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可是知道,这些年想要拜文渊先生为师的人,多如过江之鲫。

可真正成功的,只有两个,无一不是惊才绝艳的天才。

没想到几年不见,又收了个这么小的小弟子。

以文渊先生收徒弟之严苛,这很可能是关门弟子。

想到这里,不由又盯着浩哥儿多看了两眼。

却见小少年目光明净,不卑不亢的向他们一一行礼,不由暗暗点头。

这少年单看这份心性,就错不了。

轮到介绍凤凌王欣及几个小家伙时,早得到示意的先生,只含糊带过,“这几位是我这小弟子的家人。”

几人见凤凌等人尽管气度不凡,都不似普通人。

但文渊先生并没有多提,便也不多问。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被王欣刻意描粗了眉毛,肤色也变得黑红的冷厉青年,就是西凉国的战神定王爷。

至于王欣,倒没怎么做伪装。

反正,整个敥州,知道她是王小神医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对于那两个与小歌儿东跑跑,西跳跳,一会儿扒在小溪边瞪着眼珠子看木盘里的酒杯顺溪水飘流到了哪里,一会儿又蹦起来扯垂到头顶柳枝的龙凤胎,谁又能想到是西梁皇朝最最尊贵无比的皇太孙呢?

八角竹亭里的清溪居士一行人,是被桑教授和齐山长请来给学子们当裁判的。

今日的清溪曲水流觞宴,与往日略有不同。

往日只是文人墨客用于消遣交流的场所,今日成了敥州府学与知行书院两大知名学院学子切磋比试的地方。

自古以来,官学比私学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也强。

每次科考,官学的学子考中的几率都远比私学要高。

但这种情况,在敥州出现了意外。

连续两届,知行书院的学子, 无论是考中秀才,还是举人或进士的数量,都超过了敥州府学。

这本也没什么,若善加引导,两院学子之间因此形成良性竞争,说不定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本来府学先生在训导学生时,只是露出几分让他们争点气,将府学第一的名头拿回来的意思。

哪知,被训的学子里有人恰好与知行书院齐山长的侄子有过罅隙。

于是,本来只是先生想鼓励学生上进的话,听在学生耳中,不知怎么就被理解成了要与知行书院争高下,别苗头。

没过多长时间,先是有个别府学学生遇到知行书院学生看不顺眼,处处与之争锋。

后来人数逐渐增加,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府学和知行书院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

等两个书院的山长,发现这一情况时。

府学学生和知行书院的学生,已到了不止在文会上针锋相对,甚至在街上见了也互掐的地步了。

偏偏,府学的桑教授,与知行书院的齐山长,是同窗,关系一直还不错。

两人不想各自所在的书院学子间互相仇视,又希望能有学子间的正常切磋交流。

于是,两院约定,借祓禊节这个机会,组织了两院争得最厉害的一些学子,在清溪以曲水流觞的形式,文明交流。

通俗地说,就是借郊游举行“文比”。

再具体点说,就是比诗词,对对子。

今日,平台的水道两边,分坐的都是敥州府学和知行书院的学子。

左岸府学,右岸知行书院。

壁垒分明,颇像打擂台。

两边学子也并没有如桑教授与齐山长所愿,友好交流。

而是暗暗摩拳擦掌,卯足了精神,准备压对方书院一头。

这不,比试还没开始,双方的学子已如斗鸡似的,火药味十足。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府学甲班被先生“教导”过的祁元煜。

祁元煜今年才十七岁,他在县试和府试时都是第一名,即所谓的案首。

于去年秋,信心满满地参加了敥州的院试,不料却只得了个第二。

第一名被个叫齐衍的人得去了。

年少气盛的他,读了榜单下张贴出来的文章,觉得那文章虽是不错,但也未必就比他的文章强多少。

心中就窝了一肚皮的不服气,扬言要在今年的秋闱上,一定打败齐衍,将失去的面子争回来。

敥州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院试的前十名都可入敥州府学求学,且在学费方面还能适当减免。

于是,他兴冲冲地到府学报到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那个叫齐衍的家伙的信息。

但,打听的结果是,齐衍没有来府学报到,而是去了这两年风头正盛的知行书院。

究其原因,这齐衍竟是知行书院齐山长嫡亲的侄子。

他曾两次相邀齐衍切磋交流,哪知齐衍是个懒散的性子,平日里除了书院,哪里都不去。

所以两次都被齐衍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在第二次回绝时,更是连理由都懒得找,直接送了两个字:不去。

这两字犹如一块硬邦邦的板砖,直愣愣地砸在了祁元煜的脑门上。

这下,彻底将本就年少气盛的祁元煜肚子里火药桶给点着了。

他认为祁元煜是在摆架子,看不起他。

在书院里直接扬言要在今年八月的乡试中一雪前耻,要将失去的第一拿回来。

十几岁的少年,说好听点,是书生意气,往难听里说,就是熊孩子中二病犯了。

此时,犯了中二病的祁元煜,正与坐在他左右两旁的两个同窗一边谈笑,一边斜眼睨着坐在他对面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生。

却见那书生并不看他,只专心与坐在他案几对面的妹妹说话,像是全然没将与他们的对决放在心上。

不由更是气得鼻子要冒烟了。

他重重地冷哼一声,清了清嗓子,刚要找茬。

就听八角竹亭里传出了一阵击鼓声,一下子将所有视线都吸引到了那边。

众人这才发现,竹亭里不知何时又多出了几人。

其中,数那位面容清矍的瘦削老者,和那有着一双黑曜石般眼睛的俊秀少年最是引人注目。

就听清溪居士介绍说,那位清矍老者是近几年鲜少露面的文渊先生,将在今天的比试中与他一起给大家做评判时,众书生都沸腾了。

文渊先生,那可是西梁国学子们心中的神话。

他当年参加科考每次考试的试卷,都被当做样本抄录在每个书院的展示墙上,供学子们观摩,参考。

而他旁边的俊秀小少年,何德何能,竟被他收归门下。

这一刻,浩哥儿收到了无数的眼刀子。

眼刀子上无一不带着……羡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