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唉,莲儿你长大了,还晓得来看爹。”

王青至今单身,并无娶妻,因此徐莲儿是他唯一的孩子。

徐莲儿等捕快打开门走了进去,只是进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多允许半个时辰。”

捕快说完就走了。

王青也有些拘谨,只见他仓皇的看看四周围,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莲儿,这里晦气的很,不必多留。你过来爹嘱咐你两句。”

徐莲儿听话的上前,那个奶奶说的没错,她爹果然有话要交代。

“昨日我送你的首饰盒里,有个夹层,里面还有一万两银子,这是我多年来经商赚的,干干净净,你记得收好,千万别拿出来。明天过后你就孤身一人,莲儿,记住,从这里出去你就马上去买个小院子,再找中人买些田地,小时候我跟老爷带你去乡下庄子看田地产出,你可还记得?道理是一样的。待人老道一些,别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小院子不用大,两千两以内的就够了,田地也别买多,20亩左右肯定是够了。多了你也保不住。剩下的银钱用油纸包三层,分成三个地方藏,以后就是嫁了人也别说。这样你有地方住,每年的田地产出够你吃,多的或存或卖都可,平日你无事做做刺绣,赚几个零嘴钱就够了。莲儿,以后你要自己立起来。”

徐莲儿泣不成声拼命的点头,她疯狂的记自己亲爹的话,时间短暂,现在不记以后也没机会了。

“莲儿,记住,以后你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我看这知县是个难得的好官,你去求一求,如果能改个名字最好,我是担心你外祖家来纠缠你,这帮人,没一个好的,你以后,只能信你自己,万事都不要想着靠别人,自己立住了才是正理。”

“你都把银子还了,徐老爷都不追究了,为何你还要死?”

王青苦笑一声,即使全还了最好的结果也是去做苦役,事情做了就是做了,更何况那货舱的货也没了,当初是他答应了老刀可以带点货舱的货走的,哪知老刀这么贪心,竟全拿了去。

“事情做了就没有后悔药吃,爹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莲儿,你也不要怪罪你娘,以后好好做人,千万别让人知道你的来历。”

王青看着还像小孩子一样的女儿,也是不忍,心思一动想到了一楼那帮人。

“莲儿,你去找那个苏荷花,他们这帮人团结,且心善,如果他们愿意带你一起,你就分那个苏荷花两千两,跟着他们一起落户到青山村,也不求什么,平时有什么事能多照顾你一下就行,孩子,以后万不可再对人大呼小叫了,就是不喜欢,少接触就行了。”

徐莲儿知道明天过后没人护着她了,因此格外的乖巧,王青说的都一一答应了。两人又说了好久的话,直到捕快来催,徐莲儿才哭着走了,朱月已经疯了,徐莲儿流着泪跟亲娘道别。

“明日午时南门口,记得来领尸首。”

捕快交代一句,就想走。

“大人,我一个人没法子,能不能请你们帮忙,我到时候直接来领骨灰。”

徐莲儿想到亲爹的话,递出去10两银子。

捕快掂量着银块,看看哭得眼泪鼻涕一起流的徐莲儿,说出来的话也柔和了些。

“行,这血腥场面你一个姑娘家还是别看了,你放心,我们拿了银子绝对不坑人,明日未正,去南门棺材铺领骨灰吧。”

徐莲儿赶紧应了,“你也别太伤心,你爹娘也算死个痛快,数十万两的银子偷了,即使还了也是要受刑,还不如一刀下去利索,那酷刑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

捕快消息灵通,知道徐莲儿的爹娘犯了什么事,在他们这些旁观者看来,砍头的确比受刑好多了。

徐莲儿怔怔然看着捕快走远,半晌回过神来,想到亲爹的话,又擦干眼泪跑去找苏荷。

苏荷带着家人给主簿塞了2两银子,成功的拿到了青山村的布局图,一伙人围着布局图讨论该买多少田地建多少屋子。

“咱们能买到最好的都是次一等的水田,且这里大多都是种水稻,我们没种过,一点经验也没有,所以要是种水稻,第一年估计要请佃户帮忙。”

“剩下的我想了一下,大豆跟玉米也能种,就是产量不一定会比在淮河高。还有的就是水果,但是这个我要再考虑考虑。”

周围的家人们纳闷了,不是说南方不缺粮食,这产量比他们淮河还低怎么能不缺呢。

“咱们淮河跟这里气候不一样,一个北方,一个南方,比如小麦就适合北方,如果在南方种是种不起来的。即使长苗了产量也会很低。”

苏荷家就姐弟三个,所以买的也没有很多,苏荷决定暂时买15亩就够了。

10亩的水田,5亩的荒地。

水田都是3两银子,这是知县给的优惠,荒地则是500文一亩地。这样一算就是32两5钱银子。

买好了之后苏荷选了靠近山脚的土地建房子,周氏等人也跟着苏荷买。

燕枝也跟着买了10亩水田,苏荷怎么做她也怎么做。

周氏还有马氏都买了30亩,20亩水田10亩荒地,金氏两个儿子,所以买了40亩地。

文娘娘家这次也是大手笔的买了40亩地。

顺子自己买了20亩地,菊花娘家自己买20亩地。

其他人看王家买的土地数量,也纷纷跟着买,李四家10亩地,大力跟二力都是20亩地,狗蛋家30亩。

因着水田便宜,王老五贪心的想买个100亩,结果被姥爷制止了,水田便宜是知县照顾他们,做人要知趣,买太多可不行。

因此王老五只买了60亩,这里面还有10亩荒地。他三个儿子,每家20亩地。王老六没有买这么多,他就买了30亩地,王花花买了10亩地。

柳娘是最后买的,她只买了6亩地,两亩地建房子,其他的水田跟着苏荷种,够吃饱就行。她刺绣手艺很不错,以后的日子也打算好了,柳白去种田,她在家里带着做些绣活补贴家用。

每个人都是当场付清银子。

主簿给每家都写了单子,让他们去村子里面找村长划地,再过来衙门领地契就行。

原本衙门也要派人去村子里一起量土地的,不知道是不是陈实的面子大,这一步都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