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故人随风而行 > 第100章 新的地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教体局来领导检查,陈屯小学的小卖部彻底的关了门,但也并不全是坏事。

校长当着教育局领导的面,狠狠的哭诉了自己的不容易,在校长办公室里面,几个大领导满脸不悦地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校长能拿得出的最好的茶水,听着校长在细细地说着自己学校的不足。

为何会在这么多领导面前自揭伤疤呢?还不是为了要钱,平常这些大领导见到可真不容易,今个儿来自己的学校数落了自己一顿,校长在难过的同时心头上突然浮现出一计。

“你们这些大领导,每天在市里面办公,乡镇小学一年到头够呛能来一次。也看不到我们这边到底啥样,是不是还觉得自己的政策可好?每年经费都偏心,搞得跟乡镇小学不是亲生的一样,又要成绩又不给钱,糊涂!”

校长在心里面狠狠的数落了几个大领导,一定要让他们吐点东西下来再走。

这才有了办公室那一幕,一个学校的校长,把全校上下所有的地方狠狠的数落了一遍。哪面墙没钱修都露出红色的砖头了,哪个设备坏了好久都没钱找人看看了,领导们没看到的都被校长说了一遍。

这些领导一边听一边生气还一边心里面有些担心了,这人,闹哪样?挨骂没挨够?

到了最后,他们明白了,要钱,要很多钱,狮子大开口。这几个领导坐在沙发上,气的就差跳起来狠狠的骂一遍这个满肚子心眼子的校长了。

但不给钱他们骂再多也不管用啊,关上门来一个大男人跟泼妇似的就差抹眼泪甩鼻涕了,看着正儿八经的人真是坏心眼子多。

“行了行了行了,你快别说了算我们求你了。给你批点钱,局里面也不多,回去跟你说行不行。还有那个,新校车试点,就在你们学校吧,可以了吧。”大领导受不了校长的作态,只好妥协。

“不行,今天就得给钱,您得说定了,别回去了您贵人多忘事我们这些人找不到地方评理去。”校长虽说是耍无赖,但是脑子还是溜溜转着,不能看着一点好处就让步。

“好,批,行了吧。”

从这句话开始,陈屯小学的翻新就红红火火的开始了。

首先是校车,这个需要协调的部门少,而且是青市下来的规定,县里面是放在第一位去办的。

检查的领导刚走没几天,陈屯小学就已经准备新校车的乘坐安排了。

新校车有一个略显搞笑的名字:大鼻子校车。为何这么叫,就是因为校车前面凸出来一段,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鼻子。

通体都是黄色的,这样的颜色在路上显眼,学生可是金贵着呢,在路上必须得保护好了。

李老师开班会的时候和宋向文他们讲,大鼻子校车,一人一个座位,再也不用像之前坐公交公司那些车似的,坐着站着满满当当的,这个车不用抢,每个人的座位是固定的,不管是到的早还是晚,都会有座位。

而且,每辆车的人数固定,还会跟着一个随车员清点上车的人数,人不齐,是一定不会开车的,一定要知道学生去了哪里,明确了确实不会坐校车之后才能开动。这对于宋向文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事,他每天下午放了学,就找刘立洋几个人一起边玩边等车了。

原来的校车人多,可不会管学生齐不齐,到点就开车,宋向文只能通过车牌号确定是不是自己的车,然后马上跑过去,他不爱排队,自然就要多仰仗一下自己的眼神。

但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上了五年级以来,宋向文已经因为到处玩不排队错过了两次校车。还有一次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校车从面前慢慢驶过,但是自己光顾着玩没有看车牌,等到车走出去一段距离,他才抬起头看到,那时候就已经追不上了。

没办法,宋向文那个时候也并不知道搭同方向的校车,联系不到自己认识的老师,不好意思跟负责乘车的老师说。宋向文就自己背着小书包慢悠悠往家走。

从陈屯到宋庄,十公里的距离,宋向文走了两遍。每次回家,天已经黑了,但是没完全黑下来,爸妈问他怎么回家这么晚,他不敢说自己是走回来了,就说学校今天有事情,校车还坏了,就回来的晚。

换了新的校车,自己就不用再留出一分精力去关注队伍了。除了清查人数之外,大鼻子校车车顶上还带着两个喇叭,只要是汽车开动的时候,都能叮当叮当的响,提醒周围的人和车辆,注意避让校车。这个声音,也能提醒宋向文,抬头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校车启动了。

这个时节,温度已经可以说得上有些热了,二十几度的天气,早上可能需要穿一件外套。当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一件短袖对于宋向文他们几个下了课闲不住往外跑的男生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往外跑多了,就容易出汗,出汗了,就容易渴。教室里面没有饮水机,学校里除了水龙头也没有别的能接水的地方,况且,水龙头都是生水是井水,喝了闹不好就得拉肚子。

在班里面,女生基本上人手一个水杯的,早上从家里带一杯水,喝一天倒是够。男生就没有这样的配置了,大多都没有水杯,白天渴了,熬到中午,食堂每个中午都有水桶放在门口,里面有烧好的水,不怎么好喝,好在解渴,宋向文他们就在中午的时候大喝几碗,下午就不喝了。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带着奶去学校。宋向文从小不爱喝牛奶,对于酸奶情有独钟,家里面有的时候,就每天带一盒。

得好好放在书包下面,班里面的男生,只要是看到别的男生有吃的喝的,就基本上一拥而上,一人要一点,就吃的差不多了。

一盒奶,宋向文渴的时候三两口就喝光了,还不一定能解渴,可不能再让别的男生分走。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拿出来喝,被班里的男生一人一口分的就剩个底,宋向文抽了一口就没了,嘴里还有一股辣条味。

后来,宋向文就从村子里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一个塑料的透明水杯,每天接一杯水去学校。刚开始知道的人少,宋向文也不敢太光明正大喝,每天的水还是足够的。

后来宋向文有水杯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二十,班里面男生就知道了。从早上开始就有人要水喝,关系还都不错,拒绝也不好,宋向文就不得不给他们。

男生们想起来喝水的时候,大多是刚刚疯跑完,要不就是啃完了辣条零食口渴,喝完了水也不管有没有沾上东西就还给宋向文。

一段时间下来,被子里面经常漂浮着零食小颗粒,杯口也堆积着不少分不清楚什么物质的东西,整个杯子已经发臭了。宋向文就气的再也不拿杯子了,把自己的杯子带回家刷刷,给宋召华泡茶用。

一开始班里面的男生喝宋向文的水喝顺嘴了,宋向文没带水杯之后,他们去翻宋向文的书包找,差点他就忍不住跟他们翻脸了,所幸想想以后再也不拿了,没必要最后还跟他们生气,这件事情忍忍也就那么过去了。

于是乎,宋向文就又没有水喝了,每天上午盼着中午能在食堂喝个水饱,下午的时候盼着在回家之后桌子上有一大杯已经不再滚烫或者冰凉的开水。如果看到班级里有男生带了水杯,忍不住的宋向文还是会随着人群聚过去,喝上两口,润润嗓子。

宋向文被安排在了三号车,这是一辆大校车,能够容纳五十多个学生。

宋向文和两个四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了一个三人座位上,都是宋庄的,三个人同龄,只不过两个人因为生日是下半年的,要推迟一年才能上学,这才比宋向文低了一级。

校车里面的内饰比起公交车来更是一个天一个地,车最前面有一个小电视,能够拉下来放动画片,还能放歌。校车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跟车员都是年轻二十出头的,穿一件黑色风衣或者是白色衬衫,每次上了车都检查车上的学生安全带有没有弄好,再按照花名册上的人数点名。

座子是软软的,靠背依靠上去很舒服,空间也不小,对于他们这些小学生来说,能把整个大腿伸开,膝盖距离前面的座子还有些距离。

早上来的时候,不少的学生就在座位上补作业,从宋庄到陈屯二十分钟,作业糊弄一下也就七七八八了。

宋向文不喜欢在校车上补作业,他平时都是按时完成作业的,老师和家长在学习方面对他要求很严格。而且在校车上补作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宋向文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毕竟自己这个学习不错的人设立起来好些年了。

每天上下学的路上,宋向文最喜欢的就是靠窗的座位。他跟另外两个四年级的同村伙伴约定好,一人一天靠窗座位,三个人轮着来,谁也不抢。

坐在靠窗的时候,宋向文就歪着头看看窗外的景色。一路上基本上经过的都是田野,只在驻村那边会经过一片庄里。

冬天树叶掉落,光秃秃的树枝上面一只鸟都没有。燕子早就回南方了,麻雀这个季节也变得很少,大都都在窝里暖着。正片土地都是黄哈哈的一片,没有农人,没有庄稼,没有生气。

初春是最美的,经历过了令人压抑的冬天,万物复苏,树叶抽条,世界变成一片嫩绿。农人在地里面辛勤耕耘自己的田地,燕子又回来了,和麻雀、喜鹊以及各类鸟一起在天上飞,或是站在树枝上叫着,向着庄户人宣告着世界正美好。

校车,只是陈屯小学改革的一方面,也是最快的一方面,就这一点,就已经在村子里面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里引起了轰动。不少家长专门来街上,等着校车来的时候,仔仔细细端详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大鼻子校车。

“网上说,这个东西跟装甲车似的!特别硬!”一个二年级男孩的家长在人群里这么说。

关于陈屯小学的其他项目,也开始如火如荼的开始了。首先,垃圾场关掉了,原来成堆的垃圾被垃圾车一下子运出了学校,取而代之的是好几个大大的垃圾桶,每个班倒垃圾的时候,都要倒进垃圾桶,每天放学之后,会有专门的车来带走这些垃圾。

这只是暂时如此,因为别的项目也在进行,垃圾场这么改善一下,将就着用。

花园推平了,在花园周围,围上了一圈钢板,防止调皮的学生跑到建筑地上面玩,又是挖掘机又是铲车的,这些孩子一个不注意容易受伤。

鸽子窝和狗笼子都没了,听李老师说,鸽子被校长装到一个大大的笼子里面了,校长原来玩过赛鸽,这些鸽子有一部分就是原先赛鸽剩下的,大概是带回家吃了。

里面的那些鸡鸭鹅,确确实实是被吃掉了,但不是被学生们,而是被学校的老师分了。宋向文他们亲眼见到的,放学的时候有的老师电动车两边挂着一只被倒挂起来的鸡鸭鹅中的一种。为此学生们还私下里抱怨,“破学校,弄这些东西熏死人,还都是学生帮他喂的,就不能在食堂里杀了一块吃,真小气。”

李老师听说了之后跟他们说,“学校的食堂吃什么都要上报教体局的,随便改餐食被上面知道了就算违纪,这些鸡鸭鹅干不干净谁都不知道,不敢给孩子吃。”

孩子们悻悻然表示不服气这样的说法。

那只大黑狗,没有关于它的下落了,陈屯小学的变化大,没人记得它,大概也是被吃掉了吧。

花园推平了,旁边的食堂也拆了,学校要盖大食堂,教体局批的专款。

这就代表着中午的时候,他们这些住校的学生就没地方吃饭了,于是乎,宋向文他们就解锁了新的场景,远行文化大院,一家辅导机构的所在地,他们就在那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