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梁家有女初展颜 > 第278章 走青(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青是庆州重阳节的习俗。

每年的重阳节,庆州的民众大清早就拎着灯笼,在院子里头走来走去,以示喜迎重阳节的到来。

一些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头发上插着菊花,一人拎着灯笼,一人举着菊花糕,在院子里头走两下就喊一声喜气入屋,再走两下又喊一声喜气入屋。

梁家因为守孝,不宜隆重,只让梁四笑和梁五瑶举着灯笼在院子里头走来走去。

待天亮,梁氏把做好的糕点放到梁四笑拎回来的那个大篮子里头,她还放了一些可以饱肚的馒头和花卷。

再等等,咚咚咚地敲门声响起来了。

梁二美边开门边催促:“娘,大姐,快走,磊哥哥过来了。”

门外,一群书生嘻笑着站在赵磊身后,一点儿书生样子也没有。

孙乘凉见状,急了,赶忙喊:“你们一个个的可别跌石头兄的面子。”

喊完,孙乘凉又挤到赵磊的身旁,笑着与梁二美说话:“梁家姑娘,我是你家哥哥的好友,我叫——”

孙乘凉话还没说完,就被几个书生拽了出来,再是任由孙乘凉怎么地跳也跳不进去了。

他气哼哼地听着这个人说,“梁婶子,篮子重,我给你拎。”

他又是听着那个说,“梁家姑娘,这路儿也些黑,你们慢点走。

他再是听见某个不要脸的人说:“梁婶子,我姓章,你叫我章家小子就成了。我是青州人士,上头有两个哥哥,都已经成亲了,我呢,连姑娘家都没相看呢……”

他又是听见又来个不要脸的人说:“梁婶子,你看我怎么样?我给你做女婿可成?”

孙乘凉气坏了。

他就不该,不该让那些人窜过来。

明明说好了只带十个人,只有十个人。

可,现在,数数,一二三四,四匹狼。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昨个儿才十五匹狼,怎么今个儿愣是藏了二十三匹狼啊。

孙乘凉气得在后头骂:“你们这些狼崽子,我——”

我后头的话还未说出来,孙乘凉居然又眼睁睁看见藏起来的那一二三四五六,六匹狼在他身旁给蹦出来,故意喊着:“赵兄,可真是巧啊。怎么就遇上了啊?是去爬山啊?啊,好巧啊,我们也是。”

“走走走,大伙儿一起走。”

孙乘凉气得鼻子都歪了。他满眼着想显摆出他的秀才气质,哪晓得,啊,这么多狼,还个个披着秀才的外衣在他身旁溜达。

啊,他还怎么显摆啊?

然而,让孙乘凉意想不到的事儿出现了。

梁家母女坐上了小牛车,牛车又慢悠悠地在路上行驶时,前头某辆牛车上突然冲下一个书生,这书生三两步跑到一卖菊花小姑娘跟前,扔了块碎银子,再搂着一篮子菊花跑到梁家母女小牛车旁,隔着布帘问:“梁婶子,今个儿是重阳节,我给梁婶子你送菊花了。”

梁氏在里头听着,她边笑边把布帘拉起来,说道:“多谢你了。我很喜欢。”

书生很高兴,将篮子往梁氏手里头一放,蹦起来跑了。

一旁的梁二美乐着把布帘放下来,她掐了朵菊花插在发髻上,她问:“娘,好看不?”

梁氏笑,“好看,我的闺女啊,个个都好看。”

“哈哈。”梁家姐妹笑起来。

梁四笑给梁五瑶插了一朵菊花后又给自个儿插了一朵。

梁一俏给梁氏细细地挑了朵后插到梁氏的发髻上。

梁三娇正转着头让梁二美给她插朵菊花,一时间,车里头人笑花香,其乐融融。

但是,坐在前头的牛车里的那些书生可不高兴了,他们先是冲着那送菊花的书生哼了几声,再是这个说我也要去送,又是那个说我也要送,还来个说怎么没牡丹,我要送牡丹,听得赵磊在车里头劝。

这前头是劝住了,但跟着梁家母女后头的那辆牛车里头的书生可没人劝。

没人劝的结果是——

“梁婶子,我给你买了一篮子菊花。”

“梁婶子,我也给你买了一篮子菊花。”

“梁婶子,我也买了,你收我的。”

这下,坐在前头牛车的书生火,冲下牛车,把那一篮子又一篮子的菊花给搬到前头牛车上。

后头的书生不服气,与前头的书生吵起起来。赵磊是左劝右劝,来回劝。

看得梁二美乐起来,她说:“哈哈,娘,这些书生真真是好玩啊。”

梁氏笑,“我年轻那会儿,也是有不少年轻的后生朝我送花,我睡的那间屋子,日夜都能闻到花香。”

梁四笑却这般问,“娘,我那个财迷外婆她就舍得让旁人把这银子给赚了?”

“哈哈。”梁氏笑,她想起以前,“怎么可能,你们外婆啊,可会赚钱了。她啊,把旁人送给我的花又拿出来让你们几个舅舅摆在门口卖,一枝花三个铜板儿,买了你舅舅的花就可以进屋子给我送花。”

“待这花送完了,你们外婆又把那花从我手里头抢走,又扔给你们几个舅舅卖,一来一去,这花还是那花,这铜板儿却日日涨起来。”

“哈哈。”梁家闺女笑起来。

梁氏又笑,“等到了七夕那天,你们外婆就不是一枝枝的花卖了,而是一篮子一篮子的花卖。还指定哪家的花能进屋,哪家的花不能进屋。”

“所以啊,那些开花铺子的人老早就找到你外婆,与她合伙赚那卖花篮子的大钱。 ”

“平日一篮子花也就二三十文钱,可到了那天,你外婆能卖到二百文钱。所以啊,你们外婆是恨不得日日是七夕,日日卖花篮。”

“哈哈。”梁家闺女又笑起来。

梁二美还问:“娘,外婆赚了多少钱啊?”

梁氏笑了笑,她拉起布帘,看着车外头那些年轻的姑娘,再将布帘放下来,“可不少呢,得有三贯钱呢。”

“呀,这么多?”梁二美叫。

梁氏笑,“不多,我娘家那地儿的姑娘旁的都缺,就是不缺花。十六七岁就有人送花。这些花啊,就日日摆在自个儿房里头,白日看晚上也看。多了,自个儿房里头放不下,便拿去堂屋放。”

“这来做客的人看了这花也得夸几句,你家的姑娘啊真真是百家求啊。”

梁氏又笑,“都说这南城府的姑娘自在,可我觉得吧,这地儿的姑娘不如我娘家那小地儿。”

“我娘家那小地儿,到了岁数,姑娘想与年轻的后生见面也是大大方方的。喜欢哪个后生也是大大方方说,不怕羞。”

“也没什么从一而终,姑娘嫁了人不如意再嫁便是。我也是嫁到庆州才晓得原来不是所有地儿都与我娘家那地儿一样。”

“诶?”梁四笑想起一件事儿,她觉得不对劲,她问:“娘,你不是跟我们说过那谭姑娘的事儿吗?怎么她就一根筋啊?”

梁氏答,“她们家是后来的。不是本地人。”

“哦。”梁四笑懂了。突然,梁四笑叫起来,“娘,你买了菊花酒没?没啊。大叔大叔,我要下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