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梁家有女初展颜 > 第241章 黄皮子(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院长把交接的事儿弄完后,走到梁五瑶身旁,问:“五瑶,你牙还疼不?”

梁五瑶摇头,“夫子,我是在换牙。”

金院长抬着梁五瑶的下巴,“五瑶,把嘴张开,我看看。”

梁五瑶张大嘴巴,金院长仔细一看,再说道:“五瑶,你可不许吃糖了。都有人给我打小报告了,说你经常偷吃糖。”

梁五瑶合上嘴巴,哼了声,“哼!肯定是我四姐打的小报告,我都晓得了。”

“哈哈。”丁夫子笑起来,“咱们五瑶还是个孩子啊。”

金院长也笑起来,她摸着梁五瑶的脑袋,“五瑶,等会儿我把月考的考卷发给你,你回去和你四姐做好再带过来给我看。”

“嗯。”梁五瑶嗯了声。

这时,比赛开始了。

梁五瑶上场比赛。

她的对手是一位年岁大约为十三四岁的男孩。

男孩执黑子先走,梁五瑶执白子后走。

两人聚精会神地比赛,无视喧闹的人群。

梁四笑则在人群中踮脚看梁五瑶比赛,可,人太多了,她太矮了,看不见。

梁四笑目光一转,便转到附近的一棵树上,但,立即,她又将目光转到牵着她的梁氏身上,不由地心里头叹了口气,再说道:“娘,人好多,我看不到,咱们出去吧。”

梁氏同意了。她也是厌烦挤在人群中。

于是,两人便出去了。

再等些时辰,梁四笑就看见梁五瑶垂头丧气地过来了。

梁五瑶身旁还跟着金院长。

也就近看,梁四笑才看到梁五瑶手里头抱着一小叠纸。

梁四笑觉得奇怪,但,她没问。

她等她娘和金院长说完话,金院长走了后,她才开口问:“五瑶,你手里头拿的什么?”

梁五瑶答:“咱们的月考考卷。”

“不不不——”梁四笑拒绝,“是你的考卷,不是我的。”

梁五瑶笑:“四姐,两份呢,我一份,你一份。”

“啊!”梁四笑叫起来,“我干什么要跟过来啊?”

“哈哈。”梁五瑶笑了,比赛失利带来的失败感也消失了,她与梁氏说:“娘,咱回去吧,我还要写考卷呢。”

梁氏同意了,牵着两个女儿离开。

待坐上小牛车,梁四笑还在对着她手里头的考卷叹气,看得梁氏喊:“梁四笑,不许叹气!”

“知道了,娘。”梁四笑不敢叹气,她自我安慰,“还好,也就三门课,写几下子就写完了。”

“哈,哈哈。”梁四笑挤出个笑,把梁氏逗笑了。

待到了一条巷,三人下了小牛车,梁四笑拉着梁氏和梁五瑶飞快往家里头赶。

刚到自家大门外,梁四笑边敲门边喊:“大姐,我回来了。”

哐当,门开了。

梁二美打开门,问:“四笑,你手里头抱的什么啊?”

梁四笑不答,哼了声走了。

梁二美看着梁四笑一脸的嫌弃,她问:“娘,四笑又怎么了?”

梁氏让梁五瑶先进去,再把关好,才答:“遇上夫子了,夫子给了四笑考卷,让四笑回来做好,明个儿交过去。”

“哈哈。”梁二美笑,“谁让她什么热闹都看啊,好了,一回家就要写考卷了,我得去看看。”

梁二美说完,便往堂屋走。

她一进来,就看见梁四笑和梁五瑶正在答考卷呢。

梁二美坐下来,拿了张考卷,看了几眼,惊了:“五瑶,你们夫子还得一张张考卷上写题目啊?这得写到什么时候啊?”

梁二美感慨,“这夫子也是不那么好当的嘛!”

梁一俏在一旁说:“二美,你可别说话了,让四笑和五瑶考试。”

立即,梁二美乐着用手把嘴捂上了。

突然,梁二美听见姜母在外头喊她家大姐的名字,她说:“大姐,姜大娘喊你呢。”

“嘘!”梁一俏做了个嘘声的动作,再起身离开堂屋往院子走,就看见姜母缩着头趴在围墙上。

梁一俏问:“姜大娘,你找我有什么事儿?”

梁一俏就看着姜母把缩着的脑袋伸出来,轻轻喊:“一俏,那事儿你姜大哥反悔了。”

“为什么啊?”梁一俏问。

姜母又伸高头四处看了看,再把头缩回来,趴到围墙上,“这又不是什么好事儿,要是把你害了,我怎么跟你娘交待啊。”

“就这么定了。”姜母说完,又缩着头,溜走了。

她溜回自家儿子卧房,与自家儿子说:“大明,我跟一俏说了,这事儿你做得对,这要是一俏被贼人盯上了,哎呦,咱们可罪过大了。”

姜母又问:“儿啊,不放一俏那儿,那稿子咱们放哪儿啊?”

“娘——”姜大明笑,用手一指,“还是放咱家隔壁。不过,不是梁家,是那一家。”

姜母先不解再喜,“呀,对啊,咱隔壁的两栋屋子没人住,哈哈,儿啊,你真聪明。”

姜母自个儿算:“咱家是十一户,十二、十三户都没人住,,儿啊,要不咱们放到十三户那儿?”

“嗯。”姜大明点头。

姜母捂嘴笑,笑完又劝:“儿啊,赶紧转了,把书坊给转了,我感觉咱们开的不是书坊,是金铺子啊。”

“这帮子人也是瞎眼的,书铺子和金铺子愣是分不清。一个书铺子能赚多少银子啊?怎么就闹得偷窃呢?”

“儿啊——”姜母问,“这黄皮子究竟卖了多少本了?一万本?两万本?”

姜大明伸出五根手指头,“娘,章家那头又加印了,大概有五万本了。”

“怎么这么多?”姜母不信,“这话本子出来没一个月吧?”

“二十来天的样子。”姜大明答。

“真真是见鬼了,旁的话本子不这样啊。”姜母问,“儿啊,你从哪儿找来的这么个写书先生啊?你赶紧把他踢出去,咱书坊小,容不了他这个大佛啊。”

姜大明笑了笑,没答。

次日一大早,天刚刚亮,姜家母子便行动起来。

两人将从梁家借来的梯子往围墙那头一放,母子俩一个上墙,一个举着个小木箱子,又扔了个锄头,齐心合力地挖了个大洞,再将这放着黄皮子稿件的木箱子给埋到洞里头。

弄好后,母子两人又偷摸着把锄头和梯子搬回到自家院子里头。

如此弄一番后,衣服都湿了。

幸好姜母提早在灶上温了一桶开水。

两母子洗完头洗完澡,又吃完早饭后便无所事事地在院子里头边晒太阳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