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丫丫传记 > 第167章 至1142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哦,我想…你找我一准会有什么事,所以我这就不请自来了。”她的这番带有亲近意思的话语非但没能起到作用,反倒让对方为难起来,续续断断不知该怎么回答才算是好了:“哎呀…是这样,你老伴过世时…我…我到现在才听说……,”

娅琴不想重提过往的殇陨就接了他的话:“太难为你了,他走了也没去掉帽子,知道早的反而不好,其实我前些时候就想来看看你和闺女,海波有没有在你面前提到过呀。”

她的灵巧转弯使得老徐闪红了脸,个中的原因只有他自己才会明白,只见他也来了个顺水推舟:“说了说了,所以没见你过来我这不就过去找你们了嘛。”徐厂长知道自己这番虽短却掩盖了另一连串本想要说的话,现在他唯一不变的心思就是想探究这位老革命对自己女儿的喜欢程度,因为直到现在他还是喜欢赵海波的,尽管赵海波已经有段时间没再来这里,有些事情做的也不尽他的意。

“芹儿呢?”“芹儿?”这样的称谓给他带来了高兴劲:“她上了工农兵大学,每天很晚才能回来。”“我瞧着她就是个有出息的,只是这一学就得好几年吧。”

老徐听得出她赞许的背后裹挟着一种丢失,‘难道她和我有着同样的心思?’他不敢多想便连声说道:“时间不长,两年,只有两年,这第一批学员就是去镀镀金的。”

赵娅琴虽早有两家结亲的心思,可也不便一见面就把话说的太直接,既然来了便婉转的点到为是:“我是说,姑娘现今也老大不小了,工作学习固然重要,她的个人问题也不能拖得太久啊。”

“这个……,”三言两语竟然说到了他心头的纠结,老徐一时又说不好话了,他搓了搓手就照直里说了:“谁不这么想呐,这事我也曾问过她,她回了我一个‘不急’扭头就走了,除了这事,她还从没有这么和我说话的,你说我还能怎么办,我也替她急呀。”

“如果我没记错,闺女今年应该二十有五了吧。”老徐一拍大腿:“就是嘛,你记的还真是。”

娅琴紧盯着他的眼睛说:“要不,我给他留留心?”“怕是不行,我担心她要强的性格会伤到你。”“不能够,上学那会她去家里串门就数和我融洽。”“那感情好,对了,要么我在工厂里也为你家孙子长长眼睛?”这会儿他的脑子变得灵光了。

“好好好,咱今儿就这么说定了,改日你和闺女先去我家做客,看看她有什么想法再说。”“那不让你破费喽。”

“嗨……”她提高了调门:“先前你们帮我家孙儿进了工厂我还没有答谢呐。”两人会意地笑容代表了默契和应允,而心中完全一致地小算盘却被藏掖的滴水未漏。

随后的一番闲话不知不觉又扯回到了原点,她说:“我来时见你看的津津有味,报上说什么呐。”“哦,忘了,我去拿给你瞧瞧。”他把日报递到她手里后还用眼镜框特意在一版醒目的大标题上点了点说:“你看看这里,我们和小日本的关系又和好了。”

娅琴的注意力全都停留在报纸上,没有反应,安静了一会才平淡地说了一句:“那是国家的事。”“那…,”老徐在小凳子上坐下来小声问道:“我们会不会也能和苏联老大哥改善关系?”“我认为应该会吧,你想,苏联和中国是背靠背的两个大国,总这么交恶下去对谁都不会有任何好处。”“真要是有这么一天的话,你和海波还会回去吗?”他问的相当认真,她回答的却很缓慢:“在哪都是一样的,老刘在这里……”这回是她有意不说了,因为老徐只知道这些。

没等到下文的老徐除了“也是也是”就只有后悔自己不该这么问,那个老刘毕竟是与人民为敌的,和自己的状况完全不一样,于是便在仓促之余就说出了:“中午就别走了,留下来吃顿便饭”他很想挽回冷场,又想告诉她近一时间出现的变化。

“不了,要是闺女中午回来的话,你就是不留,我也会赖在这里不走的,再说咱俩不是已经约好了嘛。”老徐对此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客套再三。

娅琴前脚踏进后大门,邻家老大姐就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客气不外的说:“先甭进屋了,饭菜都已做好,就等着你回来才开饭呐。”习惯成自然,反正现在也已过了饭点,娅琴也就没再推辞便从了她的盛情。

这顿饭完全是在奶奶长、奶奶短,阿姨长(各亲各叫)、阿姨短的过程中完成的。

老大姐见妹子今天没有一点烦心样子就向她说出了掖在心里的话:“老妹子,我把眼一瞧就觉得那位厂长是个好人,以后一定要领他来我家坐坐。”听了这话,虽有不解且又有些好奇的娅琴不得不眯起了眼睛寻思着说:“是个好人,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吧。”“说出来你也别笑我,你瞧我这两个小伢,一个念了高中,一个念到初中就都不想念了,虽然有残疾不要下放,可天天呆在家里终究不是个事,你看能不能跟那个厂长说说……。”“哦,”娅琴与几张快乐的笑脸迎合着:“我一定把这话带到,他给不给面子就不好说喽。”

本来就想尽可能将徐彩芹变成自己孙儿媳妇的赵娅琴正找不出理由再去徐家宿舍,这样的托付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说来也真是让她不敢相信,搁平时这么难办的事儿,徐厂长居然一口就应允了下来,没过三个月就把这事给办好了,邻家姐弟俩一同进了工厂当上了勤杂工,还都不在猪鬃厂。

老太太这个乐呀,整天都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的嘴里还剩有几颗牙,一个劲的非要感谢老徐不可。

娅琴呢?她的高兴劲头并不亚于老大姐,因为小芹已经让她看到了希望,见到面的那天,已是大姑娘的彩芹腼腆地先向她打了招呼:“阿姨来了”的称呼也很是热情。

“哎呦呦,才几年没见的功夫,芹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怎么瞧着都越发比以前更加秀气了。”

当她俩单独在一起说话时,娅琴有意向她问道:“我和你爸爸说的话你都听说了吧,”见她只是点了点头便接着说:“要是你心里有了人,阿姨我就不多那个事了。”小芹红了脸,她摇了摇头还是默不作声,娅琴就追加问道:“能告诉阿姨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吗?”小芹与她对视一眼,手指依然绕着辫梢说:“我也说不好。”

娅琴看出来了:“就拿我们家的孙儿做个比较,说说你的看法好不好?”老奸巨猾就是这么得来的。

这个既容易又艰难作答的对立问题倒让她很快就做出了应答:“他的进步很快。”娅琴即刻就紧跟一步:“你喜欢他这样的吗?”“我也不知道。”娅琴乐了,可以说接下来的对话就是两个女人的事了,最苦、最难的就轮到老徐了。

由于赵娅琴在较短时间里的频繁到访引起了不少长舌妇们的联翩猜忌,外向一点的直接就在老徐面前倾泄了:“临了临了还艳福不浅嘛,当心别毁了你孩子的前程。”“你可不能这么胡乱瞎说,”性格一向随和的徐厂长想不到自己刚‘靠边站’她们就敢如此放肆,就是这样,他依然没有翻脸,继续耐着性子还做着解释:“她可是省里的老革命、老大姐呐。”

“呦呦呦,妹子就妹子还什么老大姐,谁还看不出来,有那么年轻的老大姐嘛,骗谁呢?”过分的轻佻让这位老好人也接受不了了,他转着圈子抓起了一把扫帚吓的对方连连摆手:“别发火,别发火”没一会就跑的没影儿了。

老人一家的诚心答谢还是如约而至的,老太太亲手烹出的一桌菜肴连她的儿孙们都看直了眼,何况饭前就再三吩咐过‘客人没动筷子谁也不许先吃一口’。

来老百姓家里做客,席间自然少不了重复的客气话,几盅老酒下肚的徐厂长就变的既谦虚又大气起来:“你们呀,不要谢我,要谢就谢我这位老姐姐,要不是她告诉我,这事你们说我怎么去办。”“当然要谢,您是我们家的恩人,怎么着也得先谢您哪。”

“就别客气了,以后有什么难事只管说一声,我徐某人绝不会推辞。”“今儿真真见到了活菩萨。”奶奶的声音落下后,“我敬爷爷一杯”“……”“我敬大叔一杯”的恭敬便接踵而起。散席以后,徐厂长在娅琴屋里喝茶醒酒时,她顺便问起了帮忙一事:“我说,这么难办的事情,到了你嘴里怎么就说的那么轻松?”“哎呀,我的老大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平民百姓最喜欢听这样的话啦。”“平民百姓在想些什么你都能猜得出来,就猜不到女儿在想些什么啦?”他敏感地放下茶杯喜出望外的问道:“她都对你说啦?!”“放心吧,这事以后就不用你再操心了。”“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起码也得给我透个什么风吧。”

“行——”一个很长的拖声过后,娅琴神秘的反向问道:“我家孙儿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当然喜欢,”老徐刚出口就幡然醒悟的乐着比划着手势:“哦哦,这么说来你我将来不就成了亲家了嘛。”“如果孩子们都是这样想的,那保准错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出自内心地愉悦过后,两位同样心切的当家人少不了都相互挤出了一点平时从不愿对外透露的一些正常时代地衍生琐碎。

“想不到会是这样,晚上回去还得催上个二两”辞别过后的赵厂长走到正街的时候他还一踮一踮的迈着方步自言自语着。

回到屋里的娅琴自然也是乐滋滋地什么事情也不想再做,她要把这件最为要紧的大事尽快落实,她可不能看着久挂在心的人儿成为别人家的媳妇,何况小芹已经在她的眼里变变变的变成了理想中的完美可人,‘不行,现在就得把他追回来好好再谈一谈’。

被组织遗忘而凝结在心的空虚导致她没有再行思索便急忙收拾好桌上的书籍、纸张就去了邮局拨通了孙儿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是:“赵主任去市里开会了。”‘赵主任……?’娅琴正在疑惑的当下,对方就挂掉了电话。

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如出一辙,不是说他下基层检查就是说他出差去了外地,“这娃儿有出息了,怪道这会儿怎就不常着家呢。”

打这以后,娅琴就不再往孙儿那里拨电话了,原因就是电话那边总是询问她是谁、有什么事情需要转告等,仅这两点,她都没有给予回答,只说了声:“算了,打扰了。”

当上街道主任的赵海波回家看奶奶时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有直接停在后街临门的吉普车,还带了一个小年轻和他一起搬下来成袋的白面和大米,或是整箱的麻油、白酒和甜点。

娅琴自是满脸堆笑地打开煤球炉的风门对他俩说:“快让司机师傅进屋来,我这就弄几个菜,”“奶奶就别忙活了,这不是快过年了嘛,忙过这几天也就没事了”海波的头上冒着热气。

小年轻也跟着说:“奶奶您就不用客气了,我们大哥,不、我们主任做起事来就是雷厉风行,还有几位领导的住处中午前都要送到。”“那…那…”“我又不是不常回来。”海波说后正欲转身,“哇——这里还有这么多外国书呀”小年青看到桌上摞放着的书籍发出了感慨。“喜欢,以后就送你几本,快走吧。”海波说罢朝奶奶摆摆手一溜烟又都离开了这里。

先前丢下的那句话让他的奶奶站在门前硬是愣了很久:“这都大半年了,还说经常回来。”她想不通,她也不可能想得通,这是孙儿有意在下属面前释放出一个孝子的榜样烟雾。

不过,海波今天之所以来的急去的也急也是有原因的,他要赶在不偏不倚的十二点准时敲开省里某位领导家的门,只有那时,他的夫人才会见到他送去的贵重礼物,他要利用好这位领导之手扳倒霸占他住所的那位造反派头目,虽然让自己爬到了东区主任的位置也是他提拔的,心有不甘也不及他在市里拥有的雄厚实力,要想彻底扳倒这位‘恩人’重回省府大院的目的,海波就必须另辟蹊径。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这么久,对待两位年轻人的事如果不给徐厂长一个交代怕是里外都说不过去的,对此也包括着另一种缘故:万一人家姑娘的心有所偏移又该怎么办?

娅琴抬头看了一眼不错的天空,简简单单吃了一碗菜汤面就提溜着一提兜东西就向东区徐家赶去了。

这一回,她说的全是假话,老赵也是将信将疑地跟着乐呵着——但愿那个小兔崽子还装着我家的小芹。

见到孙子,做奶奶的就施展出了浑身解数、不紧也不慢地和他谈起心来:从表扬到回忆,从来时的光鲜绕到今后的所想,半字都没有沾到不愉快的边;海波也是乐于消受这般安逸的回味、舒张年轻人的盛气,说出的想法也渲染的奶奶一个劲地点头称是。

什么样的谈话的正题最终总是要露头的,可是一谈及到他的婚姻问题时,海波就回到了没有波澜地相对平静,说到彩芹,他也是成天平地的如论常人,面容坦然,表现出来的过于老成难免让老人平添了三分落差、二分警觉:莫不是彩琴的傲气转移到了他的身上?“你还会像以前那样喜欢她吗?”她把‘爱’这个字眼临时改成了‘喜欢’。不屑一顾的孙儿随口就说:“要说喜欢嘛,当然还是喜欢的,”随后就大言不惭地来了兴致:“亭亭玉立的谁又会不喜欢,就拿文工团的小倪,机械厂的团代表,区里如花似玉的接待员,她们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光说喜欢起不到作用,还得要看人家是怎么想的。”“我就看得出来人家徐彩琴一直都把你放在心上。”

“但愿是这样,不过,”他想说出父女二人曾经强加给他的艰难抉择,而后出于对奶奶的孝重而放弃了,他把重心扯回到了成天厮混的场景:“您是没有见到过她们,若是见到了,保准您也会喜欢,就连有位把全身心都投入在工作中的那位少妇,好几位大领导都喜欢着她呢。”随后的眉飞色舞完全暴露出了他无遮无拦的心甜喜悦,因为他目前靠得最近、也是和他搅在一起的顶头上司对他说出过‘不要去管某某女人是谁的人,而要想到你有没有得到谁’的这句话正在影响着他,故而比之较前地回忆更觉甘甜,完全没有注意到奶奶的眉头已经集聚在了一起。

这一次,她没有责怪孙子,年轻人嘛,但是她已暗忖着怎么才能尽快改变他对爱情专一的认知又不会影响到他对前程的进取。

清明刚过,彩琴就在娅琴的面前点头默许了自己的终身托付,喜得老人家又去了西城坡地及时对逝去的冤魂述说传递。

然而无稽的现实不容她再有完美;还没等她清理完沾在鞋子上的泥土,一记新的重锤狠狠地又向她砸来——她第二次被传唤到了派出所。

所长还是那么客气的对她干脆利落的说:“老人家,有点对不住啊,有人匿名举报你私藏枪支,”“枪支?”她惊如木偶。

“没错,就是手枪,而且是支‘勃朗宁’手枪!”“这……你们不能这样欺负我一个老婆子”她控制不住地站立起来。

“不要激动,”所长示意她坐下:“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轻易放走一个坏人,这封信里说的可是有鼻子有眼,我说,你还是把它交出来比较稳妥”他的手指在那封信皮上重重的敲打着。

快被气晕了的赵娅琴找不出从何说起的理由,蹭的一下又站立起来双手拍打着自己歇斯底里的咆哮道:“你们现在就去我家里搜!如果证据确凿就是把我碎尸万段我也心服口服!”所长不再说话,他向站在一边的民警一努嘴,她便被‘请’进了一间暗室。

等她出来时已是灯火通明,和她谈话的人已经换成了另一拨身穿蓝灰色中山装的人,还有一位女民警坐在一旁。

不变的讯问重复了好几遍,所有的谈话也都做了认真重复地的记录。“我可以看看那封信吗?”直到现在,她才想起来了解一下信中的笔迹。“不行!”询问者的回答也是十分的干脆:“举报者受到保护。”最后,调查组的人员相互交换了眼神,为首的套上钢笔套对她说:“身为老党员,应该懂得自知之明,组织决定再给你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说到这里就从公文包里抽出了一纸盖有公章的油印通知书递到了赵娅琴的手中说:“拿回去好好看看,希望你明天不要迟到。”一听到可以回去了,她连瞧也没瞧一眼就将它折叠起来很不服气地说:“老党员就不会做这等对不起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