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袭人也把打发宋妈妈与史湘云送东西去的话告诉了宝玉。

宝玉听了拍手道:“偏忘了她。我自觉心里有件事,只是想不起来。”

“亏你提起来,正要请她去。这诗社里若少了她还有什么意思。”

袭人劝道:“这有什么要紧,不过是玩玩罢了。”

“她在那比不得你们家自在,家里又作不得主儿。”

“告诉了她,她要来又不能做主,不来又牵肠挂肚的,别让她心里不好受。”

宝玉道:“不妨事,我回老太太打发人接她去。”

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了几句,与袭人道说了句辛苦。

又说:“问二爷在作什么呢,听说他和姑娘们起什么诗社作诗呢。史大姑娘说,他们作诗也不告诉她去,急得了不得。”

宝玉听了,立马来到贾母处,逼着叫人接去。

贾母因说:“今儿天晚了,明日一早再去。”

宝玉只得罢了,回来闷闷的。

次日一早,便又往贾母处过来催逼人接去。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

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她,又将写的诗递给她看。

李纨等说道:“且别给她看,先说与她韵。她后来,先罚她作了诗。”

“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她一个东道再说。”

湘云笑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才华不高,只得勉强出丑。”

“只要让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众人见她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她,急忙告诉了她韵。

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话,心内早已和成。

便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先笑说道:“我却依韵和了两首,好坏我却不知,不过应题而已。”

说完递给众人。

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

“你倒弄了两首,哪里有许多话说,必定要和我们作的重了。”

一面说,一面看时,只见那两首诗写道:

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

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众人道:“这更妙了!”又将昨日的诗与她评论了一回。

至了晚上,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去安歇。

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她说了半日,皆不妥当。

所以给她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让大家觉得新鲜有趣。”

“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

“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婶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

“况且你就算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给家里去要不成?还是给这里的人要啊?”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心中倒踌蹰起来。

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一个伙计,他家田里出的好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

“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一半人都是爱吃螃蟹的。”

“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子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

“你现在先不提诗社,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呢。”

“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得周到。

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

“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

“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

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你自己多心待我了。”

“我再怎么胡涂,还是分清好歹的,若是不知好坏还成个人了?”

“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恼事也不肯全都告诉你了。”

宝钗听她这么说,便唤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像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

“你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

那婆子出去说明回来,无话。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哪里有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

“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也得不到好诗,终是小家气。”

“诗固然怕写重写熟了,然而更不可过于求生求奇,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究竟这些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我们的本份。”

“有时闲了,多看几本对你我有益的书才是正经。”

湘云只能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

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作的太多了。”

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

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

“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

“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湘云笑道:“这个主意好。只是不知用何等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

宝钗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

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菊影》可使得?”

宝钗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作过,若题目多,这个也算上,我又有了一个。”

湘云道:“快说出来。”

宝钗道:“《问菊》如何?”

湘云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如何?”

宝钗也赞有趣,因说道:“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定。”

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时凑了十个。

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越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

宝钗听后,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

又说道:“既这样,一发编出它个次序先后来。”

湘云道:“如此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