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和咱有半毛钱关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五十四章 和咱有半毛钱关系?

【千字文虽然晦涩难懂,但却是魏晋时期主流的启蒙读物!】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历史,三十多个王朝,是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月月血雨腥风,年年战乱不断,这便是《千字文》诞生的生态环境。】

【这篇四字韵千字文章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全书连字成词,连词成段,词有押韵,段有宗旨,让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下旨刊发《千字文》,于是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便开始响彻华夏孩童学堂!】

【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流传几千年的古谚简明概括了少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智慧的先代先哲早已懂得,三岁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天才般的吸收潜能。纵然三岁时所摄取的养分并不能即时消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大脑将会不断地“从内存中调用临时存储的程序和数据,为最终的运算和判断提供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把18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三岁之前就已经拥有了4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之间获得,剩余30%则在8~18岁之间补齐。也就是说,人的智力水平有40%是用1-2年时间完成,60%则是用15年时间完成的。三岁时的智力提升效率是后期提升的7-15倍。这一现象几乎隐含了“反向摩尔定律”的运用结果。】

【因此,自先秦开始就非常重视少儿教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启蒙读物也发生过多次变化。问世的蒙童范本陆续有:秦代《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凡将篇》、《滂喜篇》、《劝学篇》、《急就章》,三国《埤苍》、《广苍》、《始学篇》等。相较而言,《急就章》对隋唐之前700年历史的蒙童教育有较大影响力。】

听着李佑讲述这些,李世民如同谆谆教诲的学子一般,不仅连连点头!

原来孩童学习还有这么多讲究!

佑儿不亏是佑儿啊!分析得也太全面了,这里面好多东西就朕都没有见识过,这下算是学到了!

李佑内心的嘀咕也没有停止...

【成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启蒙文化课本。《千字文》问世不久,在与《急就章》分庭抗礼的角逐中,毫无悬念地拔得头彩。

《千字文》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琅琅上口。表达了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典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美轮美奂,举世无双。】

【如今却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原因也很简单,魏晋时期世家门阀盛行,这些世家子弟有家学作为支撑,父母、兄长皆为读书人,即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实时询问,得到解答!】

【如今我大唐要推行平民教育,这千字文却是不适合再作为主要的启蒙读物,相反三字经却是可以多多重视起来!】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就很适合孩童启蒙!】

的确不错,《三字经》的确是比《千字文》更为适合!

可这也没有解决目前孩童启蒙读物稀少的问题呀!

就在这个时候,李佑再次内心嘀咕起来。

【其实除了《三字经》《千字文》外,还有一本比较适合做孩童启蒙读物!】

来了来了!

李世民立马来兴趣,果然重点都在后面等着啊!

他就知道李佑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那便是——《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华夏姓氏文化的传承、华夏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

百家姓?!

朕怎么从未听说过?而且北宋是什么朝代,也从未听说过呀!

不过将汉字姓氏编成一本书,还真是让好办法!

李世民一下子便来了兴趣。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李世民在内心不断点头,这百家姓还真是朗朗上口啊!

等等,既然是百家姓,那作为大唐皇族的李姓自当得是排在第一呀!为何在这里却只能排第四?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听到这里,李世民这才恍然过来,原来这宋朝还真是朝代,只是不知道这朝代是在哪里的。

不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这“三百千”作为孩童启蒙读物,着实不错,有简有繁,由浅入深!

如此便是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没想到让满朝文武都为之头疼的问题,却是李佑几句话就解决了,虽然看上去静如止水,但内心却是激动得不要不要的,要不是现在是上朝时刻,他这会都要激动跳起来了。

这会...大臣们奇怪起来,明明刚刚陛下还在和他们讨论,这会却是端坐在龙椅上,仿佛是在思考什么事情,脸上还有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让大臣们顿时一愣,面面相窥,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中风了呢。

“陛下?陛下?”

房玄龄在其他大臣的眼神鼓励下,连忙轻声呼喊道。

结果或许是房玄龄喊得太小声了,楞是没把李世民叫醒!

“陛下!!”

最后房玄龄把声音提高了几度,这才将李世民唤醒!

李佑看着李世民如梦初醒的样子,不免觉得有些搞笑。

【这李二昨天晚上是和长孙皇后开小会开到很晚么?】

【啧啧,这三十出头就这样了,要是再老上几岁可怎么办哦!】

【还天天吹嘘自己多努力,结果比我还摸鱼!】

【这怕是要得老年痴呆的前兆啊!】

【不行啊!李二你可得顶住,起码别在我还是太子的时候出问题,那我可就套牢了。】

李世民听到这话,那是相当无语,朕不行?朕老年痴呆?简直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此刻李世民真想将龙案上的传国玉玺直接朝李佑丢去,要是李佑接住了,那就直接把皇位传给他,要是李佑没接住,被玉玺砸死了,那就算是满足李佑愿望了!

当然想了想之后,李世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看在李佑献出了《百家姓》的份上,暂且绕过这一回!

李世民现在还惦记着如何将《百家姓》推广的事情上。

只有解决了孩童的教育问题,才能更好的改革教育,教育做好了,大唐才能不断涌现人才,有了足够的人才,才能实现吏治,最终才能彻底解决世家门阀尾大不掉之势!

“陛下!您没事吧!”

“要不要把御医叫来给您看看?”

房玄龄好不容易叫醒李世民,结果没过多久李世民又陷入了沉思当中,这下房玄龄等众臣那可真是着急了。

皇帝乃是国家主人、帝国根本所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但凡出点什么事情,那国家恐怕要陷入动荡,这几年好不容易维持的繁荣景象一下子就会打回原形!

“臣听闻陛下最近除了老是熬夜批阅奏章外,还老是发呆傻笑!刚开始臣还不相信,但今日一看,臣还是觉得陛下应该让御医好好检查一下!”

杜如晦沉声道。

然而听到杜如晦的话,李世民差点没气死!

发呆傻笑?!!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不远处站着的王令,不用想肯定是这个家伙泄露的,李世民身体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原本的腿部通风早就被李佑的丹药给治好了!

不过发呆傻笑倒也是真的,因为那是他在悄悄翻看李佑日记副本!

这些年李世民都养成了习惯,多多看李佑写的日记,又好玩又好笑,每次看到极为搞笑的日子,他也会忍不住傻笑起来,也正是如此,他才会有发呆傻笑的画面!

虽然他已经尽力去隐藏了,但王令毕竟是贴身宦官,偶尔还是会被撞到,次数一多,王令也担心起李世民来,每次想要请御医来给李世民诊断,但却都被李世民拒绝了,王令没有办法便只能是和房玄龄、杜如晦交流一番。

李世民大手一挥,“朕正值壮年,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诸位爱卿还是应该多照顾好自己,不用过于关注朕!”

“咱们现在要讨论的还是孩童启蒙读物的问题!”

这话一出,众臣又是一愣。

“陛下,如果臣记得没错的话,您刚刚明明说了,这事暂时搁置,大家都先想想,然后再来考虑如何解决!”房玄龄再次开口道。

接着下面有大臣小声地起来。

“陛下身体不会真出什么问题了吧?”

“嘘,慎言啊!陛下身体要是出了问题,那我大唐该怎么办?”

“刚刚自己才说的话,这会又忘了,这.....”

听到这些话,李世民脸色铁青,恨不得冲下去把这些嚼舌根的大臣爆锤一顿。

你们以为是朕想要反悔的么?谁让李佑有好办法不早点说出来的?

不过在最后关头,李世民还是恢复了平静!

“诸位爱卿,朕以为教育乃是国之根本,而孩童教育则是重中之重,立言立行立德以及启智,所以启蒙书籍非常重要!”

“千字文的确不太适合,但也不能直接舍弃,我们可以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三字经上,另外再加上一本!这样应该就差不多了!”

李世民此番话一出,房玄龄呆了,杜如晦懵了,王珪更是傻眼了。

他们此刻都感觉,陛下这是有自己的想法了啊!只是前后变化太大,让大家难以接受。

看着一众大臣傻眼的样子,李世民微微一笑,“诸位爱卿,朕这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的确有了万全的想法!”

“所以不得不尽快说出来!”

“毕竟这可是为了大唐江山、万千百姓!”

听到李世民这话,大臣们并不是很买账。

“陛下出尔反尔,前后不一,现在却是怪臣等,这是何道理?”

“还说是为了大唐江山、万千百姓,这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

“再加上一本启蒙书籍就可以了么?这书是何书?居然有如此大的作用?臣怎么可能不曾发现?”

“呵呵,这本书怕不是陛下自己编撰的吧!”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对此李世民也没有生气,只是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皇帝威严还是很管用的,顷刻间太极殿上便彻底安静下来。

“诸位爱卿先不要激动,教育乃是百年大计,咱们早点梳理清楚,也能让大唐孩童们接受更加合理的教育!”

“仅仅靠三字经、千字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新编撰一本出来!”

李世民的话相当坚定,似乎是今天就要将这本书籍编撰出来。

李佑倒是很能理解。

不过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却是深深皱起眉头,在他们看来,李世民的想法没有错,相反还很高明,他们都是立于朝堂的老手,教育改革,自然不止是表面的振兴教育,而是要借助这次的教育改革,从而扭转世家门阀在知识、文化上的垄断,更为长远一点的是改变朝堂上世家门阀占据多数席位的局面!

但...

作为读书人,他们更加知道想要编撰一本优秀的启蒙书籍有多难!

要不然到现在也仅有千字文、三字经这两本!

甚至他们觉得李世民是在说梦话,根本不切实际,想到这里,房玄龄觉得自己必须要站出来发言了。

可李世民却是根本不给房玄龄发言的机会。

“房爱卿无需多言!朕心意已决!”

“咱们先听听太子李佑的意见!”

房玄龄:???

李佑:???

【和咱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