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 第126章 骑奴的誓言,父亲归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骑奴的誓言,父亲归来

“孙兄、钱兄。”

韩当见其他骑奴跟人群中两人打着招呼。

王盾低声对韩当说道:“这身形似你的便是钱达,略矮些的便是孙洛。”

见两人朝自己点头,韩当也点点头,两人面容较汉人有所不同,果是羌人。

几个领完饭从韩当身边走过,韩当无意中扫了一眼。

“竟然真的人人有肉。”

轮到了钱达等人,韩当见他得的肉比他人更多。

很快,轮到了韩当。

韩当将碗递了过去。

“你是安家新到的骑奴?”

韩当还没接话,王盾的声音在后面响起:“正是,我等小主人名讳便是魏安。”

韩当听闻也点点头:“是,我名韩当。”

打饭的婶子看了眼韩当,将碗打满了饭,然后从边上挑了好几块炖好的羊肉堆在上面,“不够再来添。”

“多谢大婶!”

负责打饭的是魏安的三婶,是族长二儿子魏祠的妻。

韩当走后,三婶在后面嘀咕,“如此身量,又懂礼,却是奴仆,可惜。”

韩当长得周正,浓眉大眼,身强体壮,有股北地男儿的阳刚之气,卖相确实是不错。

“可惜什么?”旁边的四婶问道。

“大哥家新买的奴仆,好身量,又懂礼,是大汉男儿,可惜是个奴仆。”

“你看上了?”四婶打了下自己的嘴:“呸,瞧我这张嘴,你是想着小花?”

“哎,小花自夫婿死后,公婆也殁了。

周家宗族虽不曾欺辱她,只是一人带两个娃,也着实苦了些。”

三婶说着说着眼泪便要掉下来。

“也是!”四婶也沉默了。

“嫂子,你若真有心,先看看此人品性如何再决断,奴仆可以赎身,咱如今不缺钱。”四婶低声说道。

四婶的话让三婶有些心动。

韩当打了两次饭,方才吃饱,对新主家十分感激。

就是打饭的那个妇人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还一个劲让自己多吃些,这让他有些心里打鼓。

几人吃完饭,来到魏安院中。

魏安拍了拍韩当的肩膀:“你身体如何了。”

韩当当即跪倒磕了几个头:“多谢小主人救命之恩,日后但有驱使,当定粉身碎骨以报大恩。”

“起身吧。”魏安将他扶起来。

“只要你等不负我魏氏,我魏氏定然不负你等。”

“日后,你等若建功勋,我魏氏定不吝赏赐。女人,钱财,脱离奴籍皆可。”

魏安的话让众人激动不已。

其他人说的话众人还要掂量掂量。

从昨日到今日,饭肉管够,青盐洁齿,住的是人宅,钱达和孙洛还和众人说过主家过年赏赐钱财之事。

这样的小主人所说的话无疑可信度是很高的。

“愿为魏氏效死。”

听到众人大喊,魏安胸中也充满了豪气。

区区七人,便让自己豪气顿生,若有十人,百人。

果然兵是将的胆。

看着眼前士气高涨的七名骑奴,因为谋划错落导致的内心担忧也消散一些。

···

数日之后,思策不得的魏安想不到阿翁竟然从洛阳回来了。

身后跟着两个壮汉,一个是熟悉的师弟朱熊,另一个则身材魁梧,面如黑炭。

虽然年龄看起来并不大,但一身肌肉却显得力量十足。

魏勤介绍道:“这是你三师弟周仓。”

“周仓拜见师兄。”

魏安再次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周仓。

随即魏勤介绍了一下在关西收周仓为徒的经过。

魏安努力回忆着关于周仓的记载:‘关西人,善用刀,力大无比……’

看着眼前这个魁梧的汉子,魏安觉得他与记载中的周仓有八九分相似。

周仓很有名,最有名的也是忠义,而且是跟关羽的忠义绑定在一起的。

有这样的人跟在阿翁身边,魏安对阿翁的安危更加放心。

“师弟,回到家中,无须多礼,且先进院。”

听到魏安的话,周仓心中暖洋洋的。

家,自从家人死后,过了七八年浑浑噩噩的日子,如今又有家了。

“唉!”周仓应了一声,眨了眨眼睛,跟上魏勤朱熊。

魏安将魏勤引进门,指着院中诸骑奴给魏勤介绍:“阿翁,这些都是我新买的骑奴,共七人,皆擅骑射。

还有一人跟着娄氏商队去塞外贩马去了,一次贩马便获利四十五万钱。”

这些骑奴听到魏安的说法,纷纷行礼:“拜见主人。”

“嗯!好,不必多礼,只要你等勤于主务,魏氏必不会亏待你等。”魏勤在韩当身上多留了几眼。

然后对着魏安说道:“我先去找你阿母说话。”

魏安见阿翁似乎有些发愁,问朱熊道:“熊,出了何事,阿翁为何有些愁容?”

“师兄,朝廷迁师父为护羌司马,两个月后要去金城上任。”

听到朱熊一说,魏安顿时就明白了。

护羌校尉的驻地是金城的令居,护羌司马作为校尉属官,负责兵事,自然也要去令居。

从南阳到令居,中间隔着两千余里地,要来回一趟可就难了。

以前阿翁戍边十余年,回来日子屈指可数,如今又要去戍边了,阿翁估计是有些担心阿母接受不了。

原本还想着等弟弟满周岁送家人去洛阳与阿翁团聚,谁曾想,计划还真不如变化。

“草泥马!”魏安也不免的爆了粗口。

相较于到时候的中原黄巾大乱,羌族叛乱无疑要危险的多。

受籍贯回避制度的影响,以往在关西为官的都是关东士族。

羌族自依附大汉后,上百年时间,并未被同化。

因为儒家文化没有跟上,没有在习俗、礼节上对他们进行影响。

根本原因是关东士族这帮垃圾借着天高皇帝远在凉州腐化,大肆盘剥羌民。

他们不光不把羌民当人看,还瞧不起关西豪族,瞧不上六郡良家子。

羌族被逼叛乱,中央就出兵,但凡平叛顺利一些,羌人一服软,平叛就被各方叫停。

后世的一众事后诸葛亮们分析有几个原因。

一则在凉州为官的士族想发战争财,因为中央拨款大部分被他们吞并。

二则关西出良将,朝廷怕催生出强大的边郡势力,一如当初的隗嚣。

三则外戚与官宦争权,没有全心全意花精力解决羌人问题,而且朝廷财政确实不容乐观。

四则没有凉州出身的且懂凉州的高官在朝堂之上。

于是羌族一不顺利就降,降了又叛,来来回回给帝国放血。

期间主政的外戚因为财政问题提出放弃凉州,加上朝廷上已经没了凉州籍的高官,大部分都赞同。

但还是有个明白人分析放弃凉州的巨大危害,放弃后三辅就成了前线了,帝陵都要受攻击。

后来不得已,凉州派才有了主政凉州的机会,凉州三明也登上了历史舞台,狠狠的治理了一下羌乱。

凉州豪族发现,只要好好对羌人,只要把他们当个人就行,日子稍微好过一点,他们也能安稳。

羌人虽然不懂得投桃报李这四个字,但他们的行为就是如此。

董卓请他们吃牛,他们送了上千头牛回礼。

“下一次,就是中平羌乱了。”魏安想到即将到来的那场大乱,脸色愈发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