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薛仁贵等人保住白岩城后,留下王心鹤继续守城,他便率领部下返回辽东,与张士贵会合。在这期间,辽东城已经被张士贵率军攻占,这座战略要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

消息传到平壤城,渊盖苏文坐不住了,急忙叫来乙支文德商量对策。

渊盖苏文说:“现在唐军甚是猖狂,已经占领辽东好几座城池,大有向安市城合围的趋势,应该如何退敌呢?”

“莫离支,当务之急是守住安市城,要想守住安市,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命令北部都督高延寿,和南部都督高惠真率领十五万人马前去挽救,一定要保住安市城,否则高句丽就要亡国了。”

“现在只能这样了,传我将令,命令高延寿、高惠真火速支援安市城,不得有误,否则斩首!”

“是!”

高延寿和高惠真接到命令后,连夜整顿兵马,便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安市城四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亲率大军从白岩城出发,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就到达了安市城北,随后他便召开了作战会议。

李世民说:“现在我方在安市城的兵力有多少?”

李绩说:“圣上,我军总共有六万人的陆军,和四万人的水军,现在水陆两军还没有汇合,所以进攻安市城的兵力顶多只有五万,一部分要负责粮草辎重的运输,一部分要留在外围防止敌军两面夹击,所以投入战斗的只有三万人马。”

“是啊!我们这次是远征,兵力跟敌方比起来是一比五,所以说得上是相当凶险,不过朕依然持乐观态度。现在留给高延寿、高惠真的有三条路,第一是将兵马从前沿连接到安市城,然后占据有利地形死守不出,同时派兵抢夺我军的牛马,使我军久攻不下,退无可退,这是上策。第二是率领城中的居民连夜逃跑,这是中策。第三是敌军仗着人马是我军的五倍,选择和我军决一死战,这是下策,不过高延寿、高惠真必然会选择这一条道路,和我军死磕到底,现在我军已经了解到敌方的企图,所以必定会取得胜利。”

众位将领齐声说:“大唐必胜,扬我大唐军威!”

李世民继续说:“要想以少胜多,就应该有一个周密的部署,阿史那社尔大将军!”

“末将在!请圣上吩咐!”

“你率领一千五百人前去挑战,记住只许败不许胜,目的是让敌方轻敌。”

“是!”

“李绩将军!”

“末将在!”

“你率领一万五千人的骑兵前去西岭布阵。”

“是!”

“长孙无忌将军!”

“臣在!”

“你率领一万一千名奇兵,从山北穿越峡谷,然后向高句丽军阵进行冲击,这一战胜利与否,就看你能不能迂回到敌人大后方,将敌军的后路切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臣知道了。”

“张士贵将军,你就率领本部人马,跟随李绩将军冲锋陷阵,尽最大可能歼灭敌人。”

“是!”

李道宗说:“圣上,渊盖苏文将所有精锐全部调往安市城,平壤城必定处在空虚之中,要不我亲自率领五千精兵直取平壤,生擒渊盖苏文,一举荡平高句丽,不知圣上一见如何?”

李世民想了一会,说:“现在兵力严重不足,如果再分兵,风险实在太大,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安全。”

由于李世民没有采取李道宗的建议,所以让高句丽又存在了二十来年。

随后,李世民说:“朕亲自率领四千人马前往北山,亲自为将士们摇旗助威,胜利必定属于大唐。”

阿史那社尔接到命令后,马上率部前去袭扰,由于他的节节败退,让敌方误以为唐军不堪一击,于是率军追来,直到离城八里远的六山,才依山摆开阵势,这样一来,敌军的阵势就长达四十公里,很容易被唐军各个击破。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率领的一万多人马,成功绕道敌人后方,拆除了所有桥梁,切断了高延寿、高惠真的归路。

李世民率领四千大军来到北山,见峡谷中扬起的尘土,知道长孙无忌已经完成了大包围,于是他亲自敲响了战鼓。

顿时,战鼓声、胡笳声齐鸣,唐军各路人马像潮水一般冲进敌阵,高延寿知道自己十五万人的兵马,已经被李世民率军包围,不觉大吃一惊,急忙命令士兵调整队形进行抵抗。

由于在调兵的过程中出现了混乱,就在这时,天上突然雷电交加,阴云密布,眼看就要下起滂沱大雨,李绩见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薛仁贵身先士卒,骑着白马手持方天画戟冲进敌阵,由于他一身白袍,在昏暗的天空下被雷电照射得耀眼,所到之处,敌军纷纷逃走,来不及逃走的已经变成了刀下亡人。

李世民在北山看的真真切切,见敌方阵型也乱,于是率领四千兵马冲下山来,对敌军的侧翼展开了有力的进攻。

而长孙无忌则从后方发起进攻,李绩所部从正面推进,高句丽军在唐军的三面围攻之下,被斩杀两万余人。

高延寿不得不收拾残兵,依山进行防守,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本人的命运。

由于唐军已经将高延寿、高惠真的十五万人分割开来,再也不可能进行有效反击。

经过两昼夜的战斗,高延寿见大势已去,不得不率领余部投降。

李世民接到高延寿投降的消息,十分高兴,将两人叫到身边,说:“你们两人投降了就好,朕不会亏待你们,既然投降了,朕就授予高延寿将军为鸿胪卿,高惠真将军为司农卿,你们满意吗?”

高惠真说:“满意,这个结果大大出乎罪臣的意外。不知圣上如何处理降卒?”

“对于负隅顽抗的自然是处决,另外朕准备将酋长授予军职,迁回中原定居,你们两人自然也在迁居之列,其他人等全部遣返回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