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与朕共创大唐盛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与朕共创大唐盛世!

李世民忽然觉得“独断专行”的感觉很不错啊!

当然了,这种不错的感觉是得建立在他有百分百把握上的。

而让他有如此底气的便是李佑!

李世民是神气舒服了,但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却是如丧考妣,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要知道过去李世民有什么事情那都是和他们商量着来,并且很多时候都是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到最后才会做出决定。

但现在李世民居然完全不听他们的意见,直接做出决定!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放在谁身上都会很不爽!

但关键是,李世民每次的“独断专行”到最后都证明是无比正确的。

比如册封李佑为天策上将,后面又册封李佑为太子!

一开始他们谁不反对?结果呢?李佑成为史上最优秀的太子,这可不光是他们是这种感觉,就连天下百姓也是如此,现在民间提到太子李佑,谁不竖起大拇指?

就拿最近打高句丽来说吧,他们一开始都是坚决反对出兵高句丽的,但李世民坚持出兵,现在大唐军队都快拿下平壤城了!

如此一来,他们就算心里有意见,又能说什么?

难道大声告诉李世民,正是因为李世民没有听他们的,所以大唐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可以说,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此刻心里已经有些破防了!

现在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律,那就是反对李世民,那就等着打自己的脸吧,魏征是这样,房玄龄、杜如晦也是这样,长孙无忌等人有一个算一个,就都没有逃掉的。

李世民美滋滋完,这才反应过来。

诶,不对劲啊!

往常,一旦朕决定了什么事情,身边的这几个大臣会立马跳出来,高呼陛下不可!

今个,怎么一个个都萎靡不振了?

这反倒是让李世民相当的不适应。

“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何高见呢?”李世民开口问道:“你们只管说出来,朕一定和你们好好商谈一番!”

虽然李世民言语极为轻柔,但依旧没什么用。

房玄龄等人依旧是低头叹气。

“陛下,臣最近身体有些不舒服,尚书省的事物有些力不从心,还请陛下准许臣告假休养一段时间!”

杜如晦率先起身道。

嗯!?

李世民顿时一惊,连忙道:“克明,难不成是你的肺炎又复发了?你可得保重身体啊!”

“既然你想要休假,那便休息就是,身体最为重要,朕明日就派御医去你府上为你诊治!”

“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朕万万不能离开你!”

听到最后一句,杜如晦脸色变得更差了,“臣到是觉得,如今的陛下就算是离开了臣,依旧可以管理好天下!”

“臣先谢过陛下了!”

杜如晦刚坐下,房玄龄又站了起来,“陛下,臣年龄也不小了,最近身体的小毛病又犯了,医生早就建议臣多多休息,臣也想告假!”

“啊!?”李世民有些懵了。

可这还没有完。

长孙无忌、戴胄等一众官员也都站起身,像李世民告假。

“哼!”

李世民怒了,大声质问道:“好啊!朕算是看出来了,你们就是在气朕独断专行,执意要打百济、新罗两国!”

“朕不就是没有采纳你们的意见么,至于么?”

“你们不是要告假么?朕不允许!统统不允许!”

【呵呵,李二就知道无能狂吠!】

【原因都还没有搞清楚,就发火,是我我也辞职不干了!】

听到李佑这话,李世民当即就愣住了。

什么意思?难不成是朕弄错原因了?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并非是因为朕独断专行,才以集体告假抗议的?

不过除了这个原因,还会是什么原因?

【估计李二这会应该想的是房玄龄他们是因为执意打新罗、百济才生气吧?】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这人呐,哪怕是圣人,也需要有存在感!】

【房玄龄他们分明是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没有发挥的地方,所以才会心里憋屈,以至于想要告假休息!】

【李二连这个都没有看出来,真不知道他怎么当上皇帝的!】

李世民:怎么当上皇帝的?玄武门杀出来的!不过李佑说的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正确。

【过去,李世民没有帝师在幕后帮忙,所以绝大多数事情都要仰仗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正是皇帝陛下的这份仰仗、需要,让他们有存在感。】

【可现在,李世民有了帝师,很多时候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东西,帝师直接就给出了答案,做到了快准狠!而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就成为了工作机器,只需要按照皇帝陛下命令行事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事情处理起来的确是变快了,效率提升了,也获得了很多成绩!这要是普通的官员他们巴不得这样做,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可不是普通官员,他们是有抱负有追求的贤臣,不让贤臣做事情,简直是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受!】

【这事用不着说得太过复杂,直接问上一句,自从李二当上皇帝,凌烟阁上,除了帝师以及武将外,文臣当中有几个立下了比较像样的功绩?】

【没有!他们这几年全都是按照李二,或者是李二背后帝师的具体要求再做事情!】

【就那长孙无忌来说吧,他作为吏部尚书,不是一直在负责吏治改革么?据说效果很不错,立竿见影,可是改革的具体内容和长孙无忌有什么关系呢?他拿着从李二那里拿来的一份计划,按部就班的做着,一开始或许还会因为这份吏治改革计划而惊艳!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也会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房玄龄、杜如晦,一个是中书令,一个是尚书右仆射,说白点,他们两个是大唐的宰相!主要负责的就是制定治国方针,结果李二直接从帝师那里获得了,他们两个宰相直接成为了文书或者是啦啦队,每天不是在写圣旨,就是在写圣旨的路上,或者是高呼陛下圣明!】

【这样一来,李二是爽了,但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却是被消磨了意志,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作为领导者,你得让下属获得存在感,这才能让他们兴奋起来!】

李世民这一次没有错过李佑哪怕一个字!

话在耳边响起,但是内心却是早已翻江倒海,惊起滔天巨浪!

佑儿说得太对了!

这些年来,朕越来越依赖佑儿,结果导致对众臣的疏远,也忽视对他们的关系。

这是朕的过错!

呼~!

李世民忽然念头通达起来,之前因为一众大臣集体告假的愤怒,也是烟消云散!

“诸位爱卿,你们的告假申请,朕全部答应!”

李世民缓缓道。

啊!

这下轮到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吃惊了。

他们虽然集体告假的确有发泄心中忧郁的目的在里面,但他们从未想过真的要集体告假,更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同意他们全部休假!

“陛下...”

房玄龄站起来想要说什么,却是被李世民举手制止。

“诸位爱卿,你们这段时间也的确是辛苦了!”

“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

“不过在你们休假之前,朕还有几件重要事情和你们商议!”

李世民无比严肃道。

“陛下请讲!”

众大臣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李世民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直接走一步看一步。

李世民点点头,目光率先锁定戴胄。

“戴胄,你当户部尚书已经三年了吧?”

戴胄连忙回道:“臣是贞观初年代理户部,贞观二年年初正式接手户部,共计三年零一个月!”

李世民颔首道:“这三年来,朝廷每逢水旱灾害,全靠正仓拨粮赈灾,但正仓存粮有限,远远解决不了问题,贞观二年,是你上表,建议效仿隋朝,设立义仓,让官员、百姓缴纳粮食,以备饥荒,让我大唐百姓因饥荒饿死大大减少!”

“贞观三年,朕打算重修洛阳宫,又是你进谏,说‘关中、河西都在增置军队,此前又在修复九成宫,丁壮被役使殆尽,现在还能剩下多少呢?如今战乱平息不久,民间人口短缺,一人服役,全家废于农事。一家尽力劳作,也难以维持生计,担心这会引起百姓的怨恨。’朕大为赞许!”

“戴胄你与朕并无骨肉之亲,却能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朕钦佩你对大唐江山一片赤诚之心。””

“你写的《谏修洛阳宫表》《请建义仓疏》这两份奏章,朕可都珍藏着呢!”

“陛下!”听到李世民说这一番话,戴胄顿时感激不已。

“克明!”李世民转身看向杜如晦。

“你自晋阳起兵后,便成为朕的幕府谋臣,跟着朕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在这个过程中,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文学馆建立后,你位列十八学士之首。”

“贞观元年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侯君集五人论功第一,朕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你之前不是上书要大力选拔人才么?朕建议你多和太子沟通一下,早日拿出一个章程来!”

“在朕看来你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

李世民话音落下,杜如晦已经潸然泪下!

可李世民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下一个。

“玄龄!”

“你也是晋阳起兵后,跟随朕的,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是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你在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马立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太上皇对你深加叹赏,曾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秦王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朕即位后,你负责综理朝政,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

“这些年来你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如今大唐长治久安,你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重视吏治,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无为而治。”并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你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大唐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你还精通典制政令,朕记得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你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你们二人所制定。”

“在修定律令方面,简化律令,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

“你当得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魏征....”

“段伦...”

.....

“辅机!”

李世民再将所有大臣都说一圈后,最后将目光放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你与朕从小交好!后又结为姻亲!”

“玄武门之前的事情朕就不多说了,朕想说的是担任吏部尚书以来的事情。”

“你主持修定《唐律疏议》,贯彻“先存百姓”的指导思想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使立法宽平,顺乎历史潮流,因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

“你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

评价完长孙无忌,李世民对着面前掩面哭泣的大臣,朗声道:“诸位爱卿,你们的功绩早已印在朕的脑海当中,朕还希望你们能够再接来历,为大唐立下不世功勋!”

“与朕共创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