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么,对于旱灾的呢?”白凉曜问道。

单雪行这时候指了指田埂外。

白凉曜连忙看向了光秃秃的田埂,那里结着一层薄冰霜。他略一思考,心道,难道那里有什么玄机?

“不是,这地里怪冻的,咱们至少也要找个茶棚说话吧。”单雪行说道,说起来她一个女孩子气血有点不太够,还是很怕冷的。去茶棚里至少可以喝一下热茶。

白凉曜这时候恍然大悟,然后就失笑道:“你瞧瞧我,倒是没想打这一茬。先生请,我们去茶棚喝热茶暖暖身子。”

单雪行此时一个箭步往茶棚那边去。

这茶棚虽然简陋,但是四面倒是用竹子和布围了起来,里面倒是暖和不少。

此时茶棚里的老头正低头烧着泥炭炉子,看见单雪行进来,连忙说,“这位先生,你且坐着,老朽的茶马上就好了!”

单雪行点头,然后指指身后跟着进来的白凉曜说:“还有一个!”

老头欢喜点头说:“好好好两位!”

他就是趁着农闲,在官道边搭了这么一个炉子,补贴家用。如今一来就来了俩,如何能不高兴?

单雪行坐下,白凉曜拉着椅子,就问道:“先生,对这旱灾可有什么看法?”

“对付旱灾离不开未雨绸缪。兴修水利、安排赈灾人员这些就不用我说了吧?”单雪行看向白凉曜,忽然有一种当年在草庐重点班的错觉。

“不用,那个我已经基本有了妥善的办法。”白凉曜点头说,此时茶水也上来了,于是白凉曜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给单雪行倒了一杯。

单雪行接过来之后,喝了一口热乎乎的茶水,虽然这茶水粗糙了些,但是还是寒冷的季节在外能喝一喝还是很不错的。白凉曜也不着急,等着单雪行喝茶。

单雪行发现白凉曜难得有耐心,于是也就不为难他了。她继续说道:“还是三点,第一是改种耐旱作物。比如红薯,葵花籽那些。当然种植之前要记得烧田,然后定时撒石灰防虫。”

刀耕火种本就是农耕文明的必备,这样才能杀死土壤里过冬的寄生虫卵,还能给土壤提供营养物质。类似山火后植物长得更好。

说起来她之前就安排陈七去找红薯,过程委实曲折了一些。陈七都疑惑为什么非要这个作物,其它多的是赚钱的。当初单雪行说干就是了。于是半年多前就成功找到了红薯并且顺利带回了大夏国。

虽然到现在红薯的种植还没有推广开去,但是如今救灾才是单雪行坚持砸钱引进。

白凉曜听到红薯的时候微微一愣,因为这个词虽然生疏,但是还是听过的。这红薯是前不久经由商人引进的。只是他对红薯不了解,而大夏国也没有种植的经验,如今亦来不及实验。那么,大规模推广实在是有些不太可取。

单雪行看他一眼就知道了他的顾虑,于是掏出来随身带着的炭棒,还有宣纸。

白凉曜就看着单雪行用一截炭棒写字,顿时有一些稀奇,于是就看着。

说起来单雪行写字倒是出人意料的够怕,他只觉得有一种强烈的错乱感。如果他知道现在的说法,那大概就是看着满级大佬打着打着,忽然原地撒泼打滚?

“这就是红薯的种植秘籍!”单雪行此时就是给他简单记录了一些红薯的种植技术。然后她一把拍在他面前说。

白凉曜心带疑惑地拿起来,但是越看越惊喜。

这满级大佬撒泼,也能团灭敌人!

“先生消失的这些日子,原来种田去了?”白凉曜此时抬头看向了单雪行,欣喜问道。

毕竟这红薯种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来的。

单雪行扯扯嘴角,然后点头说:“算是吧。”

她总得给这秘籍找个借口吧?

白凉曜此时将那纸张折叠起来,然后仔细地放进胸口,很是宝贝。说是说,这炭棒写字还怪方便的。他心道倒是可以继续改进改进。不过眼前最主要的还是对付即将到来的天灾。

于是他正襟危坐,一脸好奇宝宝的样子,继续问单雪行:“还请先生继续讲。”

单雪行这时候接着说:“清查各地官仓,有没有按照要求建立官仓?建立好的有没有屯粮备灾?屯好粮食的又有没有挪用?”

她发出灵魂三问。

白凉曜就为难上了。

“各地官仓缺漏自从先祖皇帝就存在了,积弊良久。而今清理,肯定会有很多的存粮需求。只是这粮食,又去哪里找的?”白凉曜忧心道。

如今一切都太赶了,所以要补足粮食可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今只剩下一冬的时间,如何找得到那么多的粮食作为调度?

单雪行仰头喝完最后一口茶水,神秘说道:“你只管去做就是了,多的是有识之士。”

天冷,这时候茶水都有点凉了。不过单雪行不想浪费。

说起来,她之前叫陈七收的粮食就是这时候用的啊。只要白凉曜按照她的说法去收粮食,那么她就放声陈七去卖粮食。还愁没有粮食。

白凉曜还以为单雪行会和方才一样仔细解答,谁知道她却站了起来,也就是说先生要走了?!

此时他也来不及考虑先生说的粮仓会有有识之士是什么意思,赶紧追问道:“先生方才说有三点,那么最后一点又是什么?”

单雪行此时一笑说:“目光要放远一点,就是物理意义上的远。咱们大夏国要天灾,其他国家可能没有呀,毕竟这天下这么广阔。”

然后,她就转身,推开竹布帘子,走进了寒风。

白凉曜看着单雪行的背影,醍醐灌顶,然后合掌道:“妙啊!”

多年后,这一段茶棚三问记入了大夏国的史书,天下学子每每读到这一篇章,都为忘川先生的智谋蛰伏。

此时大雪漫天,单雪行一人走在雪里,宛如一个青色的点。

她顶着寒风,搓着手,嘀嘀咕咕:“这可是咱中华上下五千年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能不牛逼?!还有这鬼天气,方才差点背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