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薛仁贵等人占据沃卡城后,为了对逻娑城的进攻作充分准备,于是他叫来斥候,问:“你们打听清楚了吗?逻娑城的门户乃东是谁把守?有多少兵马?”

“松赞干布上位以后,便将都城搬迁到了这一片,沼泽荒芜的地方,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了政治经济的中心。乃东这些年发展也很不错,所以伦钦陵派他的大儿子论德杰把守,他的麾下有二十四员大将,五万人马。这其中要数两人最厉害,一人是桑野寺的主持,法名叫做吴真,他使用的兵器是禅杖。另一名叫达瓦加布,手下个个都是悍勇无比的猛将,所以将军断不可轻敌。”

樊龙对薛仁贵说:“哥哥,自从我跟随你以来,到现在寸功未立,这次希望你能同意我前往逻娑城,将伦钦陵擒来,你报答你的知遇之恩。”

“贤弟有心深入敌营,能将伦钦陵生擒押往东都洛阳,那是一件大大的功劳,只是……”

“只是什么?我在吐蕃已经生活了多年,不但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而且还懂得藏话,沟通起来很方便,所以由我去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杨藩同行。”

薛仁贵转过身,对杨藩说:“樊龙贤弟要你和他一起前往逻娑,打入敌人内部做内应,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前去?”

“这是难得的立功机会,当然愿意去了。”

樊龙笑着说:“我就说关键时刻贤弟不会抛弃我的,这样吧!我扮作书生模样,你扮作仆人,我们两坐上马车,从官道上进入逻娑城,前去找伦钦陵。”

“好!就这么定了。”

大家商议好以后,到了第二天,樊龙和杨藩便坐上马车,向逻娑城疾驰而去。

两人离开沃卡城以后,周青走进军营,对薛仁贵说:“乃东是逻娑城的重要门户,应该派一名得力战将前去做内应,到时候就可以里应外合,这样乃东就不难攻取。”

“说的对!我也是这么看的。那就由张志龙前去吧!”

“是!”

张志龙得到命令后,马上带领几十名精兵强将,打扮成普通百姓前往乃东城。

论德杰知道薛仁贵即将对乃东发起进攻,所以召集吴真、达瓦加布、藏巴梅朵、仓央平措四员大将商量如何应对。

论德杰说:“薛仁贵马上就要率领大军前来,这乃东是逻娑的重要门户,如果失守了,逻娑城将不保,所以各位要常怀报国之心,不能有投敌的想法,知道吗?”

吴真说:“将军请放心,薛仁贵之所以一路获胜,其原因在于血多精兵良将未曾与薛仁贵交手,所以才处处受制于人,只要他薛仁贵敢来乃东,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论德杰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说:“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想法,本将感到十分欣慰,这样吧!由吴真镇守乃东,达瓦加布率领一路人马前去乃东的东大门香波山,藏巴梅朵率领一路人马前去昌珠镇,仓央平措率领一路人马前去索珠镇,你们三人各领两万人马前去,务必要将薛仁贵等人彻底解决。”

薛仁贵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乃东出发,当他来到香波山,发现山上旌旗招展,知道那里必然会有敌军把守,于是薛仁贵叫来斥候,要求他前去打探情况,随即安下营寨。

弄清楚情况后,斥候很快前来,向薛仁贵说:“将军,香波山由敌将达瓦加布把守,他的手下有两万人马。”

“好!谁愿意前去会一会这达瓦加布啊?他可是论德杰手下的得力战将,万不可轻敌。”

姜兴霸说:“我愿意去!”

“好,但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们已经失去了三个兄弟,不能再有什么闪失了,知道吗?”

“知道了,不会有事的!”

姜兴霸得到薛仁贵的同意后,一马当先前来挑战达瓦加布,达瓦加布也算是个耿直之人,同意了姜兴霸的要求。

于是便上前和姜兴霸大战,两人在战场上分不出胜负,由于之前已经有三位兄弟阵亡,所以姜兴霸显得十分小心,见无法取胜,他便拍马回到军营。

薛仁贵见状,带领罗章、秦怀玉、薛先图、姜兴本四人来到阵前,姜兴霸随后也来到阵前,达瓦加布大声说:“你刚失败又想前来单挑吗?也太不自量力了吧?”

姜兴霸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纵马前来,和达瓦加布又战斗在了一起。

薛仁贵担心姜兴霸不是对手,于是叫罗章、秦怀玉前去接应。

在三人的联合进攻下,达瓦加布无法抵挡,调转马头率领手下向乃东城逃去。

到了第二天,薛仁贵便下令大队人马,分作三队向乃东城发起进攻,他们分别由于薛仁贵、周青、秦怀玉三人亲自率领。

这次由罗章担任前锋,当他来到吊桥边,见城头上没有一个吐蕃军,他知道这必然是达瓦加布的计谋,所以不敢再往前半步,而是叫人把这一消息告诉给薛仁贵。

薛仁贵急忙叫传令官,给罗章传来命令:“不要轻举妄动,每天派人前去打探虚实就行。”

罗章得到消息后,按照薛仁贵的吩咐严格执行,到了第三天,张志虎来到城门外,观察城头上的虚实动静,不料城门突然打开,城内冲出来一队人马,张志虎措手不及,被敌方生擒回了乃东城。

随后便被斩首将他的头丢下城来,罗章见张志虎已经阵亡,急忙将消息告诉薛仁贵。

薛仁贵得到消息后,感到无比痛心,哽咽着说:“吐蕃损我股肱,这笔债一定要让他们偿还,否则就对不起战死沙场的全体将士。”

与此同时,周青率领的一路人马已经来到昌珠镇,他心里想到:“昌珠镇是敌方出没的咽喉要地,如果被敌方两面夹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不如绕开常驻城,率领所部前往西山,那里进可攻退可守。”

想到这里,他急忙叫人把这个建议写成文本,送给薛仁贵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