静一贯冷静而沉稳的声音:“二宝?这么早,有什么事?”
李二宝站在阳台上,海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姚市,好久没联系了,最近忙啥呢?”
姚静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几分慵懒:“我能忙什么,瑶瑶现在是和你在一起吧,你们打算玩多久,还不回来吗?”
李二宝的动向,姚静基本上都知道。
秦瑶这次和王雅去东南亚,她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会找机会去见李二宝。
也许两个人,现在还在一起。
李二宝苦笑:“没有,我和瑶瑶见过面,不过她跟着王雅拍广告呢,我们现在没有在一起,但估计快回去了,你放心吧,她在这里很好,我看着呢。”
姚静点头:“没事就好,你这么早打电话不会是向我汇报工作的吧,说吧,什么事,我五分钟后还有个会,趁现在可以和你聊聊。”
“直说吧,找我什么事?”
李二宝心头一跳,知道姚静的敏锐已经嗅到了他的意图。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渐渐变得郑重:“姚市,我就不绕弯子了,昨天听了个消息,说省里有人想把你调回省里,给你换个位置‘冷一冷’,是不是真的?”
电话那头的姚静沉默了几秒,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她的沉默让李二宝心头一沉,他知道,姚静必定已经听到了某些风声,甚至可能猜到了背后推手。
她的沉默不是因为惊讶,而是因为她在权衡如何回应。
终于,姚静的声音响起,只是依旧平静:“你哪得来的消息?”
她确实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就在昨天晚上,自己在省里的老领导打电话透露给自己。
省里近期流言不断,似乎对自己处理刘荣案很不满。
昨天下午开的会,近期要对南省进行一次人事的大调动。
其中,就有自己。
她很清楚,是夏洁抓的那个人,触动了某些人的核心利益。
有人不想让自己顺着这个人继续查下去。
处理不掉那个人,就只能把自己给调走。
“在这边听人说的,你也知道,这边在国内的土豪比较多,一些人的关系网不错,我听到了一些,就想问问你是不是真的。”
李二宝轻笑一声,语气依旧保持着几分随意:“不会是真的吧?”
姚静的语气依旧平静,但李二宝能听出她话里那抹不易察觉的试探:
“你的消息还挺广,这个消息我也是昨晚才收到的,只是具体决定还没定下来,那边还听到了什么,一起说说看。”
这个时候,秘书敲门走了进来,示意姚静要去开会了。
姚静眼神示意,秘书心领神会地转身出去。
走进秘书室,拿起电话:“接下来那个会暂时推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李二宝顿了顿,知道姚静这是想在自己这里,多了解一些信息。
李二宝的语气刻意放缓,带着几分试探,却又不失郑重:
“听说夏洁抓的那个人,嘴硬得很,但要是撬开了,可能吐出的事会让某些人坐立不安。”
“姚市,你在南都的动作太大,北区银座的案子已经捅到某些人的痛处了,有人想让你回省里‘休息’,估计就是为了压这事。”
电话那头的姚静沉默了几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迫感。
姚静的声音终于响起,带着几分平静:“好,我知道了,你照顾好瑶瑶,别玩的太疯,早点回来。”
李二宝点头:“好,我会的。”
姚静挂掉了电话。
李二宝缓缓放下手机,看向阳台外的海岸线,轻声吐了口气:“希望,你能挺的过去……”
而在另一边。
姚静挂断电话,缓缓放下手机,目光凝重地落在办公桌上的一份文件上。
她的办公室宽敞而简洁,窗外的南都晨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她沉稳的面容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刚才李二宝的电话虽然短暂,但每句话都像一颗石子,激起了她心底的涟漪。
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迅速梳理着省里的风声和南都的局势。
作为南都市首,姚静早已习惯了高层的博弈和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但这次的调离风声却让她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危机。
昨天省里老领导的电话,已经让她察觉到有人在背后推动人事调动,而北区银座的案子显然是导火索。
夏洁抓到的那个杀手,触动了某些人的核心利益,迫使他们不惜动用省里的关系网,将她调离南都,以阻断案件的深入调查。
片刻后睁开眼睛,目光中闪过一抹精光。
她拿起桌上的加密文件,翻开几页,里面是北区银座案的最新进展报告,夏洁的审讯记录赫然在列。
杀手的身份已经查清,曾是王远东旗下安保公司的高层,这条线索直指王远东,但口供尚未突破。
她低声呢喃:“王远东,这件案子的背后,牵扯的,还真不是一般的深……”
她知道,李二宝肯定回过南都。
并且这个杀手,就是李二宝送给自己的线索。
她知道,李二宝的电话不仅是提醒,更是试探。
他提到的赵明德的账本和银座的证据,足以证明他在南都的布局远比表面复杂。
只是姚静这边的调查,远超李二宝的想象和预估。
姚静目光停留在,文件中,指出当年北区银座事故调查上。
有着已经失踪的副队长亲笔标注:已经完成主体,在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前提下,忽然出现的倒塌事故,真的合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