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农女的人生小目标 > 第679章 无标题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风铃草为桔梗科的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1]花钟状,通常蓝色,喜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喜光照充足环境,可耐半阴。

风铃草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有的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有的具短的茎基而根加粗,多少肉质,少为一年生草本。叶全互生,基生叶有的成莲座状。花单朵顶生,或多朵组成聚伞花序,聚伞花序有时集成圆锥花序,也有时退化,既无总梗,亦无花梗,成为由数朵花组成的头状花序。花萼与子房贴生,裂片5枚,有时裂片间有附属物。花冠钟状,漏斗状或管状钟形,有时几乎辐状,5裂。雄蕊离生,极少花药不同程度地相互粘合,花丝基部扩大成片状,花药长棒状。柱头3-5裂,裂片弧状反卷或螺旋状卷曲。无花盘。子房下位,3-5室。蒴果3-5室,带有宿存的花萼裂片,在侧面的顶端或在基部孔裂。种子多数,椭圆状,平滑。

喜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喜光照充足环境,可耐半阴。风铃花对温度比较敏感,生长适温13℃-18℃,发芽适温为20℃-22℃,冬季温度低于2℃则停止生长,茎叶开始枯黄。夏季28℃以上的高温对植株生长不利,30℃-35℃。

以上的高温,植株叶片会变黄脱落,甚至全株枯萎。风铃花在珠海地区夏、秋季不适合种植,在冬、春季种植较为适宜。风铃花喜干耐旱,忌水湿。因此,在雨天过多或土壤排水不良情况下生长不好,导致叶片变黄,植株细长,节间伸长,花朵变小,可通过控制浇水调节植株高度。

风铃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腐殖质、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为好。基质pH值在5.5-6.2之间为宜。[2]

繁殖

风铃花的繁殖以播种为主。广东地区以初秋播种为好,播种一般在农历7月下旬至8月初进行,到春节即可开花。从播种到开花需6个月左右,也可根据开花时间确定播种时间。由于风铃花的种子比较细小,在播种前首先要选择好苗床。苗床应选阳光充足、地下水位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整地时要细致,深翻碎土两次以上,清除石头、杂草,碎土均匀,刮平地面。苗床主要害虫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对苗床和苗木危害极大,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另外,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10-12小时晾干,然后将种子和沙按1:5比例混拌后再播。播前要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播后不再覆土或薄盖过筛细土。播种后保持苗床微潮,但不要太湿,温度在20℃-24℃范围内,播后14-16天即可发芽。[2]

苗期管理

风铃花育苗需要相对干燥的条件,否则极易发生病害而导致幼苗成批死亡。

间苗

当小苗长出2片叶时,可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使小苗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如幼苗生长过密,容易徒长倒伏,影响日后生长。

水分

出苗后降低湿度,基质应稍润湿,但不应浸透。苗期太湿易发生猝倒病,苗期过于干燥小苗会因缺水而萎蔫。一般在两次浇水间可让基质稍干燥为宜。

施肥

风铃草只需少量施肥,如需幼苗快速生长,可用30-50ppm钙氮肥喷施。

光照

风铃草发芽不需光照,发芽后要逐渐接受阳光,使小苗能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

发芽适温在白天为20℃-22℃,夜间为16℃。温度低于15℃以下小苗生长不良,叶片枯黄,需在温室播种养护。

基质

以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最佳,土壤以微酸至微碱性为适,pH值为5.5-6.2。由于广东土壤多为强酸性,在种植时宜施适量石灰,以中和pH值。栽培基质配制用园土、甘蔗渣(腐熟)、鸡粪(腐熟)以6:3:1的比例再加少量石灰拌匀。[2]

上盆后管理

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可移栽上盆,用口径为9-11cm的花盆进行移植。移植一般在阴天或下午4点以后,种植时不要太深。种后需马上浇足定根水,使小苗与基质充分接触,如阳光太强,需用遮阳网适当遮盖3-4天。

修剪

风铃花早期生长较为零乱,但在后期生长中植株会自然整齐紧凑。风铃花在生长过程中可不摘心,也可作摘心处理。如需摘心,可在幼苗长至6-8cm左右时进行,以缩短植株高度,增加侧枝及花朵数量。

浇水

浇水时要做到适时适量,根据盆内基质干湿度情况和天气的变化进行。浇水时盆土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但不要使盆内积水。阴雨天要少浇或不浇,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要多浇,反之则少浇。

施肥

植株需肥量中等。种后每周交替施用浓度为150-200ppm的氮肥和钾平衡肥,应避免铵和氮的含量过高。生长旺盛期每15-20天施一次稀薄腐熟饼液肥或人粪液肥。花前增施含磷、钾的复合肥,可防止花期倒伏,冬季和盛夏则应停止施肥。

光照

风铃花喜长日照,每天14小时光照可以自然开花。风铃花在阳光充足条件下,植株生长整齐,高度一致,开花整齐,花色鲜艳。半阴条件下,植株生长偏高、花序伸长、花色较淡。

温度

冬季无霜的条件下,室内或室外温度可保持在3℃-5℃。室外栽培需覆盖,3℃以下生长缓慢。

锈病

主要危害风铃花的叶片、茎部和芽。叶片发病呈黄绿色的疱状水斑,后逐渐扩大,疱状斑破裂后露出红褐色夏孢子堆,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变为淡黄色,茎部和芽处的症状与叶部相似。受害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叶子焦枯。发病初期可用25%的粉锈宁400~600倍液防治。[2]

白粉病

真菌性病害,常危害叶片,也危害枝条、花柄、花蕾、花芽及嫩梢等。表面常出现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变为灰色,受害植株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为结合修剪,剪除病残枝并集中烧毁。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或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周喷一次,连续2-3次,交替使用,对白粉病有特效。

叶斑病

初期在叶片上呈水浸状坏死斑,后迅速变深褐色,病斑上长有明、暗相间的同心轮纹,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初期及时剪去病斑或病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50-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蚜虫

通常集中在嫩芽、嫩叶、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缩变形。蚜虫还分泌蜜露污染植株,并诱发煤烟病等病害。可用万灵600-800倍液或25%鱼藤精乳油稀释800倍液喷杀,也可用40%速扑杀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速扑杀是一种广谱性的有机磷杀介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强渗透作用,能渗入植物组织内,对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每周喷一次,连续2-3次,对介壳虫及蚜虫有特效。

红蜘蛛

多在叶背刺吸叶汁,常造成叶片变色甚至卷曲。可用40%三氯杀螨醇兑水1000倍液喷杀。蓟马以成虫或若虫寄生植物上取食幼芽、嫩叶、花和幼果。被害植株生长缓慢,嫩叶被取食后卷曲,芽梢和花受害则凋萎。发病初期可用25%鱼藤精乳油或40%乐果800-1000倍液,或高效蓟蚜清或蓟马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周一次,连续3-4次,交替使用,效果显着。

铃兰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风铃草。气味甜,全株有毒。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全株无毛,地下有多分枝而匍匐平展的根状茎。具光泽。呈鞘状互相抱着,基部有数枚鞘状的膜质鳞片。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钟状,下垂,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膜质,花柱比花被短。入秋结圆球形暗红色浆果,有毒,内有椭圆形种子,扁平。花果期5~7月。

铃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高18-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3-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20厘米。

铃兰

花葶高15-30厘米,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落;花白色,长宽各5-7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有1脉;花丝稍短于花药,向基部扩大,花药近矩圆形;花柱柱状,长2.5-3毫米。浆果直径6-12毫米,熟后红色,稍下垂。[3]

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表面有细网纹,直径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性喜半阴、湿润环境,好凉爽,忌炎热乾燥,耐严寒,要求富含腐殖质壤土及沙质壤土。生阴坡林下潮湿处或沟边,海拔850~2500米。

共20张

铃兰

铃兰和丁香不能放在一起,否则丁香花会迅速萎蔫,即使相距20厘米,如把铃兰移开,丁香就会恢复原状;

铃兰也不能与水仙花放在一起,否则会两败俱[1]伤。[4]

主要品种

除了常见的白花外,变种有大花铃兰及红花铃兰。特别是大花铃兰,在四月间会从一对深绿色长椭圆形叶子上伸出弯曲优雅的花梗,绽开清香纯白的花朵;除了单瓣,还有重瓣铃兰的品种;有的园艺杂种呈现斑叶,称它为斑叶铃兰。

铃兰喜阴凉、潮湿环境,耐寒。铃兰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肥沃疏松的土壤,生长健壮,枝叶繁茂,花朵香气浓。因此要选择中等或中上等肥力,微酸性土壤,半阴、半阳地段较适宜。[5]

季节

铃兰展叶后随之抽葶,展叶前是栽培铃兰的最佳时期。秋季叶片枯萎后,封冻前也可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佳。[5]

株距

首先要平整土地、深翻30厘米,土壤瘠薄可每平方米施农家肥4~5公斤,畦栽可使面,畦宽1.5米,长因地块决定。密度为30厘米×20厘米适宜,垄栽垄宽30厘米,株距15厘米为宜。

栽培实生苗时,由于小苗根嫩,栽培时要细心,株距可以密些;深度以苗尖露出地面2厘米。成龄苗栽培,可在早春地衣化冻20厘米左右随起苗随栽培成活率高,当年可以有部分植株开花结实,栽培时根系要舒展,覆土深度在2~3厘米,踏实,干旱时要交透水、封埯,移栽时要清理根系,对过多的根茎剪下做繁殖种根用。[5]

管理

栽植实生苗重点要铲除杂草。特别是苗根要勤铲、浅铲,防止松动苗木。

成龄苗主要是松土、保墒、干旱时浇水,防止杂草丛生。如土壤肥力不足,在叶片枯萎后或萌芽浅施一次农家肥,多年生地块由于根茎伸长、潜芽较多、密度增加,此时对多密苗进行适当疏苗。可采用深铲、深越办法杀苗及人工间苗。[5]

病虫防治

铃兰在栽培区,没有发现病虫害,一般不用药剂防治。[5]

主要价值

观赏

铃兰植株矮小,幽雅清丽,芳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盆栽观赏植物,通常用于花坛花境,亦可作地被植物,其叶常被利用做插花材料。有乳白、粉红和斑叶等品种。入秋时红果娇艳,十分诱人。

由于所有花朵都向下绽开,当切花使用时,应以细铁丝和透明胶带特别处理,让花朵看起来比较明显。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1年生草本,高1.0~3.5米,杂交品种有半米高植株。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为白色粗硬毛。叶通常互生,心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

头状花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黄色的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的管状花,棕色或紫色,结实。

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俗称葵花籽。

向日葵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向日葵的根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入土较深,一般为100~200厘米;侧根从主根上生出,水平方向生长;侧根上长有许多的须根。侧根和须根上着生根毛。向日葵根系发达,在土壤中分布广而深,其中60%左右的根系分布在0~40厘米土层中。向日葵根的生长速度一直比茎快,花盘形成前后根生长最快,到种子开始成熟时,根不再生长,以后便逐渐枯萎。此外,在适宜条件下可长出大量的水根(似玉米的气生根)。

茎秆圆形直立,表面粗糙并被有刚毛。茎由皮层、木质部和海绵状的髓组成。生育后期,茎秆木质化,而茎内的髓部则形成空心。向日葵的胚茎有绿色、淡紫、深紫等,是苗期识别品种的重要标志。茎的高度,不同类型的品种差异较大,同一品种,株高受播期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差异也很大。茎的生长速度以现蕾到开花最快,此时生长的高度约占总高度的55%,以后生长速度减慢,仅占5%左右。向日葵的分枝性,一种是由遗传性决定的后一种是环境条件引起的。

向日葵的叶分为子叶和真叶。子叶一对。真叶在茎下部1~3节常为对生,以上则为互生。真叶比较大,叶面和叶柄上着生短而硬的刚毛,并覆有一层蜡质层。叶片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早熟种一般为25~32片,晚熟种为33~40片。茎下部叶片在开花前制造养分,主要供给根部生长,到开花时其功能基本结束。中上部叶片制造的养分主要供给花盘促使种子形成。