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洛蘅传 > 第一百六十四章 端午(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四章 端午(二)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周山,心中却道:牧充这小子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若不是陛下今日钦点了他来擂鼓,否则这活计,恐怕是要落在自己身上的。

因为锦衣卫本来就负责着天子出行的仪仗跟护卫等职责,比如此刻这艘龙舟上,除了正常守卫的侍卫们,上上下下还布满了锦衣卫,尤其是三楼上,齐景帝的周围,更是由周山亲自带人护卫着。

今日擂鼓这么荣耀长脸的事情,谁不想抢着干啊,偏偏他牧充还想着去组织船队参加竞渡。

也不想想今年这龙舟赛比往年截然不同,先不说官家有多少只队伍参加了,就是民间,那也是来了不少精明强干之辈的。

因为陛下发话了,民间只要来参加的队伍,不论拿不拿得到前三甲,皆另有赏赐,如此,参与者自然是积极踊跃了,毕竟拿到了陛下给的赏赐,回去都可以供在祖宗祠堂里了。

所以说今年来参加竞渡的这些船队,那是高手如林,就牧充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们,想要拿到前三甲,怕是没那么容易的!

此时周山心中也不由得感叹,还真是同人不同命,自己虽也是天子近臣,统领大齐的锦衣卫,可那也是兢兢业业,时时刻刻未敢有半分的松懈,哪敢如此在陛下跟前讨价还价般的说笑。

不过说来,皇城内外,能在陛下跟太后娘娘跟前,皆能如此随意的人,除了定王,也就这两个姓牧的了。所以说,牧家所受的荣宠,那在大齐,还真是独一份的了。

此时龙舟上除了齐景帝,皇后及四妃,皇子公主们,还有就是被皇上邀来的近臣们。

而洛蘅却不在这艘龙舟之上,寿阳自然是极力邀请过她的,可她实在不想与那些皇子公主们碰到一起,便耐心拒绝了。

只说太后娘娘跟太妃身边也要留人侍候,她就留在她们两位老人家身边好了,寿阳想想也是,便也不再坚持了。

没错,太后娘娘跟洛太妃也不在龙舟上,她俩都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坐船,于是去了护城河畔的望江楼上观赛。

而此时护城河畔的所有茶楼酒馆里,自然都是爆满的。

要说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茶肆酒楼里,望江楼绝对是独树一帜,不光是地方大,楼高,而且里面也是极为豪华精致的,所以今天这栋楼被皇家包了,专门供给那些不在龙舟之上的皇亲国戚或者公卿官眷。

太后娘娘与太妃,带着洛蘅三人,自然是占了间顶顶好的雅间的。

按理,那些达到品级的诰命夫人们都要过来给两位请安的,可是太后娘娘提前发了话,今日是皇家过来与民同乐的,大家也不必如此多礼,各自赏景观赛便好。

其实是太后娘娘实在也是烦了这一套,一拨人来,说些不相干的场面话,然后走了,再来一波,再说些有的没的……实在是无趣得紧,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她也不想被这些人扫了兴致。

洛蘅倒也乐得如此,她本就不善交际,不然那些夫人们过来了,于情于理,她都要陪着说话,想想都累得慌。

本以为在太后娘娘跟太妃身边能躲个清净,谁料她们刚坐下没多久,有宫人来报,说永平伯夫人过来了。

洛蘅听了不由得一愣,太后娘娘不是提早吩咐了不用过来请安么?怎么还来了位永平伯夫人呢?

她不禁抬头看了太后娘娘一眼,只见太后娘娘抬了下手,卫姑姑随即便掀开珠帘出去了。

又见她老人家那一脸无波无澜的表情,可见并不意外,那就是说卫姑姑是出去迎客的咯?

洛蘅边想着,边收回了目光,心里还想着等会要怎么与那位夫人寒暄几句。

可就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目光又不自觉地掠过了太妃,洛太妃此刻正在低头喝茶。

也就这个瞬间,洛蘅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位永平伯夫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了。

原来她以前就听太妃提起过,这位永平伯夫人刘氏,与洛家算是表亲,只是太妃为人太过低调,也不怎么与这些命妇们打交道,所以洛蘅也并未见过真人。

难怪今日独她能过来请安?所以这是因着太妃的关系了?

没等洛蘅理清这些思绪,卫姑姑就带着客人进来了,来人一共三人,为首的是个中年妇人,容长脸,中等身材,虽已年华不在,可从面容上还是可以看出昔日的美貌。

怪道世人都说洛家出美人,连个表亲戚都姿容上佳。

跟在她后面的,却是一位公子跟一位小姐。

那位公子应该尚未及冠,穿着一身绛紫色绣祥云暗纹的锦袍,面容俊秀,气质文雅。

而那位小姐看起来与洛蘅一般大小,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却是微微低着头,垂着眼眸,一眼看过去与她的兄长一样斯文。

等到这三人到了近前,先与太后娘娘,太妃行礼请安,之后洛蘅才上前与他们见礼。

那位永平伯夫人刘氏,一见着她,仿佛眼前一亮,直拉着她的手与上面两位贵人夸奖道:“太后娘娘,太妃,当着您二位贵人的面,我也就不说什么虚话了。”

“要说这往日里,都是别人见了我家棠儿,夸这夸那,可这今日一见,还真是明白了这世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我活了大半辈子,何曾见过这般标致的姑娘,也不知是如何长成的,怪道洛太妃总是藏着,不让外人见呢。”说完,便先笑了起来。

太后娘娘也是笑了笑,却没说话。

太妃却是笑着道:“你这张嘴啊,功力还是不减当年,谁也不能及了你去。”说完,满屋皆是笑了起来。

之后太后娘娘便给他们都赐了座,等宫人过来上了茶。太妃这才接着与那刘氏道:“你才从娘家回来吧?家里都还好吧?”

“都还好!”刘氏答道:“也是前段日子江南来了人,说我母亲身子有些不适,想我想得厉害,我一听就慌了神,生怕她有个什么……”

说到这,那刘氏不由得面色一紧,似乎还有些后怕,不过很快她又和缓了下来,接着道:“幸得您特地派人来告诉我,指引我去寻那位早已致了仕的方老御医,还赐了我帖子,这才请动了他。”

“否则他老人家都告老还乡那么多年了,我们上哪儿去寻得到他的踪迹呢,既是寻得了,能不能请的来还两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