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房车环游记 > 第175章 偶见第56个民族(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偶见第56个民族(3)

虎永刚和宁静在树荫下逗嘀嘀玩,那饶考团长和其他团友说了一下,等下祭祀仪式结束了,就到树荫下来集合,然后也走了过来。

绕考团长看来也是个喜爱小动物的人,他一边和虎永刚谈他们家有猎犬什么的,不知怎么的,云里雾里地聊到了基诺族人谈婚论嫁的话题。

绕考团长说,基诺族的青年饶考(男孩)十六岁、米考(女孩)十三、四岁后要举行“成人礼”,经过一番严肃和令人惊异的复杂过程后,才能换上成年人的衣服,上衣的前面绣上月亮形花徽,背后绣上太阳图案,米考们的挎包——“通帕”上也要绣上花徽,才能取得结交异性、谈情说爱的资格。

他们很多村寨都专门建有给青年人幽会的公房,可以让他们在里面过夜。

因为每年都有举行“成人礼”的青年男女,他们的年龄相当,相隔一两年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男女,便自然构成一个恋爱班级。

基诺族人从恋爱到结婚,还有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青年人的恋爱,通常分为“巴漂”、“巴宝”、“巴里”三个阶段。

“巴漂”阶段,是青年男女刚刚结交,还只能秘密的谈情约会;

“巴宝”阶段,是青年人把恋情由秘密转入公开;

“巴里”阶段,双方加深了感情,开始同居。

如果同居之后,双方的感情热烈和睦,那男子就一早起来,为女家扫地、背水,烧火、做饭,这就是给寨子里的人表示,他们二人要结为夫妻了。

然后他就会请父亲或舅舅,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必然答应,接着就约定婚期。

因为基诺族人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的,而且婚前经过了那爱情的三个阶段,所以婚后很少会发生离婚的现象。

虎永刚本想再问一下,基诺族人婚礼习俗的,那边祭祀仪式已经结束,其余团友过来集合了,也就只好作罢。

饶考团长清点了一下人数,然后就带着大家继续参观了下面几处景点。

景点都很普通,但处处体现出了基诺族人的生活气息。虽然参观的过程犹如走马观花,但饶考团长的解说还是非常的到位。

一,基诺族妇女织“砍刀布”:

对于基诺族妇女来说,从纺线、织布、染色、制衣,再到刺绣,是她们必备的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尤其是缝纫和刺绣,更是她们从小就必须学会的技能。因为在“成人礼”举行后,她们便要亲手刺绣手帕、挎包、花带等信物,送给自己心仪的对象,如果女工不好,那对象有可能就是别人的了。

而且,在确定婚期后,米考们还得亲手纺织和刺绣一批衣被作为陪嫁。这在婚礼上要摆出来给亲友们评价的。

因此,在基诺山寨,随时都可以看到妇女或手持纺轮在捻线,或穿针引线在刺绣。

基诺族人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织布方式,这是是成年女子特别是已婚妇女的一项活计。

只见她们织布用的是一种很原始、很简单的古老织布机,她们把经线的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头拴在对面的木柱上,或坐在矮凳上,或席地而坐,双手持梭将纬线来回牵引,然后用砍刀状的木板将织出来的布敲实打紧,这样的布厚实又耐用。因为这最后的一道工序,所以基诺族人称之为“砍刀布”;

二,竹编工艺:

基诺族的妇女们忙于织布绣花,而男们的传统手工业则是用竹篾编制。基诺山丰富的竹林方便了他们就地取材。

他们必要的生活用品,几乎全部都和竹子有关。他们住的是竹楼,吃的是竹笋;吃饭的桌椅板凳、睡觉的床、装衣物的箱子都是竹编的;使用的甑、瓢、盆、筷是竹子做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刻木记事用的也是竹板竹片;吹拉弹奏的乐器也离不开竹;农耕用的剁铲,狩猎用的弯弓、跳签……

小到烟盒,大到背篓,这一切的一切,处处都展现着基诺族男子的精湛手艺;

三,手工艺品:

基诺族的民间手工艺除了竹编,还有雕刻。他们能用木头、竹子和牛角等,雕刻出神龛、棺材、耳环、鼓、烟斗以及饭甑、碗、勺等生活用具。

他们还擅长泥塑,主要是塑造出一些祭祀用品,一般有人、马、猪、牛、羊、蛇、鸡等塑像;

四,打大铁:

基诺山每个基诺村寨里都有铁匠,他们能生产斧头、镰刀、锄头、铁犁等生产工具,和刀、铲、锅等生活用具。

据说他们打铁的技术是从汉族那里学来的。基诺族人自己不会炼铁,以前他们打铁用的原料,大多是与马帮或者是外来商人以物换物得来的。

铁器对于原始氏族部落来说功不可没,它对于减轻劳动强度,获取更多的猎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就以“特懋克”为最隆重、最盛大。 而“特懋克”的意思就是“打大铁”,这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和使用而举行的节庆……

在基诺山寨里,还有一个“基诺文化博物馆”,就设在基诺人曾经居住了一个大家庭的“大公房”内。

这里将基诺族人曾经住过的竹木结构建筑,以前使用过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像家用火塘、生产工具、狩猎工具、民间乐器、生活用具、纺织工具、服装服饰等等,一一展现给了游客。

因为基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里还有残存着他们古时刻木记事用的原始刻木。

从博物馆的展品可以看出,曾经的基诺族人过的是原始的共产主义公有制生活,他们不分男女,大家各尽所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饭大家吃,猎获的野味平均分配。

宁静对墙上挂着的、基诺族妇女的大耳洞图片产生了兴趣。

她的耳朵上也有戴耳环的耳洞,但她的只有针眼那么大,如果不戴耳环,几乎看不到。

虎永刚觉得,相比基诺族妇女,她的只能叫耳眼,这边的才能叫耳洞,而且真的大得让人咋舌!大到可以穿过玻璃杯!

饶考团长解释说,他们基诺族人,不分男女,从小都要穿耳洞的,而且他们是以耳洞的大为美的,谁的耳洞越大,说明他越美、越勤劳、越勇敢。

至于大耳洞的形成,也是循序渐进地来的,开始的时候塞进去小树枝、小竹管,然后慢慢加大,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他还开玩笑说:“我们基诺族的青年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喜欢送给对方花束,而且还要插到对方的耳洞里,如果耳洞小了,花束也插不进去啊哈哈!”

虎永刚却对一个大大的蚂蚁堆很好奇。

这可不是普通的蚂蚁窝,据说它还是基诺族人的舅舅呢。

前文说过,基诺族是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并不是父母做主,而是舅舅做主。

而且在家族里有什么大事小情,基本上也都会去询问舅舅的意见,让舅舅拿主意。

如果基诺族的孩子没有舅舅的话,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影响,尤其是在结婚上会很麻烦。

所以,如果基诺族人没有舅舅的话,就要由寨子里的巫师,带着他去找一个蚂蚁堆,认蚂蚁堆为舅舅。

这样一来,他就不是一个没有舅舅的孩子了,在寨子里也就能够娶得上媳妇,和其他人一样也是有舅舅,不被人耻笑,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了。

众人纷纷称奇,饶考团长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习俗不一样而已!要是到处都一样,你们还会出来旅游吗?”

众皆大笑。

眼见四点降至,饶考团长说:“在我们这次愉快的游玩结束之前,我请大家免费品茶,尝尝六大茶山之首—基诺山普洱茶的味道。”

虎永刚和宁静意味深长地相视一笑!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这都是旅游景区一贯的套路,只怕是免费品茶是假,推销茶叶才是真吧!

夫妻俩看破不说破,只是找了个借口,说要趁天色还早,要赶路去野象谷。

然后,也不管饶考团长答不答应、高不高兴,就自顾自地沿着那条用竹条铺就的道路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