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佑说:“现在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时候了,如果要划分责任的话,本王是第一责任人,阴大人已经竭尽全力,但由于敌方来势汹汹,所以在没有弄清敌方的情况下,草率做出了决定。”

见李佑给自己打圆场,阴弘智急忙说:“我一时疏忽,导致全军覆没,还望各位将军宽宏大量,将来必定寻找机会将功赎罪。”

见阴弘智这么一说,两位将军也不便再说什么,李佑说:“对了,两位将军怎么跑到了这里?”

张光靛说:“我们失守以后,准备返回城内接应,刚到达东门,就听见有人大喊王爷已经逃脱。”

温紫潇接着说:“是的,我们在马上听到喊声,心里十分着急,又不敢再逃回城内,于是我们就一路往济州方向逃跑,来到一处山崖,见后面没了追兵,才下马暂作休息。”

张光靛:“温将军说的对,我们一起合计,这里离济州不远,王爷很可能会前往济州,所以就一路走一路打听王爷的下落。”

“那为什么知道我们在这儿呢?”

温紫潇说:“刚才在前面的路上,遇到一群逃难的人,我便上前打听有人又见到骑马的人从这里路过。这人见我穿着甲胄,以为是朝廷将领前来抓捕王爷,就一老一实地告诉我说有四个人,骑着马跑进了这家农户,所以我们就追到这里来了,果然在这里遇到了王爷。”

阴弘智说:“现在走在一起就好了,这里去济州不远,急行军一天就能到达,以在下看来还是请王爷前往济州,与周建威将军合兵一处,然后再率领大军打回来,或者绕开敌人的锋芒,向西发展,等壮大势力后再与朝廷一分高下。”

李佑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返回齐州,那里毕竟是我们的老巢,而且家眷也在那里,但路途相对遥远。另外一条就是前往济州,与周建威将军会合,虽然家眷不在济州,但路途比较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光靛和温紫潇一起说:“既然王爷决定前往济州,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跟着走就是了。”

于是李佑等人走出这家农户,骑上战马,率领几十名士卒向西北方向逃往济州,与济州的守将周建威合兵一处,与其说合兵还不如说是投奔,因为他的手下已经无人可用。

李绩和张士贵率领大队人马,很快就结束了战斗,随即下达命令四处搜寻李佑的下落,但始终一无所获。

李绩和张士贵来到府衙,没过多久,周青等人前来缴令,他们将自己的战功一一做了说明。

李绩十分高兴,说:“现在已经收复兖州等地,李佑等人必将盘踞在济州,如此屡战屡胜,足以让他们闻风丧胆,虽然李佑跑了,那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只要我等齐心协力,胜利离我们并不遥远。各位将军的战功我亲自记录下了,等荡平反贼返回朝廷,再当面向圣上说明,然后再论功行赏,大家都忙了一夜,想必已经疲惫不堪,还是先回去休息休息再说吧!我也准备休息一下。”

众位将军纷纷告退出来,回到军营安心休息去了。

李绩也上床休息,但由于他是主心骨,所以刚睡了一个时辰就起来,自己亲自提笔写好奏章,差人飞奔前往长安,向李世民汇报工作。

然后他又叫人将仓库进行盘点,张士贵见李绩起床,也跟着起来忙碌。

张士贵负责安排查验战死的士兵,将他们统一埋葬在一个地方,战后好修建忠烈祠进行供奉,让他们的事迹千秋万代传下去,然后又命令大军前往城外驻扎,等确定李佑的下落以后,再商议出兵。

这时,所有的将领都已经起床,李绩命人将战争损毁的民房进行登记,等战争结束后再由朝廷划拨赈灾款进行修缮。

就在这时,薛仁贵和李庆先来到兖州,李绩急忙将他们请进府衙,稍作休息,李绩说:“你们去齐州怎么样啊?详细给我说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薛仁贵把齐州的情况向西说了一遍,有遗漏之处李庆先急忙补上,李绩十分高兴,叫薛仁贵将所属部队带到城外驻扎,听候军令。

兖州城一切工作在有序地展开,李绩和张士贵等人忙前忙后,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这天,李绩正在批阅文件,探子跑进府衙,说:“元帅,已经打听到李佑的下落,他带领欧阳西、张光靛、温紫潇、阴弘智等人,已经逃往齐州,与那里的守将刘建威会合。”

“好!终于知道他的下落了。把各位将领召集起来开会,研究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等张士贵、薛仁贵等人到来后,李绩说:“现在李佑已经逃往济州,我准备亲率大军前去征讨,不知各位有何意见?”

张士贵说:“你作为主心骨,应该留在兖州掌控一切,由我率领众将领前去就可以了。”

薛仁贵说:“张副帅说的对,元帅亲自前往如果有什么差池,圣上怪罪下来,恐怕谁也承担不起。”

“你们就不要说了,既然决定的事情大家执行就行,我和张副帅亲自前去,留薛仁贵在兖州镇守,你虽然年轻,但做事情考虑周全,交给你我放心。”

薛仁贵说:“末将毫无经验,恐怕不能担任这个重任,还是请元帅另外安排人手吧!我宁愿跟随元帅鞍前马后,上阵杀敌。”

“你就不要推辞了,兖州关乎整个战争的局势,如果你不同意的话,本帅就不能前往济州,这样拖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荡平逆贼呢?以你的本领,完全能担当起这个大任,这是本帅这段时间以来观察的结果。”

张士贵说:“既然元帅有心,你就不要再推让了,我们都是为了朝廷,以及天下的苍生。”

见两位老帅都这么说,薛仁贵也不便再推辞,于是同意了李绩的决定。

随后,李绩留下五千人的兵马在兖州,供薛仁贵调遣,他和张士贵便率领大军即日起程,从兖州城到达龚丘,渡过汶水,杀奔济州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