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跃民和冯三元此时才刚刚把各自的人马召集齐,赶了过来。

却看到对面儿一群人已经掉头准备离去了。

钟跃民仔细盯着对方看了看,扫视了一圈儿下来,也没认出个熟识的,也就没放在心上。

对面儿这伙儿人看到宁远这边儿居然又来了二十多人,此时更是彻底熄了报复的心思。

宁远看对面的一伙儿人彻底走远后,这才招呼手下兄弟们上冰,一起打起了冰球。

钟跃民的冰上技术很好,要速度有速度,要技巧有技巧,要力量有力量。

宁远和钟跃民组队算是沾了光,一下午把对面儿打的人仰马翻。

不知不觉都已经到了晚上,宁远和几个相识的顽主儿们打了招呼后,带着钟跃民他们这伙儿人出了冰场。

中午就说定的晚上去新侨饭店,宁远刚得了一大笔钱,自然不会赖账,一帮人收拾好各自的东西后骑着自行车出发。

由于小宁伟也跟着,所以宁远还得驮着这个小鬼,以至于这一路上都没飙起来车速。

新侨饭店在1951年建成,取名自“新中国的‘新’和华侨的‘侨’,寓意新中国的诞生和新华侨的回归”。新侨饭店位于崇文门西大街,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饭店,也是北京最早的三家能够接待外宾的宾馆之一。

这家饭店最初是在1954年8月1日正式开业,由国有资金和海外华侨筹资建设。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和国际现代主义风格,内部装饰精美,拥有丰富的艺术品收藏。

这家饭店来来往往的才真是豪商大客,高级政要。

放在以前,像宁远他们这帮小年轻人家可能还真不接待,但现在形式不同了,他们这帮革命小将那是受过主席接见的。

骑了一个多小时后,一群人终于到了新侨饭店。

这次大家也没臭贫,毕竟玩儿了一下午,又吭哧吭哧骑了一个小时自行车,早都又累又饿了。

新侨饭店还是以中餐为主,西餐也提供,但并不做主打。

中餐方面,川菜,鲁菜,粤菜这三大菜系都是新桥的招牌手艺。

像宁远他们这帮小年轻的父辈,很大一部分祖籍都是川湘,因此在前几年,川湘菜非常受欢迎。

但是宁远他们生活在四九城十几年,口味儿早就被同化了。

就这几种菜系里,还真是鲁菜最合胃口。

鲁菜里的几道大菜,不用多说,必须点上,第一道就是糖醋鲤鱼,色如琥珀,外焦里嫩,正经的山东大厨手艺,口感酸酸甜甜,几乎没有人会不爱吃这道菜。

然后是葱烧海参,山东的特产就是大葱和沿海的刺参。

大葱味道浓郁,海参肉质肥厚而又营养丰富,两者爆炒烹饪之后,清鲜柔软,入口香滑。

芙蓉鸡片儿,糖醋里脊,爆炒腰花,德州扒鸡,乌鱼蛋汤等菜品纷纷上桌。

他们坐的是中餐大圆桌,二十多个人挤了挤坐了两桌。

除了十来道鲁菜经典大菜外,宁远担心这帮大肚汉吃不够,又点了一些粤菜的经典菜,豉汁蒸排骨仔姜闷鸭和煲仔饭。

最后每桌又要了五斤饺子,这才算是让大伙儿吃了个尽兴。

今天吃完这顿饭后,宁远明显感觉到了这帮兄弟对他的信任程度又有所增进了。

宁远经过前两天的一场大茬架,在老兵圈子里已经声名鹊起了,所以昨天很多青年一听到是宁远在邀人办事儿,直接就赶了过来。

而今天这顿饭更是让这些新加入他们这个团体的青年们感到宁远为人的厚道,此时更加乐意跟着宁远混了。

感情都是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宁远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自然少不了兄弟们的帮忙。

吃完了晚饭,宁远又让兄弟们明天没啥事儿的都来他们大院儿玩儿。

宁远,钟跃民还有范新华他们仨都是一个大院儿的,钟跃民的父亲职位比较高,是部级领导,所以分配的住宅是四室两厅的大房子。

宁远父亲的级别比钟山岳低了半级,所以分配下来的是一个三居室,范新华他们家和宁远家规格一样。

所以不止是袁军郑桐他们喜欢往钟跃民家里凑,就连宁远范新华他们也喜欢没事儿就往钟跃民家里跑。

宽敞明亮,家里又没其他亲属,自然而然成了这片儿顽主儿的聚集地。

宁远虽然家里也不算小,但这不是家里还有个小宁伟在嘛,肯定不如钟跃民家里自在。

不过眼下多了十来个新靠过来的兄弟,也就是他们院子里这几家能够收拢得下,玩儿的开了。

众人纷纷应和,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事儿了,大家各自分散回家。

宁远则是准备先和钟跃民两人去一趟珠市口大街那边,把卖完玉器的钱给陈亮子一部分。

于是他把小宁伟交给范新华后,和钟跃民俩人又骑着自行车去了珠市口大街这边。

陈亮子一个人在家里坐着,桌子上铺着一张字画儿。

这些东西都是两个月前,他和手下两个小子从帽儿胡同四号院儿里摘出来的。

据说这院子以前的主人是前清的一个王爷,现在院子传到了他孙子手上。

这年轻人也是个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这个大院儿一口气搬进来四户人家,他倒也算是识相,没有和组织对抗。

但是正屋四间房他却是怎么也不肯让出去的,街道上门软的硬的说了无数次,这人就是不依不饶,有人被分配进来,他在门口撒泼打滚,甚至拿刀追人。

实在没办法,正屋四间就就给了他。

他也没什么营生,靠着他老子给他留下的点儿小古玩儿,去各个黑市上换点儿钱生活。

那天正好被陈亮子他们在崇文门外的鸽子市碰上,从他身上顺了一串儿手珠后,陈亮子意识到这人不简单。

于是他招呼手下几个年轻人都停了手,一路尾随那个年轻人回了帽儿胡同。

等到深夜后,陈亮子和手下两个小子摸了进去,直奔正房而去。

可能连这年轻人都没搜寻到的很多暗阁,夹层,陈亮子他们却都找了出来。

于是就这么顺顺利利的摘了不少奇珍异宝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