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这些根本不起作用,转眼他也被一只勾魂蜂咬住,毒素蔓延而去,他很快就感觉自己的喉咙一紧,像是被什么东西掐住气管一般。

一群狱警迅速失去了反抗能力,全部倒在地上。

蒙面的陈少安此刻才走过来,将刘少阳腰间的钥匙拿出,走到那些瑟瑟发抖的记者们面前。

“诸位,跟我来。”

说完,牢门被打开,他就走在最前面。

那些记者们跟在身后,纷纷猜测着陈少安的身份。甚至有人主动询问。

可陈少安只是往前走着,没有和他们有太多的交流。

监狱门口,就像是他周新武所说的那样,五辆卡车已经停在那里。

陈少安指了指那些卡车道:

“回报社吧,我在那里留了东西给你们,看到之后,你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听到这话,那些记者们看向陈少安,眼神中带着疑惑也带着钦佩。

“壮士,可留姓名?”

陈若雨跳到卡车上,高声问道。

陈少安蒙着面道:

“中国人。”

听到这三个字,所有的记者心头一震,旋即就意识到这三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卡车消失在夜幕之中,司机按照那些记者的话,将他们送到不同的报社。

这些记者和编辑们,都不敢怠慢,将报社门打开,便看到了桌子上面放着的那些照片。

所有的照片,都做了标注,有时间和地点,以及日军的暴行。

不需要更多的话,所有的记者们,都知道现在要做什么了。

这些报社全部灯火通明,印刷机也开始快速运动起来。

周新武在的行动科,有士兵跑过来道:

“长官,上头说监狱被劫了,让咱们马上出发,去盯紧那些报社,如果发现那些记者回去了,就全部抓回来。”

听到这句话,周新武挖了挖耳朵道:

“什么?我没听清。”

那士兵正要再重复一遍的时候,便看到周新武眼神之中的厉色。

他立刻明白了什么,旋即道:

“我····我再确认一下?”

“不用,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出了事儿,我顶着。”

周新武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一次,他要豁出去了,不止是为了陈少安的救命之恩,也为了南京城的百姓们。

在隐约的炮击声中,南京城迎来了最后一个和平的晨曦。

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南京郊外。

国军部署在外围的防线,好像是纸糊的一般,几乎都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

之前在上海的连续作战,还有后续的不断溃退,让这些国军部队的士气几乎全面崩溃。

再加上南京外围的防御工事有限,想要抵挡住气势如虹的日军,谈何容易。

就在这隐约的轰鸣中,一张张报纸,在街头上再次分发起来。

街上的百姓们发现,这一次报纸上的文字很少。

只有一张张黑白照片。

在那些照片里面,是大量被屠戮的中国人,和挥舞着屠刀,亦或者是用机枪扫射的日军部队。

每一张照片的下面,都是一个地点和屠杀发生的日期。

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来描述了,就算是街边的乞丐,也能看清楚报纸上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日军在进行屠杀,而且是在一路上都在进行屠杀。

这不是什么推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原本还有很多怀疑,甚至抱着侥幸心理的南京百姓们,此刻终于开始了大面积的恐慌。

这种恐慌,是陈少安想要看到的。

害怕了就会跑,跑了就能活,活下来就有希望。

这些从南京城跑出去的人,都会成为一颗颗种子,他们可以在中国大地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再次生根发芽。

其实从昨夜开始,城中就已经有大量的百姓们,开始收拾好行囊,向江岸奔去。

只是那里的渡船有限,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百姓,根本无法渡过长江。

如今,这些报纸再次分发下去,将这种恐慌性的情绪彻底引爆。

大批南京城的百姓们,都收拾好金银细软,向长江边奔去。

可只是几万人涌动到江岸边,码头就已经人满为患。

那些渔船和舢板船,一次只能运载百十人左右,再多就无法横渡长江,甚至直接沉没都有可能。

可只是上午,就有四五万百姓等待在江岸边,如果只是依靠这些渔船和舢板船,恐怕一天下来,也只能运送两三万人到对岸去。

整个码头已经乱作一团,所有的百姓们,都在此刻拥挤在了一起。

婴儿的哭喊声,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怒吼声,在码头交织着。

还有很多人,甚至直接被挤到了水中,在里面挣扎着求救。

在远处的山头上,陈京标将香烟扔在地上踩灭。

“狗日的,没有船啊,这可怎么办啊?”

在他身后,陈少安面色却相当的沉着。

“不,很快就会有船了。”

陈少安肯定地说道。

陈京标瞥了他一眼道:

“哪儿呢?我怎么没看到,要我说啊,现在我就回南京城去,组织一下手下的弟兄们,和小鬼子巷战,说不定还能多给这些百姓们争取一些时间。”

他这样说着,转头看向南京城的方向。

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了。

鬼子的部队,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我说有,就一定会有。”

陈少安还是这样说着,目光眺望着长江尽头处。

约定的时间差不多到了,如果卢作孚没有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有百舸争流,千帆竟发,顺水而来。

正在此时,陈京标突然双目一亮。

他拿起望远镜,看向远处,一蹦三尺高道:

“来啦,来啦!!!少安,船来啦!!!”

听到这话,陈少安也拿起望远镜看过去。

果然,在长江尽头,天际线和江水交汇的地方,大量的帆船,汽轮,正在向这边缓缓驶来。

洁白的船帆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抗战救国!!”

在这些帆船的后面,则是大量的平板船,还有十多艘吨位更大,承载能力更强的轮船。

卢作孚站在船头,双手背负身后,看着南京城。

“陈兄,卢某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