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敏感的人心里都在想什么?

其中有个回答是——

心里就像装着一个放大镜,对事物的感知要比其他人敏锐得多;很在意他人的眼光,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自我检讨哪里做得不够好;情绪容易奔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

相信这段话戳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

一个人若是太敏感,则意味着“脆弱、情绪化、玻璃心”……长此以往,不仅自己活得很累,身边的人也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没有人喜欢被打上这个标签。

但是现在大家的“敏感点”似乎越来越低了,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而崩溃。

我有个同事小静,前两天因为没赶上公交车这么芝麻点大的事而嚎啕大哭。不了解她的人可能会说,这也太脆弱、太敏感了吧。

但其实小静是我见过最乐观坚强的姑娘。

她能一个人把比自己还重的行李箱搬上六楼,而且是走楼梯。熬了两个通宵做出来的方案被老板否决,她也没有撂担子更没哭鼻子。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乐呵呵地想办法解决。

但最后因为一辆错过的公交车而败下阵来!是她变矫情了?倒也不是。

生活里总有些时候,难以排遣的负能量汇聚在一起,然后在一瞬之间爆发而已。

2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研究,里面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是非常敏感的。敏感并不是弱者、内向者的专属,几乎所有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扰。

有些“敏感”是性格的底色,有些则是某一刻的“心理溃败”。不管是哪种,滋味总归不好受。

为此,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了一个很中肯的建议——打造个人的“钝感力”。

年轻的时候,他们一群初出茅庐的作家参加文学沙龙。但因为刚出道,没有多少约稿的机会。即使“毛遂自荐”也会被编辑的一句“我看一下”敷衍过去。

很多作家因此大受打击,开始自我质疑。其中有个O先生,他是这群作家中最有才华的。但是那两年,因为约稿少又被拒稿,变得非常消极,渐渐地丧失了创作的欲望和斗志。

久而久之,编辑更不再约他,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

为什么O先生最有才华却没能成功呢?因为他太敏感了,以至于把外界的拒绝都转变成自我否定。而那些后来渐渐成名的作家是怎么做的?埋上头喝个三天三夜,酒醒之后摆脱了郁闷,“好啦,我要重整旗鼓。”

其实生活难免不如意,磕磕绊绊的爱情、如坐针毡的职场、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这个时候过分敏感只会让事情越发糟糕。反之,“迟钝一点”到能让自己走得更加从容。

3

就像是渡边淳一所说的:具备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能让灵活与敏锐变成真正的才能。

但,不是所有的敏感都是靠“钝感力”能解决的。

还有一种人,他们有一种特质——身体对外部环境的感触非常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