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梁家有女初展颜 > 第246章 黄皮子(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院长答:“我开高等部一是怕初等部人数不够,二是填补书院花销。”

“现在咱初等部人数上来了,也不需要高等部充面子,再加上几个夫子两头跑,也闹意见了。”

“另一个也是我撤高等部主要的原因。本来我是看着高等部的学生也到了适婚的年纪,便想着让她们学点嫁人的事儿,日后啊,嫁了人也不至于摸着黑。”

“可,我是万万没想到高等部愣是成了个大型相亲地。上课不认真上课,下课一个个介绍这个,介绍那个。这些姑娘也个个没轻重,婚姻大事儿哪这么容易?”

“我想了想,这要是出事儿了,咱书院也得遭殃。董管事,我就想着,干脆撤了这高等部,你看如何?”

董管事点头,“院长,你说得对,这事儿咱们不可不防。得快速解决。”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后,董管事便离开了。

她离开后也没往其他地儿走,去了高等部。

因为她是新上任的,穿着又朴素,高等部的学生以为她是来干活的大娘,便不在意她,彼此大声说话。

“你怎么不答应李家少爷的提亲啊?”

“我干什么要答应啊?他家四个儿子,他排行老二,上有长兄下有幼弟,上不靠下不靠的,嫁过去我能落得个什么好啊。”

“你怎么就应了田家的那门亲啊?怎么不多看看?”

“我娘让我不要乱挑了,别挑到最后把旁人不要的给拣了回来。”

“也对。咱班有好几个人定亲就不来读了。”

“可不是,隔壁那个班都退了一小半,都是上个月定的亲。听说,找的婆家都不错。”

“我娘说,来书院读书真是桩子好买卖,一来认了人,二来认了婆家。”

“哈哈,可不是。咱们眼瞅着都十八了,过了年哪个不得嫁人啊?咱们不抓紧着找婆家,日后,上了岁数可不好找了。”

“席苑,你家跟周家提亲了?”

“嗯。聘礼都准备好了,媒婆也找好了,就等着哪日去周家提亲呢。”

“啊,日子还没定好啊?”

“我爹和我娘在选呢。我听我娘说就这几日的事儿。”

“咱下午就别上课了,就待在教室里头说说话儿,怎么样?”

“呵呵,说什么?说东家的公子还是说西家的少爷?”

董管事一路走来,越听越气,气得她身子一转,往金院长屋里头走去。

待进了金院长屋子,董管事与金院长细细商谈起来。

另一头,姜母和姜大明也大包小包地从韦家出来了。

母子俩边走边说。

姜母明抱怨实炫耀:“你外婆也是,这大包小包的,提回家可重了。”

姜大明笑而不答。

姜母又抱怨:“琳丫头也是,她一个要出嫁的姑娘,干什么花费功夫给我这个老婆子做件衣裳啊?还往上头绣花,多伤眼睛啊。”

姜大明还是笑笑。

姜母继续抱怨:“希儿也是,这么大的袋子就让你拎回家。儿啊,这脆枣重不?”

姜大明笑答:“娘,不重,我拎得起。”

姜母又说:“要不,咱们坐小牛车吧?”

姜大明拒绝,“就几步路,走几步就到了。”

姜母想起自个儿一去不复返的银子,她心虚:“也——也成。””

待走过一个钱庄,姜母不由地停下来看。

姜大明问:“娘,你看什么?”

“哦,没什么。”姜母打马虎眼,“我说哪了,哦,对头,咱们得去药铺买罗汉果。”

姜大明越听越觉得奇怪,他娘上句话不是说脆枣吗?怎么就转到罗汉果这头了?

姜大明立即想起早上他娘那个举动,又想起他娘刚刚看钱庄那个表情,姜大明心里头叹气,得,他娘是真放高利子了,还是那种压根就拿不回来的高利子。

姜大明心烦,这要是高利子的事儿真破了,他娘不得躺床上哭,这可如何是好。

姜大明觉得,他得提前与他娘打招呼。

于是,姜大明不动声色地说:“娘,我有个朋友,他——”

“儿啊——”姜母叫起来,“那儿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走走走,咱们去看看。”

姜母拉着姜大明过去看热闹。

只见一堆人在围在墙上的一张纸看。

姜母挤进来,问:“怎么了?怎么了?”

一路人不答却叫:“哎呀呀!”

姜母又问:“里头说什么了?”

又一路人叫:“哎呦啊!”

姜母急了,再问:“这是怎么了?哎呦什么个啊?”

总算有一路人答话了,“魏家完了。”

“啊?”姜母不明白,啊了声。

这会儿,里头有人在说:“这七大户里头的魏家好好的,怎么突然出事儿了呢?奇怪,究竟是个什么事儿啊?”

“什么?”姜母挤着人群问。她身上大包小包的压着旁人不舒服。

有人喊:“大娘,你身上的东西压着我的肉了。”

“哦,不好意思。”姜母赶紧退出人群,她四处寻她儿子,人没瞧见,倒是瞧见那丢地上的东西眼熟,她跑过去一看,呀,不正是自家的嘛。

立即,姜母扑过去,把丢下的东西往手里头挂,边挂她还边喊:“姜大明你这个兔崽子,你跑哪儿了?”

姜母正喊着,就听见姜大明跑过来,喊:“娘,我先回去了。” “站住——你给——”姜母还没喊完,她家儿子就跑了,气得她骂:“这大包小包的我怎么个拎回去啊?”

“你这个兔崽子!”姜母身上挂着小包,手里头拎着大包,还往一旁说话的几个人身旁靠,她还问:“什么?那魏家怎么了?”

有人答:“不晓得,反正是出大事儿了,要不,衙门怎么贴布告说这魏家犯了大事儿,要知情人士往衙门告状呢!”

还有人答:“我过来的时候那魏家的铺子、酒楼都关门了,我看啊,坏事儿了。”

有人问:“过了中秋后头的那几日你可记得你干什么了?”

有人笑:“我哪个记得啊,你问这干嘛?”

有人说:“衙门想找证人,问这中秋后的事儿。大概这魏家就是中秋后出的事儿。”

有人不解,问:“这魏家出了什么事儿啊?怎么这架势像是——”

这几人不说话了,姜母也不说话。可,她心里头却想,哎呀,这魏家出事儿了,不会连累四笑那妮子吧。不成,我得再去看看。

于是,姜母又挂着大包小包的四处听,探,转。

另一头的姜大明气喘吁吁地跑到梁家大门外,他边敲门边喊:“一俏,你在家不?”

哐当,门开了。

梁一俏和梁二美站在门里头。

姜大明急问:“一俏,梁婶子人呢?我有事儿找她。”

梁二美先答:“姜大哥,你也晓得魏家出事了?”

梁一俏后答:“刚刚香干铺的丁掌柜把我娘接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姜大明呼出一口气,他又说:“一俏,你把门关好,除了你家里人,哪个来了也不要开门。”

“诶。”梁一俏点头。

姜大明又说,“让大黄它们几个在你家院子里头巡逻,注意点,晓得不?”

“诶。”梁一俏又点头。

姜大明再催促梁一俏关门,待梁一俏关好门后,姜大明又跑着大路旁,上了辆小牛车往章金家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