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梁家有女初展颜 > 第60章 善变的姜大娘(1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母带着梁四笑,梁四笑一手牵着大黄一手拎着菜篮子,跟姜母来到一个空地儿处。

说是空地儿也不恰当,里头站了一排的粗汉子。各个粗汉子跟前都放着两个箩筐,手抓着扁担。

梁四笑问:“姜大娘,这里头是干什么的?”

“等会儿你就晓得了。”姜母还是不肯说实话。

梁四笑就看见姜母在一个粗汉子面前停驻了。

姜母说:“去三条巷多少钱啊?”

粗汉子笑:“立即去就十文钱。若是跟你们在集市逛的话,时辰短再加个二文钱,时辰长得五文钱。”

“成,我给你十五文钱,你跟我们走一趟。”姜母很快做出决定。

这个决定让粗汉子也很高兴,他用扁担挑着两个空箩筐,跟在姜母和梁四笑的身后。

到这会儿,梁四笑可算是晓得这地儿是什么来头了。

梁四笑问:“姜大娘,咱南城府还能请人挑担子啊?”

“这才哪是哪哩。”姜母给梁四笑解释,“茶楼酒楼的,只要你给巷口玩的小童塞几个铜板儿让他去酒楼告知一声,立马茶楼酒楼就亲自把饭菜、酒菜派人送到你家门口。若你出得起铜板儿,一日三餐都能到外头吃。”

“还有卖热水的,卖盘发手艺儿的,帮忙洗澡洗脚的,帮忙做饭的,帮忙搬家的,帮忙送信写信的,里头名堂多着呢。”

“哇。”梁四笑哇了声,“南城府可真真是热闹啊。”

“那可不。”姜母嘚瑟,“就连新郎新娘的邻居也可以买。”

梁四笑笑,“这我晓得,有些人家里人少,不热闹,就找几个人热闹热闹。”

“可不是哩。”姜母说,“我跟你说哦,咱后面五条巷有个姓喜的老婆子,因为名字带吉利,老多人找她去参加婚宴,白吃白拿还往回拿铜板儿呢。运道好,还能拿个碎银子呢。”

“是吗?”梁四笑叫,“这姓喜好处这么多啊。”

“那可不。咱前头的两条巷的解家老太太,去年八十了。她做寿,老多不认识的人去捧场,说要讨个吉利,把解老太太的孙媳妇给喜得,听说,今年还想办,真是脑袋都掉钱瓶子里头了。”

“这孙媳妇可不行啊。”梁四笑附和着。

“可不是哩,不过,也拦住人家就是命好啊。”姜母说这话说得酸溜溜的,“上头公婆在,下头儿女成双,夫妻又恩爱,除了贪财,也还成。”

“姜大娘你真厚道。”梁四笑夸,“看谁都能看出一朵花。”

“那是。”姜母又高兴起来,“我这人啊就是心善,只看得到人家的好处,看不到人家的坏处。”

“那——”梁四笑问了,“姜大娘,为什么我搬来的时候你老是用鼻孔看我啊?”

“哈哈。你这小妮子,你胡说什么啊。我哪有。”姜大娘嘴硬,她瞎掰了个理由,“我那段时间眼睛老是落泪,得把头抬起来,这眼泪才不落下来。”

“看你,误会了吧。你姜大娘是那样的人吗?”姜母倒打一耙,“你这小妮子就是心眼多。”

“到了到了,咱们赶紧挑莲藕去。”姜母马上转移话题,她拉着梁四笑往卖莲藕的摊子挤。

挤进后,姜母问摊主:“这粗莲藕多少钱一斤啊?”

“五文钱一斤。”摊主笑,“大娘,你来几斤?不说我夸,我家的莲藕是又脆又甜,不信,你尝尝。”

摊主掰了根莲藕跟姜大娘,姜大娘又掰开两断,一头递给梁四笑,一头自个儿往嘴里头咬,咬了几下,姜母就夸:“这莲藕确实是又脆又甜。”

摊主得意:“那是,我家莲藕好着呢。”

梁四笑也附和:“是挺好吃的。咱买吧。”

姜大娘也没砍价,与摊主说:“买三斤莲藕。不许给我少秤,少了我准得跑你摊子上闹你。你家莲藕可不便宜,旁的摊子只要四文钱一斤呢。”

“大娘你放心。”摊主给姜母抓莲藕,“我实诚着呢,你回家秤得不对数,尽管来找我。”

姜母满意了,“那行。给我来三斤,选好点的。”

“好嘞。”摊主边答边麻溜地给姜母秤三斤莲藕。

秤好后,姜母付完钱,挑着空箩筐的粗汉子上前,将莲藕放到两边的箩筐里头,再跟着姜母走。

待走到肉摊上,把肉买好了,姜母又挑了两个大南瓜,才满意地带着梁四笑出集市了。

回去的路上,姜母问粗汉子姓什么,家在哪里儿,屋里头几个人啊,平日干什么的啊,粗汉子都老实地回答了。

他是这么回答的:“我姓郭,旁人都叫我郭老实。我家就住在城西的西衣巷,家里头五口人,我老娘,我家媳妇,两个娃娃。”

“以前在河头给人背货。什么都背,粮食、绸布、白糖、木炭,都背过。后来就不做了。遇到好的主家还好,包饭,按件算。遇上不好的主家,不包饭还一天只给三十文。”

“我媳妇不让我干了,说还不如给赶集的人送货呢。嘿,嘿嘿,我媳妇说得就是对。”

嘿完,他看向大黄,夸:“这狗养得可真好啊。别的地儿就没见过这般通人性的狗。”

“那是。”梁四笑嘚瑟。想来她和姜母聊得来,估计也跟两人喜欢嘚瑟有关系。

梁四笑再问:“郭大哥,你平日走街串巷的,有什么热闹事儿说给我们听听啊?”

郭老实想了想,说了个:“也不算是什么热闹事儿。我有个邻居,在钱庄背银子。”

梁四笑好奇了,问:“郭大哥,背银子是个什么背法啊?”

郭老实解释:“这钱庄的银子都灌成一个个大冬瓜样,又沉又重,旁人想偷也难偷,更不用说运出去了。”

“有时候其他钱庄缺点银子就会去附近同一个钱庄借点银子。这不,我这个邻居就得在掌柜的眼皮底下背银子。”

“哦,是这样啊。”梁四笑明白了,她催促:“郭大哥,你继续说啊。”

郭老实轻轻松松挑着箩筐,边走边说:“前几日,我邻居在的那个钱庄就被其他地儿的钱庄借了一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