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 > 第259章 李勇林参观食品厂赞叹连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9章 李勇林参观食品厂赞叹连连

林爱国见车门打开,就喊:“陆书记!”

“啊,你,你是。”没想到一开门,不是陆云风。

林爱国愣住,这怎么有点尴尬。

关键是车里这人,看上去就不一般呐。

李勇林一见这人就问:“您是林大队长?”

他刚刚在车里都听见对方和林雨同志说话,就猜测这人是她大伯林爱国。

林爱国点点头:“你好,我是林爱国。”

李勇林这回总算正式介绍自己:“李勇林,从北城来的。”

这时候秘书小张介绍道:“这是xx局李局长。”

不光是林爱国,林雨和李大辉一时都惊掉了下巴。

知道是个重量级人物,可没想到是这么大的领导啊。

林爱国紧张得手都在颤抖:\"这,你,\"

看出林爱国的慌张,李勇林主动握手:“别紧张,我只是来参观参观食品厂而已。”

林雨见大伯紧张,便说:“那您跟我去食品厂吧。”

李勇林挑挑眉,这年轻人真稳得住,这样都不紧张。

这反应要比林爱国这个大队长还要好啊。

李大辉紧张过一瞬也恢复过来,跟着几人一块走了。

这会大队的人都在食品厂上班,路上人不多。

只有几个小孩跑来跑去,遇见林雨还会喊姐姐。

李勇林看见孩子们,笑着说:“你们这里的孩子,都很可爱。”

他看见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虽然不新,但是居然没有很多补丁。

而且他们一个个脸上都肉肉的,一看就是不缺营养。

这年头,农村能养出这样的孩子,可不容易呐。

林雨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我们队里生活过得不错,孩子们长得也好。”

要说她最骄傲的事,可不就是让队里的人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孩子们都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再也没有人,会因为养不起孩子,而把孩子扔了或者送人。

他们一个个都可可爱爱地健康成长。

说起这个,林爱国也很骄傲,孩子是他们的未来。

只要看到孩子们都好好的,他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几人走到食品厂,就见到里面热火朝天的场景。

每个车间里头的工人都在认真工作着。

几座烤干水果的火窑烧得很旺盛,正看着窑的工人满头大汗。

但依然坚守在岗位。

即使是这样辛苦的工作,在他们的脸上仍然看不见凄苦。

甚至在见到林雨的时候,他们还会笑着打招呼。

食品厂给李勇林的初印象就是这样--这是一群热爱工作的人。

这让他对食品厂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

林雨自然看得出他眼中的赞赏,心里得意的同时也明白,这位李局长,心里是挂念着普通社员的。

这决定了林雨接下来对待他的态度。

“我们待会要开会,您要不来旁听吧。”林雨提议道。

开会主要是说说新品的情况,这事需要尽快安排下去,没时间等领导走。

正好领导在这,也能参与参与。

李勇林有些惊讶,他去了那么多地方,还从没有人会请他一起去开内部会议的。

这也能看出,林雨是想要尽量做到坦诚,且公开透明的。

于是他点点头答应下来,还问清楚了会议的重点。

尽管事先知道开会的主题,但李勇林还是被食品厂开会的氛围吓了一跳。

在会上,每个人都要发言,而且说的还不是套话。

他们都在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相悖的意见时,竟然还能当场争论起来。

林雨也不阻止,就一直听着,最后才出声让他们冷静。

这样别开生面的开会形式,对于李勇林和张秘书来说都是很新鲜的。

这样吵闹的会议现场,无疑是会受到老一辈批评的。

但大家提出的许多观点,却都是真正有意义的,而不是普通的套话、空话。

会后,林雨告诉他们自己这是“实用主义”,不喜欢说废话,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

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这次会议他们讨论了专卖店的情况,说了新品菠萝罐头的售卖,又安排了几个销售员开始出去跑市场。

其中就包括了北城市场。

李勇林便问她:“北城那么远,划得来吗?”

林雨点点头:“当然啊,我们有自己的运输车,而且北城也不算远,我还想卖到全国呢。”

李勇林觉得她理想十分远大,笑说:“那你怎么不说卖到国外去?”

林雨一脸淡定:“总有一天会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罐头,甜滋滋的,又是水果类,老外也会喜欢吃。

为了防止露馅,林雨说:“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外国人喜欢吃很甜的东西,如果我们要卖到国外,可能得多加糖叭。”

李勇林没想到她这么敢说,这食品厂还只是个小厂呢,她就已经想到这些。

他没有觉得林雨异想天开,年轻人就是要有理想。

而且国家现在也确实需要出口来获取外汇,要是她真能把东西卖到国外去,也是为国家创收了。

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他什么都没说。

林雨像带着陈记者一样,带着他参观食品厂,又去了齐美那看蘑菇。

其他几个大队也都走了个遍。

李勇林这一趟可谓是收获满满。

全国有成千上万个公社,青山公社给他的震撼最大。

这里的社员们脸上没有一丝凄苦,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他们除了种粮食,还种果树、红薯、蘑菇、蔬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农作物,经由食品厂加工,变成了商店里的产品。

增加的价值又反馈到他们手里。

社员们的生活不再是贫穷的,他们的劳动也不再是不值钱的。

他们有工作,手上有了钱,再也不用挨饿受冻。

这里的知青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利用在城市里学习到的知识,投身到生产中去。

让社员们都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于是大队建起了学校,又找来知青当老师。

形成了一套良性的系统。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个小小的食品厂。

因为厂里的工人们都热爱着这份工作,从不觉得辛苦,对于厂里的事务,也能如数家珍。

对他们来说,这座厂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跟他们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