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听王婶吹牛的一头发有些花白的婶子也附和道:
“恩,这事我知道,我有个表弟他们家就是隔壁村的。”
“听他们村干部说的,上头开会说了这事。”
“说的是让他们等通知,上头会安排专人下来量土地,量房屋。”
“还说什么,这种水稻、种玉米的土地和种植果树的土地不是一个价。”
“听说那种果树的土地,上头补贴钱的时候,补贴的多,好像8,9千块钱一亩哦。”
“具体多少钱,我不清楚,反正贵就是了。”
“听说种水稻、玉米的地补贴少,好像只有6千多,这差距太大了。”
婶子分享自己听到的小道消息。
“你这消息都过时了,你是多久没去赶集了呀。”旁边一大爷接话道。
“怎么的?高大爷,你有啥新消息吗?说来听听?”有人问道。
“我前些日子去赶集卖东西,遇到了几个隔壁村的人,
这聊了会儿,才知道现在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大量采购果树苗,忙着种树苗呢。”高大爷也没卖关子。
“你们说这大冬天的,谁没事去买果树苗嘛?人家卖果树苗的贩子,也不会在大冬天的卖果树苗呀。”
“这买果树苗干嘛?”
“哎呀,你咋没听懂呢?买果树苗不就是拿回去种植吗?万一哪天土地被征收了,这种果树的土地补贴的多呀。”
“这大冬天的那果树苗能种的活吗?”
“谁还管种的活种不活呀,如果现在不种,万一哪天上头安排的量土地的工作人员来了,你家土地还荒着,补贴的钱更少,亏死了。”
“说的也是哈,树苗才值几个钱?种不活,死了又继续种呗。”
“嚯,你说的倒是轻巧,就说这柑橘树幼苗,不到半米高的,一棵要3块钱呢,哪便宜了?”
“说你头发长见识短呢,你还不信。刚刚不是说了吗?种果树补贴的钱多,几大千块钱呢。
那么多钱,跟你的树苗比起来,树苗才值几个钱?”
“哎,说这些有啥用,也不知道我们那什么时候,能那么命好,被开发了,到时上头分房子,还要分钱,多好。”
“好什么好哦,给你的钱都是死的,
这地没了,以后都在小区里住了,没地,又没有一门手艺,
这喝水,拉屎都要花钱,那点钱哪里经得住花哦,坐吃山空。”
“不能这么说,有那钱,就可以送小孙子去城里读书,就跟罗医生家孙女一样。
孙女咋了?人家不照样去市里读书了吗?
那市里的教育跟村里的能一样吗?”
“那是人家赚得多钱。”
“反正我喜欢住农村,喝水不要钱,自己种点菜,养点鸡,不用花钱买菜。”
“……”
一群人在热火朝天的讨论隔壁村将要开发拆迁的事情,搞的跟自家要被拆迁一样,兴奋的很。
王婶突然问罗青秀:“二妹,听到了吧?隔壁村要拆迁了。”
“这拆迁后,就是一大笔钱。不说百万,几十万应该有吧?”其实王婶也不知道多少钱,
只是在王婶眼里,百万就是天花板了,几十万,很多人干了一辈子,那存折上都没那么多钱。
“我认识他们那村子一家人,家里就他们父女两人,孩子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死了。”
“现在那闺女也有男朋友了,快结婚了。”
“听说谈的男朋友是城里人。”
“我跟你说,这家庭好呀。等拆迁了,补贴一大笔钱,还分小区房,吃住不愁。”
“到时那闺女嫁到城里了,逢年过节才会回来一趟,吃几顿饭就又走了。”
“平时就你们两人过日子,上没有公公婆婆,下没有儿孙需要照顾。”
“简直就是享清福。”
“这条件十里八村独一份,打着灯笼都难找到第二家。”
“也就那闺女心疼她爹这么多年一直一个人,
想着,等她出嫁后,她爹没人陪,才想给自己老爹找个老伴,不然普通人根本没这机会。”
罗青秀:……
不愧是有当媒婆的潜质,看这嘴皮子利索的。
说的这么好,如果没遇到拆迁这好事,估计很难找一个吧?
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的养活一个孩子,还一直没再婚,
是不想再婚吗?
肯定是没啥钱呀。
赚不到什么钱,自然没女人愿意贴上去。
如果男人有本事,能赚钱,都不知道有多少女人上赶着给他家闺女当后妈了。
罗青秀心里琢磨着。
不得不说,罗青秀还是很清醒的。
分析的很好。
“好,我考虑考虑。”罗青秀敷衍的说两句。
王婶一直在向自己推销,自己也不好把关系弄得太僵不是。
“行,你空了好好考虑下,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过犹不及,王婶转移话题聊起了别的:
“对了,咱们村里过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在村里大晒场上可以表演节目哦……”
———————————
“罗叶,你买回去的票没?”
这不,眼见着快放寒假了,宋瑞给罗叶打电话,想着要不一起回去,路上有个照应?
反正正好顺路。
“没呢,这么早就要买机票了吗?”其实尽管是放寒假,但飞机票也并没有像火车票汽车票那么抢手。
毕竟飞机票贵,而且从京城到罗叶他们老家那边,西南地区,这距离是真的远,飞机票贵也是真的贵。
罗叶想着还是跟以前一样,时间临近了一些再买。
那个时候,机票还可以打折呢,能省点钱。
这赚钱也不容易,能省点就省点。
至于坐火车省钱?罗叶没考虑过,毕竟现在大冬天的下雪呢。
万一遇到个什么突发情况,路上堵上个几天,亏死了。
再说罗文和吴书容也不允许罗叶这么搞。
一再强调让罗叶坐飞机回去。
“呀,不提前买吗?”宋瑞也没啥经验,
也就开始来报名的时候买了一次机票,这半年又没有回去过,也没机会买票。
罗叶好歹在京城待了几年了,往返次数多了,买机票的经验也比自己丰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