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农家小药娘 > 第二百零六章 被沉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什么?”陶绾看了许久,才突然开口问道。

一旁的狗蛋一怔,随即才反应过来,陶绾问的是他为何不解释。

他垂了垂眼睑,低低地应了一声:“对不起,秋娘不在,我着实活不下去了,可是,可是我自己下不了手……”

在看到秋娘尸体的那一刻,他才明白什么叫痛不欲生,他想跟在秋娘身后,一同悬到那三尺白绫上边,可是思索片刻,还是没有这个勇气。

这话的意思是,他想要自尽,但是下不了这个决心?陶绾被他这个理由激得骂娘的心都有了。

她从笼子里伸手,想去揪狗蛋的衣服,“你同县令说一声,现在还有机会,快点!”

真是傻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更可怕的是,她居然因为这种煞笔,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狗蛋往另一边缩了缩,显然抱着必死的决心。

陶绾见状,声音带着几分冷意,“就因为你想死,没勇气自尽,所以你要拉着我给你陪葬?”

狗蛋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别开头,没吭声。

“哗啦——”

笼子被人扔进了河水了,溅起大片水花,因为两人重量的缘故,两个笼子正在慢慢地往水底下沉。

水没过陶绾的后背,胳膊,几乎整个身体都沉到了水里。

陶绾起先还抬着头努力呼吸新鲜空气,可是到后来,她无意中看到岸上面无表情的花娘,突然有些心累甚至想笑。

花娘跟自己说对不起,可是依旧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受刑,狗蛋跟自己说对不起,可是就为了自尽,把自己也一同拉下水。

这个世上,最无力的三个字,大概就是对不起了吧?

水漫过陶绾的鼻尖,她看到有气泡从自己的鼻子透出,慢慢往上飘,看到岸上的人群散开了,看到身旁的狗蛋毫无挣扎,甚至脸上带着些许笑意……

她的意识愈来愈模糊。

“噗通——”

陶绾好似听到有什么东西落入水的声音,迷迷糊糊间,居然看到唐棣朝自己这边游来。

她咧了咧嘴,朝他伸出手……

再然后,她便彻底失去了意识。

另一边,岸上,

人群刚刚散去,有人便趁着大家不注意,直接跳进了水里,那人在浑浊的河水里寻找着什么,可是天色太黑,花了好一阵子才找到。

那人托着陶绾的笼子,往河岸边缓缓游去,虽然游得极慢,那人却依旧努力让陶绾的笼子浮出水面,将陶绾送上岸边。

那人深吸了一口气,不断喊道:“陶大夫……陶大夫你醒醒……”

见陶绾毫无反应,那人又转身寻了一颗大石头,用力地砸到了笼子上面的锁上。

“陶大夫!陶大夫你醒醒啊!陶绾!”

……

陶安镇入口,一辆马车奔过,经起了大片的灰尘。

唐棣坐在马车上,一手撩开马车的帘子,看向外面的景色。

“方哲,还没到吗?”

方哲微微侧头,“回公子话,我们已经进了陶安镇的范围,但是离医馆还有一些距离。”

唐棣皱了皱眉头,刚想说什么,蓝昭已经率先开了口。

“去衙门。”

衙门?

方哲和离墨脸上双双写着震惊,可是见唐棣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应了一声,牵了一下马儿头上的缰绳,往衙门赶去。

唐棣面无表情,可放在大腿上的双手早已紧紧握成拳状。

但愿,不,倘若绾绾没事,他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蓝昭在一旁看着,有些担忧,“公子,现在去衙门还有用吗?”

他在来的路上已经听唐棣说了来龙去脉。

唐棣一怔,抬眸看向他,“什么意思?”

蓝昭皱了皱眉头,“我只是觉得,如果我是花娘,我定不会将人留到第二天。”

这中间还有一整晚的时间,那么长时间,变数该有多大?

唐棣听到这话,不知道为何,眼皮也跟着跳了跳。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会连夜将人处死,并且是借官府的手,不给外人留一丝借口。”蓝昭几乎一字一顿地说道。

话音刚落,马车已经稳稳地停了下来,方哲的声音也在帘子外响起。

“公子,衙门到了。”

唐棣猛的撩开帘子,抬眸看向离墨,“离墨,你知道尸体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吗?”

离墨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得知消息那天,属下曾经去过。”

“你带着方哲,去那一带的水里找绾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蓝昭,你跟着我,我们去会一会这个县令。”

凉风吹过,蓝昭不知道是冷还是什么,居然硬生生打了一个冷颤。

“好可怕……果然是得罪谁都不能得罪公子……”

蓝昭依稀记得,自己在大街上行侠仗义,结果遇到人碰瓷,说自己打断了那人的腿,唐棣在了解清楚事情后,硬生生断了人家一条腿,然后才给了赔偿。

什么最毒妇人心,最毒的,明明是男人心。

唐棣却不清楚蓝昭这些小心思。

衙门的大门紧闭,他打量了一眼四周,索性拿起一旁的鼓槌,直接击响了鸣冤鼓。

“咚咚咚——”

震耳的鼓声在周围响起,没一会儿,紧闭的大门就被人从里面的打开,县令骂骂咧咧的声音也从屋内传来。

“大半夜击鼓鸣冤,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看今天不杀一杀击鼓人的锐气,我今后怕是没法休息了,来人,先给我打三十……”大板二字还没说出口,县令已经看清了站在门口的人,噗通一声跪到了地上,“王,王爷……您怎么来了?”

唐棣冷冷地看着眼前的县令,“怎么?原来裴大人就是这么办案的?百姓击鼓鸣冤,大人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人来三十大板?”

县令连连给唐棣叩头,额头磕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

“王爷饶命,小的一时糊涂,小的,小的是睡迷糊了,小的怎么敢对王爷动手呢?!”

这击鼓鸣冤,向来都是如此规矩,无论谁对谁错,首先就得给击鼓者三十大板,一来,是为了杀一杀击鼓者的锐气,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二来,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不能坏。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