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九原虓虎 > 第六百四十四章 终章(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四十四章 终章(一)

因为地域偏远,鞭长莫及,外加又有强大的匈奴势力在北,西域诸国一直在大汉和匈奴两个势力之间安逸的做墙头草,见风使舵,时附时叛,几百年来丝绸之路并不是十分的稳定。

头两条做到了,周瑜才能算是完成了重建丝绸之路的第一步。

以上三条全部完成,周瑜重建是丝绸之路的大业,便也完成了一多半了!

以周瑜的眼界和心思,自然能看出重建丝绸之路的功绩,这可是名传千古的功绩!

出于对周瑜的支持和信任,吕布直接将西域的大小事务全权交由周瑜处理。

要人给人,要钱拨钱,有事吱声就完了!

若是这样周瑜还治理不好西域,那也不用吕布责罚,周瑜直接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

这日,吕布带着太子吕凯来到了遗孤营当中。

遗孤营,顾名思义,这些营中孩子的父辈,都是战死疆场的英烈。

遗孤营的人数并不多,虽然战死疆场的将士有很多,但并非每个将士的遗孤都能进入到这遗孤营当中。

遗孤营的门槛可不低,进入其中的第一个条件是家世清白,第二个条件则是其父辈需要立下一定战功,最后一个条件是考察这些孩童的各项素质,三者缺一不可。

五百人的遗孤营,是吕布为太子吕凯培养的班底。

虽说吕布可以进行召唤,但时至今日,人才库愈发枯竭,吕布必须得为吕凯谋条后路才行。

毕竟吕凯没有金手指相助,也没有吕布的那份记忆,所以吕布必须得竭尽所能的给吕凯留下一些可靠的心腹,以便来日辅佐吕凯治理天下。

若是论可靠,想必没人比这五百遗孤营的孩童更加可靠了。

他们的年龄大多与吕凯相仿,上下不超三岁,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娃娃抓起”。

刚踏入遗孤营,吕布便听到了一阵略显稚嫩的喊杀声。

此时正是严冬时节,天色早早的便黑了,但即便是这样,遗孤营的训练仍未停止。

暗暗站在一旁,十余岁的孩子们头上不时冒出一股白烟,吕布见后暗自点了点头。

遗孤营的总管见了吕布,作势便欲叫停训练,但吕布却是止住了这管事。

大半个时辰过去,训练方才停下。

在这大半个时辰当中,吕布和吕凯父子二人一直站在此处,如同两颗苍松一般,纹丝未动。

训练停止后,待孩子们休息了片刻后,吕布才下令在点将台前集合。

站在点将台上,吕布望着那一个个稚嫩的面孔,望着孩子们被冻得通红的脸颊,吕布的心中突然有些不忍。

原本在这个年纪,他们的生活不该是这样的。

“告诉朕,尔等累么?”半晌,吕布开口道。

“启禀陛下,我等不累!”一个孩子迅速回答道。

“好孩子!朕知道你们都很累,也知道你说不累是想让朕开心,但朕却是开心不起来。”吕布叹息道。

“你叫什么名字?”吕布冲着最先开口说话的孩子问到。

“启禀陛下,卑职姓于名方。”于方回答道。

“好!你现居何职?”吕布问到。

“启禀部下,卑职现居遗孤营百户一职。”于方答道。

“好孩子!继续努力,将来汝的成就一定远超汝父,朕说的!”吕布斩钉截铁道。

“多谢陛下夸赞,卑职一定继续努力,为陛下和太子殿下肝脑涂地!”于方行礼道。

听了于方的话,吕布缓缓走下了点将台,轻轻摸了摸于方的脑袋:“这话,朕记在心里了。”

说罢吕布转身走回了点将台,吕凯依旧站在点将台上,八风不动。

回到点将台上的吕布给了吕凯一个眼神,吕凯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诸位,尔等的父辈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英烈,都是这天底下一等一英雄豪杰!想必诸位进入遗孤营,大多都是为了能继承父辈的荣光,将来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吕凯缓缓说到。

“教授尔等读书识字的先生,父皇拨给尔等了;教习尔等弓马武艺的教头,父皇同样拨给尔等了。不仅如此,在这遗孤营当中,父皇免除了尔等家中的税赋不说,更是给尔等发放津贴,这份待遇,放眼整个大明都找不到。尔等说说,咱们能叫父皇失望么?”吕凯朗声道。

“不能!”点将台下的孩子们齐齐喝道。

“太子殿下,您适才说的是咱们?”于方有些诧异的低声问到。

“不错,明日开始,本宫便进入遗孤营随尔等一同学习、训练。”吕凯答道。

“尔等都要给朕好好学习、训练,无论将来尔等从文还是从武,封候拜相定不在话下!”吕布斩钉截铁道。

“谨遵陛下教诲!”一众孩童们齐齐喝道。

遗孤营这五百孩童所受的教育,并不只局限于文科或是武科。

至少现阶段,吕布是打算把他们朝着全方面型人才来培养的。

《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司马法》这些,肯定是武科的必修科目,至于《三十六计》,眼下还没成书,这些孩子们是学不成了。

对于《三十六计》,吕布只是一知半解,所以他也就没误人子弟。

弓马刀枪这些,自然是这些孩子们的必修课。

此外,武科的必修科目还有实战演习、典型战役分析以及谍报刺杀等。

至于文科,礼乐之法固然是要学的,但并不是主要学习科目。

吕布把文科的重心都放在了治国之道上,各种典型案件和政治方针,才是这些孩子需要侧重学习的。

但吕布并不打算叫这些孩子一直这样发展,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谓“术业有专攻”便是如此,文武双全者的确大有人在,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这就好比现代的学业一样,小学初中高中,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和课程都是一样的。

但到了大学,便得分专业了,总不能到了大学大伙还都学一样的课程吧?

待这些孩童长大一些,吕布便会选择“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分类。

将文武双全的孩子编成一营授课;

将擅长武科的孩子编成一营授课;

将擅长文科的孩子编成一营授课。

将精通谍报、刺杀的孩子编成一营授课……

除去这些,遗孤营最重要一项工作便是上晚课。

在一天的学习和训练都结束后,用过晚饭,便会有专人来给这些孩子们上课。

上的什么内容?说的难听点,这些人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们进行洗脑。

这些人讲授的内容千篇一律,无非就是给他们灌输吕布的伟大之处,灌输吕布盖过秦皇汉武,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对于此时的吕布来说,他的帝王之道已经初具火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