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我在农村的修真日常 > 第60章 人参灵芝又出问题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人参灵芝又出问题了

“清河桥圆满完工,功在当代利在子孙。”村中的黄老汉捋了捋花白胡子,激动地赞叹着。

村民们抑制不住喜悦和激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村民们知道,这造福的人是唐小川,他们一个个对着唐小川竖起拇指赞不绝口:

“小川真是富了不忘父老乡亲!”

“以后我们跟着小川脱贫致富!”

“我们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

……

唐小川却站在新落成的桥头,看着龙虎山南麓大片的土地和田野,豪情万丈地对着村民说:“乡亲们,清河桥顺利落成,咱们以后能够放开手搞药草种植了。只要第一批人参和灵芝顺利卖出去,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奔向致富路。”

唐小川这句话,引得所有村民掌声雷动。这掌声一直持续了五分钟才停歇,许多村民的手掌都拍疼了。村民的眼中满是期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跟着唐小川共同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因为天色已晚,村民们拍掌欢呼后,一一散去。而唐小川看到赵三立从起吊机上下来,于是快步迎上去,紧握赵三立的手说:“赵叔啊!你和建筑队的民工兄弟辛苦了。”

赵三立看到是唐小川,顾不上抹额头上的汗珠,说:“看着刚才乡亲们鼓掌欢呼,我和民工们苦点累点也值啊!”

赵三立说了这句话后,又带唐小川看看具体的工程质量。唐小川发现,这一次修桥,八十万花的太值了。

原来清河桥破败不堪,所有石板都破损。而这一次,不仅所有石板全部用新的坚固混凝土,让桥坚固承载力强。除了铺桥外,还拓展了一倍的宽度,让这桥又宽又平坦,能够承载大卡车载重。

护栏也建的牢固,护栏外侧还有一人多高的护栏网,可谓双重防护,让唐小川非常满意。

所有建材,都是真材实料,工程施工也讲究规范,确保了工程质量。

“赵叔,干得让我放心啊!这清河桥,可不仅仅只造福我一人,更重要的是造福全村村民。以后桥那边,村民的田地在不久要改种药草,都需要通过这桥运出去。”唐小川一边高度赞扬赵三立的付出,一边对未来的致富路信心百倍。

赵三立笑着说:“正因为我考虑的和你一样,所以这桥的质量放在第一位,然后是工程进度放在第二位。”

“赵叔,就凭您这句话,以后工程,我都包给你来做。您做事,我放心。”唐小川笑着对赵三立说。

“好!一言为定。”赵三立也是一个实在人,也愿意给唐小川做事。

唐小川看到此时天黑了,于是和赵三立道别,走过清河桥,赶往龙虎山南麓。

唐小川刚刚赶到龙虎山南麓的小木屋,就看到郑老虎和一帮兄弟蹲在地上,不停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愁眉苦脸的。

“小虎,你丫的遇到什么摆不平的事儿?”唐小川一看到郑老虎那样子,就知道遇到什么事儿了,连忙问。

郑老虎抬起头,看到是唐小川,如临救星来临说:“老大,咱们的人参和灵芝生长遇到麻烦了。”

“什么麻烦?你快说。”唐小川催促道。

很快郑老虎就一五一十地将情况说出来,唐小川很快便知道是这么回事。原来这龙虎山南麓最近一连十天干旱无雨,太阳毒辣的很。尽管是用钢构大棚,但大棚里面的土壤严重干旱和缺少水分。

嫁接的人参和灵芝因为干旱,变得有些蔫。郑老虎心急,很想解决土壤缺水问题,可龙虎山南麓,根本没什么水源。试着打地下井也没有水,这可让郑老虎和兄弟们发愁。

唐小川想了想,说:“这有何难,清河桥刚刚修通,我们可以在桥边建一个大水泵,然后通过管道往这里抽水。”

不想郑老虎说:“老大,这清河桥到这山麓,地势由低到高,落差大不说,而且至少有三里路。要从那么远的地方抽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唐小川却说:“小虎,咱们可以在中途多建几个水泵,这水泵连着抽水,自然就可以引水过来。”

郑老虎这会儿觉得可行,不过他又问:“老大,虽然这样可以,但需要不少钱呢!”

其余的兄弟也齐声说:“老大,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啊!中途建几个水泵,还需要修建蓄水池呢!”

唐小川却说:“咱们不是有钱二多赔的十万块吗?”

这句话让郑老虎和兄弟们高兴起来,连连支持。

很快,唐小川和郑老虎等兄弟们商议了具体的建筑方案,最后一致确定,这工程交给赵三立来干。

唐小川当即将七万块给赵三立,第二天,赵三立立即带着他的建筑队开工了。

修了桥又兴修水利,山花村的村民都为之高兴。一旦解决了田地水源灌溉问题,以后跟着唐小川种药草,就能够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在赵三立带领施工队加紧兴修水利时,唐小川却没有闲着。离董心怡来龙虎山南麓收购人参和灵芝的日子近了,必须让发蔫的人参和灵芝重新焕发旺盛生长的势头。

必须双管齐下才能解决问题,唐小川一方面督促赵三立加紧施工,另一方面亲自带领郑老虎去县城一趟。

学习现代农业喷灌技术,并采购了一批新型摇臂喷头。

唐小川回到龙虎山南麓后,带领郑老虎等兄弟们,热火朝天地将这些摇臂喷头安装在三十个钢构大棚中。

这并不是一个小工程,唐小川对安装摇臂喷头要求十分苛刻。不仅能够确保整个钢构大棚中的人参和灵芝能够被灌溉,而且还能够确保进行多种形式的喷灌、雾灌、滴灌、微灌等等,功夫可谓做到极致。

当唐小川将所有摇臂喷头安装到位时,恰好赵三立将水引进了钢构大棚的水管网中。原来赵三立根据唐小川的安排,先行通水,然后边通水边继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唐小川开启了摇臂喷头,立时三十个钢构大棚中,出现了一道道喷泉景观。

唐小川在进行喷泉灌后,又开始用雾灌、滴灌、微灌等等,确保了人参和灵芝的水分供应。那些焉了的人参和灵芝获得了充分灌溉,一个个重新焕发了生机。

焕发生机的人参和灵芝,因为是采用嫁接技术,抗病能力、吸收水分能力很强,自然生长旺盛。加上唐小川不断施用新型神农催生剂,多种因素相结合,让人参和灵芝生长比任何时候都快。

一个晚上一个样,人参和灵芝生长神速,引得许多村民来参观,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唐小川是种药材的一把手。

石庙乡有个村子也种人参和灵芝,一个姓田的药农听说后,有些半信半疑地过来看唐小川种植的人参和灵芝。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一跳。

原来他和唐小川基本上在同一个时间种植的,可是自己的人参和灵芝长势缓慢的很,现在才生出地里一公分高。而唐小川的人参和灵芝却长成了成品药草,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小兄弟,咱们同时种植,咋差别就这么大呢?你是用什么法子种的?”田老汉不解地问唐小川。

在场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纷纷用好奇和惊叹的目光看着唐小川,期待他的答案。

唐小川哪里能够说自己是用的神农嫁接法和神农催生剂呢!只能将原因归结到灌溉上。他用手指着大棚里大量的摇臂喷头说:“大家都看到了,这是我的新型灌溉技术啊!”

田老汉平时是用高压水泵在农用水井中抽水,然后灌溉人参和灵芝。听到唐小川这么一说,信以为真,连忙说:“赶明儿也去搞这些新玩意。”

赵三立按照唐小川的要求,带领建筑队加快工程进度。经过十天努力,所有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唐小川视察了工程质量,很是满意。

不过问题又来了,唐小川发现有一件事儿自己挺难办的。从清河桥到龙虎山南麓,是坑坑洼洼的灰土路,晴天一地灰,雨天一地泥。

如果单单修了清河桥,不修这一条路,也没有什么意义。可是自己资金用完了,唐小川很想修,但没有资金。

唐小川在想,如果董心怡来了,将人参和灵芝卖了,就再修这条路。

但让唐小川意外的是,赵三立结束了水利工程后,不用唐小川打招呼,就直接带领建筑队铺起水泥路,而且将路基加厚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