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文娱:穿越八岁,开局负债三个亿 > 第110章 《身骑白马》动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身骑白马》动人心

“《身骑白马》送给你们。”

几十秒伴奏过去,顾谦恰到好处切入自己的歌声。

“我爱谁,跨不过,从来也不觉得错

自以为\/抓着痛就能往回忆里躲

偏执相信着\/受诅咒的水晶球

阻挡可能心动的理由”

舞台下。

两个男女嘉宾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也在下面前排当一个观众。

其实不只是他们,这次来看演唱会的明星很多,他们都坐在前排,更有不知道多少混在观众群里。

这种情况很常见,地位平等的就是相互支持,地位和经验不足的歌手就是现场学习。

比如,现场就有一个叫做薛之刚的前辈,还有一个叫李逍遥的新人,他们一边听歌一边请教评论。

听完开头几句,李逍遥惊奇道:“感觉和刚才那首歌不同,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实力派。”薛之刚点评,然后又解释其中的妙处。

确实,顾谦的声音与上一首歌首歌有些区别,声音还是那个声音,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他。

然而,歌声却更浑厚圆润,更偏向中性的声音,少了女孩柔情与清亮,也跨越了小孩与大人的鸿沟,唱出一种大人和小孩都能唱的音频,却又没有他唱的好的声音。

给人的感觉就像,顾谦明明就站在原地,却更改了面对的方向。

如果按照男左女右,前面是中性,在给张家杰《遥远的她》时,很明显就是男生向歌曲,《冬季到呆北来看雨》就是女生向歌曲,这首《身骑白马》就走中性风。

要是普通歌手来如此操作,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被各路大神翻唱过后,没有人还记得他,最多只会给他一个原创身份,连原唱的名头观众都不想给。

而现在顾谦却做到了,不惧任何翻唱者。

这其中的难度,不仅仅是音域够广,更在于对音乐的理解和技巧的运用,再往上算就是台风状态等等。

最后,薛之刚总结道:“大开大合的高音当然热血沸腾,但是这种低音也属于田螺里修道场,一样的厉害。”

李逍遥有种不明觉厉的顿悟,认为自己学废了。

歌曲继续。

“而你却\/靠近了逼我们视线交错

原地不动\/或向前走突然在意这分钟

眼前荒沙弥漫了等候

耳边传来孱弱的呼救

追赶要我爱的不保留

我身骑白马呀走三关

我改换素衣哟回中原

放下西凉无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宝钏”

“卧槽!”

“厉害了我的哥!”

听到这里,薛之刚李逍遥心头震颤,直呼牛逼。

他们和其他观众一样,都站起身拼命鼓掌。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两个明星这样,所有明星都是如此,眼中的佩服和狂热都不再矜持掩饰一下。

这首歌太符合他们的胃口,太符合他们的音乐审美,这就是高级作品,可以流传很久的那种经典。

加入闽南语更是巧妙,而这段闽南语曲调还是传统歌仔戏,却又完美符合流行歌曲,两相结合没有一点点突兀,浑然天成。

流行音乐一直以来都有个现象,喜欢加入英文词语,好像这样就时尚流行。

不可否认,其中一些作品确实也恰到好处,氛围风格就在那里,或者这歌曲原来就是英文歌曲,只是重新填词中文,其中精髓不想失去,于是出现混搭,这可以说得过去。

不过,更多的作品加入之后反而不伦不类。甚至有人说,歌曲本来就不好,加入英文单词只是讨好个别傻逼歌迷,真正的好歌谁愿意这样糟蹋。

……

这首《身骑白马》,旋律动听,整体统一完整,这就很成功,还做到了用闽南语代替英文这种做法,吃到了新奇这种福利,还是传统民调风格,这等于是一首歌三吃。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开创一个流派方向,开拓了华语乐坛的疆土,功劳很大。

……

台上的顾谦不管别人怎么想,他的歌声仍然在继续。

“而你却靠近了逼我们视线交错

原地不动或向前走突然在意这分钟

眼前荒沙弥漫了等候

耳边传来孱弱的呼救

追赶要我爱的不保留

我身骑白马呀走三关

我改换素衣哟回中原

放下西凉无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宝钏”

哪怕刚才已经听了一次,台下的观众仍然热血沸腾,反而更加的激动。

这时候,也到了插句阶段,顾谦让人知道了什么是实力,什么叫举重若轻。

“满身伤痕累累也来不及痛

那是指引我走向你的清楚感受

不管危不危险都要放下一切跟你走

只要\/一起承担,只要你\/不放手”

如果把唱歌当做磨刀石,之前都是大开大合,这个时就是最后的“去皮”,去掉刀口的毛毛,只有做好了,实验刀口锋利程度时,吹毛断发才成功,否则就是一种遗憾。

这个时候,顾谦也是如此,伴奏几乎没有,就是一种清唱。

“我身骑白马呀走三关

我改换素衣哟回中原

放下西凉无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宝钏”

“谢谢!”顾谦鞠躬道谢。

台下的观众热情一直都很高,不少人更是站起来后都没有坐回去,这也导致了后面的人也没法坐下去。

都憋了那么久了,好不容易歌曲结束,自然是拼命的鼓掌,以此宣泄自己激动的情绪,也表达自己对演唱歌曲的满意,对歌手的认可。

要说之前那一首是讨巧,对本地人的尊重,那么这首歌就是对本地人的诚意,甚至对本地歌坛的恩惠,对华语乐坛的贡献。

不可否认,以前闽南语歌曲兴起过一阵,却很快就被粤语歌压得喘不过气,然后就直接闷死了,前后不超过五年。

当然,这是在内陆的情况。在东南亚还有一点点市场,不多。

市场不大,后续跟进创作就没有了利益可图,于是就恶性循环。

可以说,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一首出圈作品。

现在这首《身骑白马》并不是纯粹的闽南语,最起码还让人知道,有一个方言叫闽南语,有一种方言歌曲叫做闽南歌,然后……

再结合顾谦之前在寿宴上的两首闽南歌,这个方言歌曲必定再次进入大众眼帘。

宝岛各个电视台的晚会,必定更加倾斜闽南歌曲,那些多年沉寂的老歌手,重新有了收入。

内陆这边卫视就不多想了,地方台估计会喜欢,毕竟老歌手便宜好用,闽南地区的各种婚庆也会把目光放在老歌手身上,最起码也多一个选择。

就目前来说,单单顾谦几首歌曲一出,闽南歌市场所产生的收益短期内起码几千万。

如果再出几首破圈闽南歌曲,撬动的市场难以估量。

说他是闽南歌手恩人,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